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什么要研究宗教语言呢?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对当代读者而言,想要阅读一部古老的宗教经典,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会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需要解释或值得研究的语言问题。蒂利希所主张的"象征理论"把宗教语言问题纳入了一个更宽泛的论域——"文化神学",以求放眼于"宗教与文化的基本关系",使"宗教语言和文化本体"重新得以沟通。兰德尔深受蒂利希思想的影响,提出"宗教象征功能论"。将全方位比较蒂利希与兰德尔的宗教象征理论,力图得出宗教语言象征论与宗教象征功能论的同与异,使读者对"象征"(或"宗教象征")概念有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钟志东 《学理论》2011,(15):31-33
西方社会有两种典型的宽容构想即宗教宽容和文化宽容。从它们的各自代表即洛克和沃尔泽入手,分别阐述这两种宽容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并力图从方法论上揭示出它们的各自构建过程,以求达到对西方社会进行宽容建设的努力作出一种哲学上的把握和评价。从宗教宽容到文化宽容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它对于我们把握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发展和传播我国的和谐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守涛 《学理论》2013,(18):198-199
自秦汉以来,盛行于东方和西方的一些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陆续传入新疆,它们在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西域宗教文化。受西域宗教文化的影响,新疆艺术设计在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设计文化。通过对新疆宗教与艺术设计关系的研究,为艺术设计者提供思路与方法,使人们了解新疆丰富多彩的设计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贺麟的宗教观既不同于"五四"时期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新儒家人物那样主张以道德或哲学去取代宗教.他的宗教观所关注的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宗教精神特别是基督教精神的文化价值,目的在于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之体,研究和借鉴西方文化必须以理性的态度转化和吸收基督教精神的精华,认识其与西方的科学、民主、工业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以便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葛斐然 《学理论》2013,(18):55-56
保罗·蒂利希是西方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虽然他毕生的精力在于对神学系统的钻研,但蒂利希研究的一个很大的兴趣点始终围绕"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他通过调和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以揭示文化诸多表现形式中所蕴含的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6.
如今,西方国家出现了选民政治分歧加大、右翼与极右翼政治力量崛起、政党体制稳定性下降的现象。这种西方政治的新现实,主要驱动力量是国内人口结构多样化的提高与族群宗教多元主义的崛起。人口族群宗教多样性的提高,可能导致西方国家内部政治分歧的加深和潜在政治冲突的增加。实际上,族群宗教多元主义与西方自由民主政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政治上的不对称结构。这里的悖论在于,西方自由民主政体秉承的自由原则与平等观念导致了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但如果部分少数族群宗教群体和部分移民群体不能对西方国家形成政治认同,不能对现有宪法体制与政治秩序提供政治支持,就可能反过来削弱西方的自由民主政体。为了有效应对族群宗教多元主义带来的挑战,西方国家在移民、边境、族群、宗教等内外政策上很可能会转向更加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杨迪 《学理论》2012,(13):186-187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地理、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风貌,由此,习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习语的翻译不仅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进行转换,更要求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转换。从文化差异入手,针对不同形式的习语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静艳  冯文艳 《学理论》2013,(14):349-350
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宗教渗透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高校应采取的应对之策:客观准确评价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宗教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丰富较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9.
时刻 《侨园》2013,(8):46-47
<正>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以及攻克永安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是客家人实际生活的折射,也是客家人思想观念的反映,打上了客家文化的烙印。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客家人为主导力量的运动,主要领导人和初期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客家人,有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此六人是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都是广东客家人。本文就再聊聊太平天国时期的客家妇女。自明中叶以来,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到中国,在传播宗教信仰的同时,亦办学校、开医院,开展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使得教区民众的生活发生很多变化,尤其是妇女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广东是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重点地区。地处山区的闽粤赣容家地区,接受西方宗教的时间晚于沿海地区。据研究,客家地区大规模接受西方宗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到客家偏远地区,对于人们的宗教生活、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10.
杨迪 《学理论》2012,(24):228-229
习语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习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它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在宗教、地理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风貌.这就要求在翻译习语的时候,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转换.文章提出针对不同形式的、以文化差异为入手点的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樊晓敏 《学理论》2014,(3):182-183
语言编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框架。在对伯恩斯坦的部分理论简要介绍和阐述后,试图思考其对我国教育公平的启示,以期在学校自主性、文化资源配给两个方面,寻求教育公平的新途径。另外,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流行文化中语言草根化对语言霸权具有中和、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研究阿拉伯文化而不通晓《古兰经》,犹如想研究西方文化而不知道《圣经》一样,那是研究不好的。因为《古兰经》既是阿拉伯语文中第一部重要的典籍,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重要经典。《古兰经》对伊斯兰教的建立、发展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历来为西方宗教学术研究者重视。 正因为这样,我国伊斯兰教的著名学者马坚翻译的((古兰经))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被认为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古兰经))随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末清初,就有“古兰经))的短章中译。  相似文献   

13.
李速立 《理论导刊》2008,(4):126-12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常常是通过语言上的差异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称谓、问候语、习语、称赞、隐私及忌语、数字和颜色的表达方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使语言交流成为更好的工具,为开展经贸、文化、科技交流服务,尽量消除中西方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刘德平  李焱 《学理论》2011,(16):64-65
对于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的学术焦点。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对科学与宗教"融合"模式的探讨热潮,这既激发了人类对自身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模式的重新深入思考,同时又为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样式提供了积极的交流平台。试图对西方的科学与宗教融合论进行初步的介绍与评析。  相似文献   

15.
常春 《理论导刊》2001,(10):41-43
二十世纪,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劲旅,高举其批判精神的旗帜,积极关心社会问题,并从“同化”和“异化”两个方面,以工具理性为武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批判。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将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形态进行研究,认为科学技术是广义文化的一部分,是与哲学、艺术、宗教等狭义的文化现象相对的文化现象,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科学技术文化往往成为文化传播、流动的先导。而现代西方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置于全球化的现代性扩张中,对文化的全球一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西方信用制度赖以建立的三大伦理支柱 :宗教基础、哲学基础和经济伦理基础。考察西方信用制度的伦理基础 ,不仅可以使我们对西方的信用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对我国信用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8)
在宗教与其他社会文化形式的关系中,宗教与道德的关系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最密切的,宗教常常被认为是道德的源泉和保证。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产生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道德的真正保证不是宗教,而是社会的人际关系。然而,尽管道德的来源不是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宗教所能提供的信念资源也是现代道德所需要的,宗教是一种可能的现代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8.
修聪 《学理论》2014,(3):154-155
宗教作为一种以异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而被实体化了的一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生活现象,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阐述宗教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从启蒙、解释;教化、规范以及凝聚、调控几个方面探讨了宗教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首先概念上来说,要理解西方的"社会"和"国家",就遇到了语言上的障碍,遇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别。费孝通先生等一群燕京大学生当年在翻译来访的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一个句子Community is not society时,遇到了很大困惑,因为从梁启超以来,这两个概念一般都未加区别而译  相似文献   

20.
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均是表示一种与自身文化相契合的亲近感,前者的主体主要是宗教信徒,后者主体则是民族成员,二者分别对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保持不同程度的亲近。在朝鲜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基督教从传入至今已经一个多世纪,对朝鲜族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渗透、交融与改变。将存在于朝鲜族社会的宗教认同和民族认同与延边朝鲜族基督信仰状况相结合进行互动分析,有利于深化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