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最近读了贵刊2004年第4期关于“三农”问题的文章,很受启发。我出身农村,深知农民之苦,故也来谈点想法。自从时任湖北某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写信给朱基总理反映“农村真穷,农民真苦”之后,“三农”问题便成了政府尤为关注的问题。今年温家宝总理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为之欢呼雀跃。邓志伟教授深刻地阐述了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认为这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历代王朝都有减免赋役、改革财税的政策,但每次都摆脱不了“黄宗羲定律”的历史命运。但现在实施的政策,使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政府,完全可以跳出这一历史怪圈。取消…  相似文献   

2.
第一期2论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建设汤一介4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袁恩桢权衡6农民的权益不容侵犯苏联的土地政策及其农民问题郑异凡斯大林的集体农庄:农民缴纳“贡税”的劳动营叶书宗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徐勇土地所有制仍是农民问题的牛鼻子邓伟志农民失地失业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于建嵘11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对话———兼与高放先生商榷唐亚林曹佩霖13袁世凯功过辨祝曙光16历史人物评价的多维视野张蕾蕾18维护拆迁居民的宪法权利蒋德海20从“总理帮民工追讨工资”引发的思考郭星华23大国治理与大党治理———一个需要…  相似文献   

3.
解析“新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昌逵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资深研究员)在看到上期的《我看“新人类”》一文后给本刊来电说:我对贵刊文章《我看“新人类”》有一些看法: 《我看“新人类”》一文中说“新人类”所处的文化氛围是独特的,认为“新人类”某种程度上是在精神上没有父亲的一代,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中几乎被摧毁殆尽,一切旧的东西都被打破了。与历史割裂也许使这代人无所顾忌和偏执地面对一切,因为他们没有传统,他们一无所有,因而他们绝对自由。 一切旧的传统真的被打破了吗?如果真是那样,中国不就进入现代化了吗…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发生于农民国家——俄国。当时农民占总人口的82%。如何对待农民,解放农民,解放农业生产力,是苏俄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设想和实践,是宝贵的开拓。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斯大林为了取得工业化资金,为超高速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服务,发动了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建立起一整套由国家严格控制的集体农庄制度。农民重又失去自由选择权,沦为向国家缴纳“超额贡赋”的“农奴”。从此,苏联农业陷入一蹶不振的困境,并且造成苏联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每一期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能抽出时间来完整地阅读一遍。我特别喜欢“学术争鸣”和“圆桌会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比如周一平、杨德才和叶国伟先生关于新民本主义的争论;朱虹、叶斌先生关于“马加爵悲剧”现象的文化心理学阐释;王家范先生关于总结李自成失败教训的文章;潘旭澜先生关于还洪秀全历史真面目的文章;姜长斌先生关于质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背景的文章;关于“三农问题”、文化媚俗现象的讨论,等等。这些文章不仅不回避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释疑解惑,而且能够把握方向,弘扬先进文化(当…  相似文献   

6.
简析苏联在农民问题上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列宁重视农民问题 ,尽管有失误 ,但在他晚年基本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的理论与政策。遗憾的是 ,列宁的思想并没有为苏联领导人所重视 ,这成为苏联模式最后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对苏联在第三世界的现实政策和未来动向的评论文章。它认为,苏联对第三世界的侵入和渗透是其一贯立场的必然结果;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大量援助是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的,是一种“掺假的外援”。接着,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动向——  相似文献   

8.
读《苏联解体亲历记》摘记(续)钟民二、美国对苏联的西化、分化政策(一)美国对苏政策的原则马特洛克在书中说:“从1983年起,我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了的工作人员,我的主要任务是制订与苏联的谈判策略。”(85页)“我认为,美国制订一个鼓励苏联内部变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我非常喜欢阅读贵刊”我很高兴地发现我的名字出现在贵刊举办的“历史与旅游”知识竞赛50名获奖者的名单里,我经常读你们杂志的每一篇文章。在第4期,有一篇文章特别引起我的兴趣,即那篇关于爱泼斯坦的文章,他目睹了中国近几十年的重大事件。我也很喜欢你...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部收到甘肃天水师专范三畏同志来信说:“我喜欢《思想战线》,因贵刊关于西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介绍文章很吸引我。我喜欢诗歌,自然也关心新诗形式的探讨,而贵刊这类文章中关于民歌的介绍,又颇能给人在这个问题上以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范三畏同志在读了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一期载的《历史悠久、绚丽多姿的白族民间文学》后,提出“我想知道白族民歌是否也像旧诗词一样,句子要求平仄的交互,它们与汉族五七言诗歌的渊源影响是何种情况”等。现请该文作者张文勋同志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在好友处同贵刊不期而退后,便被贵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贴近基层、可读性强的特色所吸引。好友见我这样爱着《中国民政),以后每期一到,他都会及时地给我寄来一本,每期我都一字不漏地回得津津有味。就这样,我同(中国民政)结下了不解之缘。贵刊之所以叫我爱不释手,其一是它可读性强。“社会写真”‘“警示录”“生活热门”等栏目追踪广大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家庭、社会、生活等一系列文章,有分析、有见解,发人深省,很有感染力和冲击力。其二是它栏目多、容最大、品位高。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一直是史学界相当关注的问题。但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常以现实的政治需要为前提,并笼统地把整个抗战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整体,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是冠以“国际主义”牌号,全盘肯定;就是贴上“大国沙文主义”标签,彻底否定。笔者认为,上述结论没以当时的国际环境为背景,全面考察这些政策的演变过程,带有片面性。如果我们通过考察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可见  相似文献   

13.
2月8日,文件序号是中共中央2004字第1号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由新华社正式公布。这是自1986年以来,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三次”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是惠及广大农民的一件大事。本刊组写了这组答问介绍该文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它的基本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时隔17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下发了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的亲民爱民之心。结合在基层工作了解的情况,并认真研读一号文件,我认为,只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农民增收到底难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完全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三难”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其原因很多,既有国际国内市场对农副产品价格的影响,各级对“三农”关注不够等客观因素,也有农村、农业、农民自身的原因。从“三农”的角度看,农民增收主要存在“三难”:一是挣钱难…  相似文献   

15.
当国际关系中缓和气氛占优势的时候,“欧洲共产主义”的说法才开始被采用。在欧洲共产主义的原始概念中,中心的和突出的问题是关于西欧国家向社会主义前进的民主道路问题,是关于一个多元的、民主的、与苏联模式极不相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理想问题。今天的世界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美帝国主义正把它的政策引向紧张和冷战。苏联由于干涉阿富汗而使国际局势更趋恶化。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欧洲共产主义能否撇开一切传统的共产主义观念给民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应该做一篇打击“票贩子”的文章我曾随父母多次出行,对“票贩子”十分反感,可又无可奈何;我也曾为媒介中报道的打击“票贩子”的消息欢欣鼓舞,可我又为屡禁不止的“票贩子”的生命力深感惊讶!希望贵刊专门做一篇打击“票贩子”的文章,更深层次地剖析其产生的环境、滋生的土壤,屡禁不绝、屡打还旺的根源。贵刊第二期《打私:中国强势出击彻中时弊,有益人生;《高楼遇火,如何求生?》知识性强,对我们学生很重要,还有《当心“迷魂药”》都是很好的文章。我还有一个建议,评刊表中增添一条“您认为本期最差的文章”如何?(从本期始…  相似文献   

17.
读了贵刊1998年第11期以来关于女性就业的争鸣与探索文章,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我想对女性就业这个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萧立军先生认为:“计划经济体制庇护下实行男女同工同酬,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让人有点不明白,难道同工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18.
群众呼声     
编辑同志: 您好。 阅读(政策)期刊,感触极深.贵刊为民解疑答难,非其它刊物能比,最可贵的是,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道出了农民的心中事。 咱农民憎恨的是“好政策”背后的“政策”。这些所谓的政策与改革、开放、搞活背道而驰。甚至是彻头彻尾的扭曲、变形,在咱农民心里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印象,以至让人对什么是真“政策”产生怀疑。 现在。很多好政策到基层就变了味、走了样。比如说,我们迫切希望乡村党政干部带领我们调整结  相似文献   

19.
最近,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一些有关工龄、福利等方面政策,就此我们请省人事厅福利处有关负责同志解答如下: 问:“文革”前赴苏联、东欧国家留学的本科生学习期间工龄如何计算? 答:省人事厅湘人险[1992]61号转发国家人事部《关于“文革”前赴苏联、东欧国家留学的本科生学习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 (一)“文革”前赴苏联、东欧国家留学的本科生,所学专业与国内专业相比较,凡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书刊,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受到很大鼓舞。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在出版关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问题的丛书,我看到其中的一本,书名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它是根据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社会/法兰克福杂志》的两期特刊编译而成的。书中主要收入了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人和理论家、西欧国家的共产党人、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人及一些左翼知识分子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写于1989年至1990年,即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的时期。尽管文章作者的政治面貌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各异,但他们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