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云 《求实》2003,(Z1):84-85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历史贡献之一,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逐步地走向科学与理性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受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出积极应对。 一、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及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历史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时期。在历史本体论方面,确立了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地位,并对历史规律、历史动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历史主体论方面,创造性地把传统的君主主体论改造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在史学方法论方面,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为主要研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古今中外法"、"四面受敌法"等方法。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等鲜明特点,其治史理念和理论范式长期支配中国史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其最为主要的贡献在于最早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针对当时中国史学研究的困境,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到历史研究,在历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5.
张景林 《党史文苑》2007,(10):37-38
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党史学理论对于研究他本身和进行党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党史学理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共党史形成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史研究对于指导革命实践活动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和论述党史中所体现的辩证分析法、古今中外法、阶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史论结合法等,是党史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学术风格可以用"求是"与"求通"来概括。这种学术风格不仅在经学史上影响深远,更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乾嘉学派与史学的关系,按照历史时序可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即乾嘉学派产生之初的史学渊源、乾嘉学派与"新史学"、乾嘉学派与"新汉学"、乾嘉学派与唯物史观派。乾嘉学派"求是"与"求通"的精神始终蕴藏在史学的血脉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中国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成为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潮 ,这既是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 ,也与毛泽东的决策指导有着密切关联。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体制的建树主要体现在研究宗旨的确立、研究方法的探寻和史学的研究规划中。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针,深刻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指出了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针,深刘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指出了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史学界,李大钊率先"迎受"唯物史观,并在此指导下从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两个层面,推动中国史学观念的变革和发展。他率先"活用"唯物史观,主张"见之于行事",从而为中国史学研究打开一条新路径。这足以奠定李大钊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独特位置。除此之外,在继承和创新中,李大钊还努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以光大中国史学研究的精义。对此,我们不仅要回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而且还要回到特定的史学语境中,历史地想,历史地看。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全书12卷22册,1400万字。该书有很多创新之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是我国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皇皇巨著,史学丰碑。江泽民总书记专门致信白寿彝同志表示祝贺,并再次号召全党全社会重视学习历史。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该书的价值和特点,更好地学习《中国通史》,特编发一组专家笔谈。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战争年代和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史学是很受重视的,但是过分强调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特别是有一个时期,对史学的社会功用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结果是混淆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败坏了史学的声誉。最近十几年,史学又受到冷遇,跌入了低谷。发表史学论文的学术刊物越来越少,史学队伍日益萎缩。似乎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史学无用了。 其实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史学是大有可为的。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历史研究,是因为他把研究祖国的历史看作是认识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一步。我们今天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面临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  相似文献   

14.
(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门独立的科学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它对理论指导的要求更强更迫切。但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中共党史史学理论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中共党史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许多是需要从理论研究上解决的。史学理论对中共党史研究所以重要,因为只有理论的指导,才能透过各种现象深刻认识党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使党史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有了正确的史学理论作指导,并把它同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历吏过程、具体历史事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的史学观梁志祥邓小平对史学研究尤其是党史研究发表了大量独到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史学理论。邓小平的史学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习历史,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产生一种精神推动作用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有何重要意义?邓小...  相似文献   

16.
宛闻闻 《新视野》2003,(6):80-80
史学史是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兴学科,梁启超曾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构思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批史学史著述。李大钊撰写的《史学思想史》讲义,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学校授课,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欧洲进步思想家的重要历史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观点,指明了它对社会进步、人类觉醒的重大革命意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人在史学史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司马迁、刘知几、郑樵、章学诚以及其他重要…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在党中央与毛泽东的号召和指导下,延安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先后组建了一系列史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并在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延安史学中潜藏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深刻反思的。  相似文献   

18.
辛岩 《党史文汇》2006,(3):55-55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得科学地研究历史有了可能.正因为如此,学习、研究、运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推进历史研究、繁荣和发展历史科学,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吴家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及《史学要论》等课程;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作过《研...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理论的辩证阐释,对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保证我们的各项工作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成果之一。早在19世纪40年代唯物史观创立之初,其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线索就已得到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