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劳动权的实现是公民最终拥有劳动权益的条件或过程,通常须具备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劳动权实现的主观因素是劳动者自身的各种主体性因素,包括权利意识、就业观念、劳动能力、结社能力等;客观因素是指劳动权得以实现的外部环境,其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是由劳动权实现的客观规律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立法法》第72条第4款将"立法需求"作为一个衡量设区的市立法权获得实际行使"资质"的法定裁量因素和事实基础条件,使之成为了一个法律概念,但却是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为此,在《立法法》的解释和实施中,立法需求不仅成为针对设区的市,而且成为各种立法主体特别是立法职权主体在评判立法项目及其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中的目标指向,具有了普遍意义.在其本源和生成的过程中,立法需求导源并依次来自利益需求和价值需求.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制度供给需求,不为既有的政策、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调整机制所有效满足的情形下,同时不为已然的法律制度所切实对应,即转化为对法律规范的变革、创设的需求,并因此产生立法参与、立法表达和立法项目、立法过程中构建和提供某种新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机制的需要、愿望,此即立法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青 《法制与社会》2013,(19):92-93
我国的改革是一个中央政府主导下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增量改革的过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正是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最终由立法所确认的一项法律制度,其制度变迁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变迁的特殊性导致了其立法模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大开发中生态法制疲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十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意义.西部大开发面临着生态环境恶性循环这一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这一客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为主观因素的作用所致,在人为主观因素中除了历史上多次战争破坏生态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生态法制疲软,严重影响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就要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加快生态法制建设,在立法、守法、执法和督法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坚决消除生态法制疲软现象,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从而促进全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证据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中与证据有关的规定和规则的总和.由于证据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所以其内容和特征必然要受国家法律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的影响.比较研究是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证据法学研究中,比较研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它既可以满足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证据立法和司法的证据的需要,也可以满足我们探索证据制度发展之普遍规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立法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工业发达国家,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我国也正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本文认为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基本的、重要的法律部门,其与劳动法同属于社会法,是社会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有高度文化修养和使命感的宋朝一代文人士大夫以特殊的主体身份参与制度确立的立法选择过程和制度实施的司法实践过程,其人文精神成为宋代法律品格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证券法律制度是证券法治的基础。我国证券法律制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必须加强证券立法建设。证券立法必须确立立法的基本原则 ,在立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 ,对现实的证券关系进行规范 ,改革和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黄韬 《中国公证》2004,(8):45-46
一、主流理论及其缺陷 公证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制度,是各国业已确立并通行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公证制度生存和建立的根本在于公证权的存在.在立法前提上,公证权是公证法律制度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规定着公证发展的方向.虽然公证权问题是如此重要,但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公证权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而在将来深化公证制度改革和进行相关的公证制度立法工作时,公证权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源于英国的判例法,是19世纪以来通过判例、学说以及立法逐渐在两大法系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民事责任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该制度遇到了很多的阻碍,时至今日对于该制度的构建仍存有较大的争议,但由于生活中存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又不得不对其进行规制,所以各国都对其进行了谨慎的立法和判例运用.本文通过对运用该制度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和横向的比较法考察,以期对构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做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法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郑爱青 《法学杂志》2002,23(5):71-74
法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中劳动合同立法较为全面的国家 ,其劳动合同立法经历了一个由规范较弱、对劳动者利益保护较少 ,到加强对劳动关系的规范、注重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历史过程。其法律制度中的诸多方面对我国完善劳动合同立法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环境对职务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有相当数量的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 ,走上犯罪道路。究其原因 ,除了主观上自己放松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 ,经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所致以外 ,其周围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个体心理素质发展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也是诱发其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我们在研究分析犯罪原因的时候 ,往往偏重主观因素 ,而忽略了客观因素 ,甚至否定环境因素。其实 ,无论从哲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观点还是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 ,环境因素对职务犯罪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并且十分重要的。环境是一个多质、多维的有机集合 ,其对职务犯…  相似文献   

13.
赵瑾 《行政与法》2011,(1):68-71
建立遗传资源的获取管制和惠益分享法律制度是我国目前环境立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确定立法模式、规范遗传资源的获取途径及惠益分享条件和内容是难点.制定以专门立法为主、修改既有法律为辅的双层立法模式体系,并对其中的主管机构、遗传资源的获取步骤、惠益分享等制度提出具体安排,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陈斯喜一、建立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的意义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就是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过程中,允许立法机关以外的人员参与发表意见的制度。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是国家机关的民主选举制度的补充,是民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方面。建立立法的...  相似文献   

15.
立法解释一词是个多义词 ,在我国 ,宪法与法律尤其是《立法法》确立的立法解释制度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法律及地方性法规专门做出的明示解释 ,不同于立法 ,不同于立法机关在监督宪法、法律实施过程中对宪法、法律的解释 ,更不同于具体应用解释。我国的立法解释制度独具特色 ,其设立有其合理性 ,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应注意避免以立法解释之名行修改法律之实 ,还应注意避免以立法解释干涉具体行政、司法事务。  相似文献   

16.
从民法制度的发展与流变过程中可以看出,遗产归扣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且饱含社会价值的法律制度。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定。遗产归扣制度是法律拟制理论在立法中的运用,该理论完好地维护了家庭伦理关系,解决了整体性正义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它的伦理性与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价值理念和社会现实有着极高的切合性,完全可以依我国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实际在继承立法中进行本土化改造后予以移植。  相似文献   

17.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至今一直都有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记载和理论论述.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主要是地方性法规、规章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障做出了一些有效性规定,但尚无全国性统一立法.参照我国各地有关见义勇为者法律救济制度的规定,借鉴美国相关制度立法的经验,本文对我国见义勇为法律救济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另外,本文又论及了在保护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见义勇为人所应为的义务以及笔者联想到的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过程中德与法相护相融共促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立法的合法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全胜 《法学论坛》2008,23(2):44-51
法律绩效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的合法性评估是法律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立法的形式合法性、价值合法性以及实践合法性的评估.当下中国立法面临权限不清晰、公众参与缺乏等合法性困境,需在立法程序、立法权限等制度方面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19.
吴宏伟 《法学家》2001,(2):36-4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根本措施是要建立与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因此,在国家的经济立法过程中,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与实现国家经济职能要求完善已有的和创制新型的经济法律制度,便成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显然遭遇着来自有效制度的供给不足,尤其是相关有效法律制度缺失的“瓶颈”制约。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供给:努力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权利制度;立法界定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与职责;立法规定强制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范围和对象;立法规定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消费者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力与义务,逐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