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案件资料案例1 2005年2月25日中午,某城郊麦地及水塘内发现尸块,勘验提取到89块尸块和衣物、布片、塑料袋等物品。法医对尸块检验、组合,确认为一女性,年龄45岁左右,身高152cm~155cm,系扼颈窒息死亡,死亡时间3个月以上。经调查,与附近一失踪妇女吴某相吻合,在其家中提取的斧头上发现1根无毛囊毛发和0.1cm×0.1cm疑似血迹,抗人血红蛋白阳性,于是提取其丈夫田某、儿子血样,第二天早上田某自杀于自家祖坟处。DNA检验结果表明,碎尸块DNA基因型与斧头血迹DNA基因型一致,并认定是失踪人员吴某。3月3日上午,对其家搜查、勘验,在东屋发现一个新…  相似文献   

2.
“远抛近埋”特征是碎尸案件(包括整尸的抛埋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碎尸案的“远抛近埋”特征碎尸案的侦查工作重点是查找尸块、死者身源和杀人碎尸的第一现场。犯罪分子碎尸的目的通常情况有三:一是掩盖受害人的真实身份以割断与受害人的因果联系;二是便于毁尸灭迹,便于移尸抛尸;三是挠乱侦查视线和侦查方向,逃避侦查打击。通常情况下,如果尸块没有掩埋,而是被抛弃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如果尸块是被掩埋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近的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3.
<正> 两个塑料包裹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在重庆市郊区观音桥公社一水塘里,发现两个塑料布包裹,外用铅丝各捆一块石头,重量分别为24斤和48斤。解开检查,一包为男性躯干,一包是一颗人头和四肢,共计六段。尸体已高度腐败,全身赤裸,头部有多处钝器伤,尸块断端整齐,现场及附近未发现血迹和衣裤。显然这是一起杀人碎尸、沉尸灭迹的恶性案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杀人碎尸、抛尸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市连续几年发生了数起犯罪分子选择市中心的大型火车客运站为碎尸后抛尸地点的案件,现将5例抛尸案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1995年7月9日21时30分,武昌火车站清洁工在站前广场发现一黑色旅行袋无人认领,打开检查发现袋内装有一无头女性尸块,遂报警。案例21995年9月17日30分,汉口火车站民警在候车大厅发现一黑色旅行布包无人认领,检查发现包内装一无头女性尸块。案例31999年4月13日,在汉口火车站寄存室发现一电视机箱内装一女性的头、上肢及躯干;在…  相似文献   

5.
对尸体的毁损通常见于杀人案件,其中尤以碎尸案件中多见。还有部分见于侮辱尸体案件中,而对墓中尸体进行毁坏、抛弃则极为少见且易误判为杀人碎尸,笔者在实际办案中曾遇1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2004年6月23日,我市某乡村一农户柑桔园篱笆内发现一编织袋,袋内装有一人类头颅,拟为一起杀人碎尸案件。经检验,头颅呈干尸外貌,头皮散布白色霉斑,部分颅骨外露,综合现场勘验、尸块特征等分析,似有墓地棺材内尸体特征。沿此线索结合尸块识别信息展开侦查,两天后找到头颅来源,随即疑犯落网。后查明:死者与嫌疑人张某系同组村民,3年前因故发生纠纷,张…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鉴定一宗三命碎尸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王穗保 《法医学杂志》1997,13(4):210-210
l案例某年3月14日上午9时,在某市一码头水域发现一男性头颅.此后,又先后在10个不同地方发现成人盆部、上臂、小腿、成年女性头颅、右足、幼儿头颅等共15块碎尸块,初步认定碎尸块来自三个不同个体.经分析初步认为首次发现的碎尸块约在死亡后1周左右,成年男、女均在30岁左右,幼儿1、5岁左右.由于碎尸块分布地方相距较远,尸块腐败程度有显著差异,急需做DNA检验确定有关尸块向一认定、幼儿碎尸性别、碎尸块之间有无亲缘关系等问题.2检验过程2.l有关尸块个体识别及亲缘关系鉴定选择本室建立的方法进行腐败肌肉DNA提取,并扩增HUM…  相似文献   

7.
利用DNA数据库串并侦破系列强奸杀人案一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件简介2002年8月6日,北京一住宅楼内发现侯某(女,25岁)死亡,侦查得知:8月5日19时侯某曾带一名嫖客回其住所。2002年11月13日、14日在本市不同地点陆续发现装有碎尸块的纸箱,内有近30余块大小不等的组织碎块。由于组织碎块多而小,无法从形态学上辨认尸块为一人或多人,要求尽快通过DNA检验确定尸块是否来自同一个体。2DNA检验2.1检材(1)8月6日侯某被杀案:侯某阴道棉球及现场水盆内浸泡的避孕套一个。(2)11月13日无名女碎尸案:30余块碎尸的肌肉组织和阴道棉球;可疑现场沙发上血痕1处,卫生间门上血痕4处,储藏间地毯上血痕2处,裁纸刀1把;经…  相似文献   

8.
1案件简介2002年2月12日上午,某小区24栋下水道堵塞,群众请家政公司派人前来疏通,至中午11时许,从下水道的杂物中发现大量的肉块,清理工遂向公安机关报案。2现场勘查现场位于24栋西侧3号房的下水道,被堵塞的下水道里发现大量肉块,在室内地下、墙上发现有清洗过的人血迹、碎肉、脂肪等,床上席梦思有血迹。分析刑事技术年第期判断此处即是杀人碎尸现场(第一现场)。3尸块检验从下水道清理出来的3包尸块大小不一,最大为9cm×5cm×3cm(重34g),最小为1cm×0.8cm×0.5cm。包含有皮肤组织、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年3月18日中午,王某(男,47岁)其妻吴某(女,45岁)与女儿小王(女,17岁)3人被发现死于家中。王某尸体位于旧房卧室,俯卧于床上,尸体上盖棉被,头侧墙壁有大量抛甩、溅落状血滴。室内无搏斗及翻动痕迹。吴某及小王位于偏厦内,房门关闭,门内外拉手上染有血迹。室内双人床上被褥及衣物大量血迹浸染。床西侧依墙摆放组合衣柜,上部柜门开启,柜门框沿及面板染有血迹。吴某尸  相似文献   

10.
<正>胸骨可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提供大量信息,尤其在颅骨、骨盆及四肢缺失的碎尸案件中更有价值[1]。笔者在1例杀人碎尸案中利用胸骨进行个体识别,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2年3月30日,长江某区段水域发现一尸块。尸块为躯干上部,高度腐败,皮肤部分缺损,胸腔脏器  相似文献   

11.
胡伟  顾丽华 《法医学杂志》2004,20(2):i006-i006
在碎尸案件中,由于尸块不全及经常高度腐败,使STR位点检验存在一定难度。肋软骨和趾(指)甲并不是目前DNA鉴定的常规检材,为了提高高度腐败尸块DNA鉴定的成功率,对高度腐败尸块的肋软骨和指趾甲的STR位点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率高同时比较简便的检验方法,并且在实际检案中得到了可行性结果。1案例例1:在某小河中发现一用塑料布包裹的尸块,经法医检验,为腰以上躯干段尸块,表面皮肤肌肉被凶手用刀割除,高度腐败,推断死亡时间近一个月。例2:在一只旅行包中发现双下肢,经法医检验,股骨自上三分之一处横断,高度腐败,法医推断…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9年7月29日晨,清洁工人在我市某封闭小区垃圾回收车厢内发现一人体下肢(图1A),据称,前日其来收垃圾时未见该尸块。1.2现场情况中心现场位于该小区垃圾车厢内。尸块盛装物为一白色背心袋。现场周围未发现血迹和其他尸块。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亲子鉴定进行尸源鉴定,国内外已很常见[1~4],当父母或单亲与子女关系已确定时,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其有无亲缘关系,从而达到尸源认定的目的。其中,以父母关系确定,要求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父母间的亲缘关系多见[2,3]。但应用该原理对其他亲缘关系(隔代成员、同胞、旁系亲属等)进行尸源鉴定并不多见,本文在实际案件中成功利用同胞血缘关系鉴定尸源2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刘某(男,51岁,无业)2004年5月27日失踪。4d后,于某出租房内提取血迹及人体骨骼数根(已被煮过),案件调查认为,现场血迹及人骨可能是失踪人员刘某。由于刘某无…  相似文献   

14.
<正>杀人碎尸后用酸溶解尸块至尸骨全无,无疑给案件的定性和取证增加了难度。本文作者报道1例,并就这类案件的取证作一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简要案情2000年3月,四川省某市一河内发现碎尸块。同年9月,该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杀人碎尸案,据犯罪嫌疑人张某交代,警方怀疑碎尸块为陈某,于是将碎尸块(右手掌)以及陈某父母静脉血送至某实验室进行DNA检验。该实验室出具了碎尸块与陈某父母无血缘关系的鉴定结论。警方在根据案情及张某的供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对此鉴定结论表示怀疑,于是将右手掌用无水乙醇固定保存。由于缺乏尸源认定证据,该案件一直未得到顺利审理。一直到2005年9月,该公安局将右手掌送至本中心进行DNA检验。2检验方法取右手掌示指第1指骨,用冷冻研磨机(SPEX公司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7.
何绪文 《刑事技术》2003,(5):58-59,57
1案例资料混合机损伤致死在法医检验鉴定中较少遇见,由于混合机的种类及作用方式差异,此类死亡在案件定性及死因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其损伤特征文献中也无详尽描述,兹将遇到的二例作一报道:案例1:孙某,男,31岁,技术员,某日上午被人发现死在改制的回转式混合机筒体内,为甄别性质要求法医检验。现场勘查:某厂实验车间大门敞开,门右侧放置为齿圈传动的回转式混合机一台,机筒倾斜,筒口朝外,中心现场地面上无血迹,机筒内掺夹着尸块组织,机筒内积聚着大量血迹,死者头颅与躯干离断,位于下筒右侧,上端右侧嵌顿的尸块组织中有死者的一串钥匙。尸检:手…  相似文献   

18.
1 案例简介在一些杀人案件中 ,经常会遇到经过现场勘查和尸检后 ,仍然不能确定被害人身份的情况 ,这时可通过死者的指纹 ,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询确定死者身份 ,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如 :某市“2 0 0 1 3 2 1”特大杀人碎尸焚尸 ,远程抛尸案件的破获就是比较成功的一例。 3月 2 1日在市邮电大厦门前路边发现二个塑料编织袋 ,里边有烧焦的尸块。由于发案现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和杀人碎尸焚尸的严重性质 ,此案引起了各界广泛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经现场勘查确认 ,被害人是被钝器打击颜面部致死 ,后在其腰部脐上处被刀切断分解为…  相似文献   

19.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2003年2月10日,王某报警称其丈夫邓某(男,37岁)于2003年2月9日失踪。2003年2月23日下午,在某市金城镇南洲河道内发现一具无头男性躯干,经法医检验,发现此躯干断端有肢解痕迹,根据尸表的体态特征,怀疑与失踪的邓某有关。遂提取相关检材送省公安厅进行DNA检验,确认发现的尸块系失踪的邓某。经进一步侦查,发现在王某饭店内做厨师的袁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通过搜查袁的暂住地,提取到有关血迹,经DNA检验,确认系死者邓某的血迹。  相似文献   

20.
碎尸案件性质恶劣影响巨大,是各地刑侦工作重点.法医工作在碎尸案的侦破中更显得尤为重要.犯罪分子杀人碎尸后,多采取各种毁尸灭迹手段,法医常常遇到残缺不全的、不同腐败时期的碎尸块,尸检难度极大.为探讨这类案件的特点,我们将青岛地区自1985年以来发生并已侦破的10例碎尸案简要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