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人大》2010,(3):18-19
如何增强监督实效,一直是人大监督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人大监督,就其本意而言,是为了督促“一府两院”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是衡量人大监督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宜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方式和监督方法上不断进行探索。2009年首次将项目管理办法引人人大监督工作中,用科学的监督方法,抓住重点问题,加强跟踪监督,保证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永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睦祥看来,做好跟踪监督,是人大助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履职方式。“如果人大作出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后,敢于跟踪,善于跟踪,那么‘一府两院’对人大监督建议就会更加重视,人大建议要求会落实得更好,人大监督就能出成效,否则人大建议要求可能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难以落实,甚至石沉大海。”林睦祥说。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7,(5):5-5
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对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认真贯彻实施好监督法,履行好人大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人大监督工作实践中树立“成本”意识。  相似文献   

4.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委内容。对“一府两院”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权的实施是要按一定的形式和程序进行的,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评议.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种具体形式。那么.监督与工作评议是什么关系呢?应该说,  相似文献   

5.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实施对“一府两院”的有效监督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依法监督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增强监督效果。近年来,贵州省息烽县人大常委会“六个强化”积极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平湘 《人大建设》2007,(7):51-51
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多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监督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监督工作不断成熟,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扩展,监督效果不断增强。但是,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应有“七忌”,需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有的地方,曾经被称为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亮点”的代表“评议”活动,其效果已大打折扣,一项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几乎变成了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被人戏称为“平议”,和和气气,平平淡淡议上几句罢了。  相似文献   

8.
在有些人大工作座谈会上或有关人大工作的文章中,不时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个命题——“把某监督由程序监督转变到实质监督上去”。这里的两个监督不仅是指两个不同的阶段,而且是说“实质监督”的内涵是真实到位的监督,相比之下“,程序监督”则只是形式的、走过场的虚假监督而已。显然,这是对“程序监督”不批评的批评,不否定的否定。“程序监督”错了吗?凡监督工作都离不开程序。程序监督与实质监督是道路”与“目的”的关系,程序监督是为实质监督而运作的,没有程序监督这个条件,实质监督就难以实现。为监督设计的每一道程序,都不是空洞的步…  相似文献   

9.
监督是人大的职责.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是人大的本分。近年来,万盛区人大一方面把握监督重点。加强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寓监督于支持中.推动人大监督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本质和核心,是人大职责和权力的体现。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找准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的结合点。只有如此,才能克服人大工作深不得、浅不得、硬不得、软不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特别是监督法颁布实施后,人大监督有了法律保障,其监督程序、范围、重点更为具体。创新人大监督手段,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业已成为人大工作探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秦智琛 《人大建设》2013,(12):24-25
近年,新安县人大常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提高人大干部履职能力、增强人大工作实效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人大监督工作看得见、抓得实、接地气,有效防止人大监督“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通过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转化为人大常委会的决策、建议,增强了“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也使人大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要想做好人大工作,只有深入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始终不渝把促民生改善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才能在群众心中留下好名声。”面对笔者,连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邱德光开门见山地道出民生与人大工作的关系。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监督工作又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们本着少而精、少而实的原则,从选择监督议题开始就坚持精挑细选。”邱德光紧接着说。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实践中,监督者提出监督意见后,被监督者有时却是搪塞敷衍,甚至置之不.理,监督者有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致使监督意见不能具体落实,流于形式,使人大监督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人大领导或者干部无论是在代表工作、检查、调研时,还是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出现“监督寓于支持之中”或者“支持寓于监督之中”语句,把监督与支持划等号。笔者认为这是很不严肃的,长此以往,必然放大了支持,弱化了人大依法监督职责,容易在思想上造成混乱,不利于人大依法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何为人大“三自”现象?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人大在履行监督职能中表现出某些尴尬的状况,笔者称之为人大工作的“三自”现象,即“自己说来自己听、自己写来自己读、自己做来自己看”,简称“自说自听、自写自读、自做自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加大了监督工作力度,在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有力推动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较好发挥了人大监督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我国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的现状看,监督不力、监督虚置和监督乏力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去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监督法,使人大监督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对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以监督法为依据,将地方人大监督工作“虚功实作”,克服监督不力现象,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是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人大财政监督工作既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难点,乡镇人大也不例外。如何使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工作走出困境,打破被动、缺位、滞后的局面,实现会议监督与日常监督紧密结合,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呢?笔者认为,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工作上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为使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充分体现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做到“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人大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有利于实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