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治耕牛血吸虫病是整个血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国内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酒石酸锑钾、锑273,新血防片、敌百虫等。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均不十分满意,而且其中部分药物有较大的毒性,临床治疗往往使病畜产生程度不等的副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寻求高效低毒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药物,实属必要。1975年5月,武汉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合成“7505”新药,经在小动物身上试验,证明有杀灭血吸虫的效果。为了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牛羊东毕血吸虫病自五十年代至今,在榆林、汉中、延安三个地市的17个县市中发生、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防治本病虽有锑273、酒石酸锑钾、苏酒雄合剂、猫眼草等多种药物、均因疗效不确,或毒性较大而已多不用。1980年以来,我省试用硝硫氰胺(7505),但静注时有7~30%的反应,0.3%死亡。为此,1982年7月至1983年6月,我们先后在榆  相似文献   

3.
防治耕牛血吸虫病是整个血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国内对该病治疗主要采用酒石酸锑钾、锑—273、血防846、敌百虫等,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均不十分满意,而且其中部分药物有较大的毒性,临床治疗往往使病畜产生严重副反应,甚至死亡,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4.
硝硫氰胺的合成,使耕牛血吸虫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突破。但该药口服剂量须60mg/kg,疗效才可达90%以上;1~2%微晶粉水悬液静注,疗效虽好,但副反应明显;肌注、直肠给药疗效则不佳。1981年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第三胃注射给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州于1983年开始应用第三胃注射法治疗耕牛血吸虫病,至1987年,共治疗1844头,证明第三胃注射比口服投药疗效高,且节省药物2/3,克服了  相似文献   

5.
硝硫氰胺是目前国内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广泛应用的药物。近年以来,全国不少单位曾在该药的剂型、投药途径、方法等方面作过大量研究。通过协作,提出以每公斤体重60毫克的剂量一次口服,疗效达90%以上,并在生产中运用。但此法用药量大,治疗费用高,一头病牛以400公斤计,需药费15.6元使推广受到影响。用微晶粉水悬剂静注治疗,用药量只要口服剂量的1/40,亦可达到相同疗效,但临床上有突然倒牛和死牛的严重反应。因此寻求新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实为必要。从1980年以来,我们研究了将药物直接注入第三胃的给药途径。通过安全试验、自然病例预试、人工复制病例试验、扩大试验、以及病理生理生化等研究,获得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间宿主调查、黄牛粪便生物学检查、病原体鉴定、人工培养尾蚴感染黄牛和家兔试验、药物治疗病畜等一系列研究,证明长江三峡上游的万县、涪陵、黔江、重庆、南充和达县等地(市)有东毕吸虫病流行,中间宿主是狭萝卜螺和小土蜗。解剖黄牛34头,感染率达33.0%~44.4%,感染强度为1~4000条;用生物学方法检查黄牛1268头,阳性率为23.20%;采用硝硫氰醚等药物治疗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病牛460头,转阴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应用国产硫双二氯酚、六氯酚、硝氯酚、血防乳干粉、新血防片、呋喃丙胺、槟榔粉等七种药物,分22组剂量对235头自然感染的姜片虫阳性猪进行 疗效对比试验和19头的投药后剖检观察,以及在福州,莆田,建瓯等地9个养猪场四百多头猪的现场推广应用硫双二氯酚结果证明,七种药物以硫双二氯酚效果最好。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剂量作为驱姜片虫的治疗量是一种具有高度疗效的安全药物。一般临床上无反应。当治疗量倍增时仅出现拉稀、减食现象,持续1~2天即恢复正常。该药无异味,将药拌入饲料内能自然采食。适于养猪场猪群集体喂药的一种驱姜片虫药物,可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硝氯酚的初步试验观察,摸索到该药对猪姜片虫有一定效果,但每公斤体重10毫克组对猪毒性大,能引起神经性中毒症状,今后有必要进行降低剂量,摸索最低的安全有效剂量,为探讨新药源作深入研究。 六氯酚对猪毒性大,无使用价值。血防乳干粉,新血防片用药剂量大,疗效不高,对猪姜片虫似无特异的驱虫作用。呋喃丙胺药源缺,疗效不显著,不宜推广。槟榔粉的驱虫效果,是否与药物剂型加工炮制有关应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范必勤等于1979年2月首次报告了吡喹酮聚乙二醇注射剂治疗人工感染黄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良好疗效,按每公斤体重30毫克一次肌肉注射的减虫率为93.04%,杀灭雌虫的效果更好,可高达99.24%(载《江苏医药》血吸虫病防治专号,89~90页,1979年)。接着,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血防组于同年6月又报告了口服疗法的良好效果,按每公斤体重80、60和40毫克一次口服,减虫率和减雌率均在99%以上(该所专题资料)。但是,上述两试验均未获得治疗黄牛血吸虫病的最低有效剂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口服吡喹酮治疗黄牛血吸  相似文献   

9.
应用斑点酶联SPA(Dot-PPA-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对188头份黄牛血吸虫病血清及275头份兔血吸虫病血清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该两种诊断方法都能测出人工感染4周以上的病畜抗体,其阴阳性符合率均达100%,能作到早期诊断。Dot-PPA-ELISA和IHA对5头人工感染血吸虫病牛治疗后50份血清的测定结果,前者在治疗后8~10个月抗体消失,而后者除1头牛血凝价从160倍降到20倍外,其余4头牛在治疗后7~9个月抗体消失。初步认为Dot-PPA-ELISA作为牛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驱避剂治疗羊痒螨病的试验徐忠赞李金善赵荣材王玉春薛飞群严相林张继瑜杜小丽(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驱避剂(repelent)是能扰乱昆虫正常的生活习性与自然行为,使其不能接近畜体,从而保护畜体免受昆虫侵袭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因具有...  相似文献   

11.
我县猪姜片吸虫病比较普遍,造成一定损失。为此,笔者于1988年2月,用硝硫氰醚进行了驱虫试验,效果较好。 (一)材料和方法 1. 药物:硝疏氰醚,重庆市茄子溪兽药厂产品。 2. 试验猪:璧山县种畜场、各区配种站和部分区、乡农户饲养的荣昌、约克夏、长白、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湖南省有约100万头家畜感染此病,严重危害着人畜健康。尽管治疗家畜血吸虫病的药物很多,但绝大多数都因毒性大或疗效低而被淘汰。吡喹酮(Praziquatel)是70年代推出的一种治疗日本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78年开始,探寻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药物。结果选出以牛黄、板蓝根等为主要配方,取名为“7811”粒剂。经过小型试验治疗,其疗效显著。在1979~1987年8月,于10余个市(县)作了中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临床治疗12431只病鸡,治愈12300只,治愈率为98.9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7987只,台愈7870只,治愈率为98.54%。从而可见,“7811”粒剂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成本低,用药方便容易推广应用,颇受欢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从此,打破了“目前对这两种鸡的传染病无特效疗法”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硝氯酚为驱除牛、羊肝片吸虫的首选药物。关于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的效果,国外做了大量试验,报道较多。国内在湖北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成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做了关于硝氯酚的驱虫、毒性等方面的试验,农林部兽医药品规范1978年版已将该药收录,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及剂型。目前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已经出现个别中毒病例。硝氯酚对牦牛、黄牛和水牛以及羊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特别对牛最为明显。由于各地区的牛对硝氯酚的耐受力存在差异,中毒症状也有所不同。为了保证用药安全,避免产生中毒现象,除应注意使药品质量符合农林部兽药规范规定外,对硝氯酚的毒性、剂型及用量等问题,也须给予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对马骡舌疮,虽有不少疗法,但都不太理想。我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多次实践,研究出硝酸银综合疗法,1979年用此法治疗41例,均一次痊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方法是:(1)以含量为94.5%硝酸银棒一支(上海中西制药厂出品),涂擦于病畜鲜红舌疮面上,药物被口腔的唾液湿润后,  相似文献   

16.
硫溴吩,系二苯硫醚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硫双二氯酚相似,但毒性较低。小白鼠LD50硫溴吩为960毫克/公斤,硫双二氯酚为760毫克/公斤,误差近21%。本试验通过35例耕牛(黄牛)的临床观察、剖杀检查疗效以及与硫双二氯酚进行毒性对比结果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甲硝哒唑(Metronidazole,商品名Flagyl),又名灭滴灵,是治疗人的滴虫病、贾第虫病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的特效药物,近年研究证明该药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家兔A型魏氏梭菌病是由专性厌氧菌A型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亦称产气荚膜梭菌A型引起的一种以发生急性水样下痢为特征的爆发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试验用甲硝哒唑对A型魏氏梭菌实验性感染兔进行治疗试验,以检查该药对魏氏梭菌病的疗效。(一)材料和方法1.药物:甲硝哒唑,由天津河北制药厂提供,粉剂,批号:88093。试验前,按编组后规定的每只兔每天1次性投药剂量分别装入胶囊备用。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脂质体对山羊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试验肖红波孙志良章怀云刘湘新盛忠梅(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作者用吡喹酮脂质体治疗山羊日本血吸虫病,有用量小、安全范围大、毒性低、疗效高等优点。对591只病羊进行治疗,42d后复查,有523只转为...  相似文献   

19.
输血疗法是治疗新生骡驹溶血病的有效方法。缺点是必须选择同种相合血型的给血畜,因而常常影响及时输血抢救。笔者参照苏联学者扎哈洛夫关于“在用10~15%的氯化钙作抗凝剂给马进行不相合血液的输血是完全可能的”论点,改进了新生骡驹溶血病输血疗法,即在输血时加入氯化钙溶液而不考虑是何种血型。方法是:选择成年健康畜(马、驴、骡均可)一头,用5~10%氯化钙40~60毫升和10~15%葡萄糖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实质是动物食入过量谷物,引起瘤胃内环境异常改变,导致以瘤胃为主的全消化道急性脱水,使患畜发生脱水性休克。由于洗胃疗法可向患畜体内供给大量水分,立即中断脱水,所以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一)治疗效果 我们在临床上用洗胃法治疗瘤胃酸中毒自然发病羊79例、牛99例,其中羊7例、牛9例,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162例全部康复,对羊的治愈率为91.2%,对牛的治愈率为90.9%。除对有窒息危险的个别病例,在洗胃前静脉注射3%双氧水100~200毫升与25%葡萄糖1000~2000毫升混合液外,对绝大多数病例,只单用洗胃疗法而治愈。与其他疗法比较,洗胃疗法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花钱少,治愈率高,不留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