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光荣 《前沿》2012,(17):120-123
城市低碳交通是实践难题,也是学术热点.目前该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交通减排方法、低碳交通的实现路径、国外的经验、具体城市的低碳交通建没对策和低碳交通体系等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综合分析交通各要素的效益、完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跟踪研究低碳交通建设实践、剖析外国的经验等.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0,(9):95-96
周民良、周群在《江海论丛》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光荣 《前沿》2011,(13):126-130
实现城市交通领域低碳化的根本方法是创建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城市低碳交通体系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交通体系,由城市多中心空间、公共交通为主的工具系统、低碳出行的交通主体、低碳化的交通工具和先进的交通管理组成。建设城市低碳交通体系不仅要进行体系各要素的建设,而且必须统筹城市化与交通、产业政策与交通、交通发展的多种目标。  相似文献   

4.
市县     
经交通运输部批准,海口日前正式列入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战略任务。作为试点城市,海口将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建设低碳型交通基础设施、推广应用低碳型交通运输装备、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建设智能交通工程、完善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体系等具体项目有选择地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明确到2020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以上,到2035年不低于80%的目标。近几年,本市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相对于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广大市民绿色出行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道路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骑行安全性差。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近年来,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理念重塑城市,用低碳思维和低碳技术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开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管理等创新转型,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交通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北京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  相似文献   

8.
陈希希 《群众》2022,(6):45-46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城市承载着我国60%的常住人口,碳排放量占总量的70%以上,必然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当前,现代城市越来越重视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城镇化率达到73.44%,更有条件积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中,通过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调整,改变大量建设、消耗、排放的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相似文献   

9.
正低碳交通是一种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节能"和"减排"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业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部署中确定的以低碳为特征的三大产业体系之一,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省第六次党代会也提出了建设"绿色交通示范省"的目标。面对压力,我省要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建设低碳型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等;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寿命过程中贯彻低碳理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协公报》2011,(11):10-12
<正>一、加快天津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我国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被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目标着眼于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低碳城市,是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  相似文献   

11.
春城"有轨"     
《创造》2010,(6):66-67
一位交通科研学者也说:"没有轨道交通,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短板'。"有了轨道交通、有了地铁,市民才能成为驾驭时间空间的主人,昆明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北京周报(英文版)》2021,(6):I0001-I0008
(二)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节能降碳取得实效,环境友好程度不断增加。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低碳交通,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10,(10):79-79
"畅通重庆"建设启动以来,垫江县交通局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安全有序、畅通快捷的交通综合体系,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相似文献   

14.
如今,"低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而在实践中,各地也积累了许多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经验,其中一部分优秀先进的经验,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世博园区本身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了生态、低碳的理念,包括以适当的步行取代消耗燃料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时代的绿色发展转型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进入城市时代,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双重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剖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时代绿色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安排,重点进行理念更新、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加强市场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行绿色改革和政策支持体系、推行示范城市的试点等,开展绿色城市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城市居住结构、环境保护需要、居民经济条件决定了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可能性、必然性和现实性。应正确对待非机动车在中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坚持“适度保持、发展非机动车交通”。合理规制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应有合理的车种规制,应将非机动车交通与公共交通有机结合,完善有关管理培训体系及有关法规。  相似文献   

17.
<正>甬政办发[2014]5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加快我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建设,做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项目申报工作,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宁波市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并将成为带动绿色GDP增长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杨涛  何小洲 《群众》2022,(12):19-20
<正>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义重大,是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动交通运输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形成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江苏物流规模全国领先,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32.8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1%左右。加快推动我省现代物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 ,各级政府领导者、城市各职能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要认识到位 ;要坚持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 ,分别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 ,系统综合 ,合理控制、有限畅通 ,可持续发展等等原则 ;建立城市交通管理协调机制 ,完善城市畅通工程等级评估机制 ,建立城市交通影响咨询和评估机制和专家评论和建议机制以及汽车进入家庭与交通畅通的良性互动机制。编制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必须与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同步协调 ,其内容必须包括城市交通政策 ,要建立城市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高度重视静态交通问题 ,树立城市交通管理的新观念 ,为公交优先提供交通管理保障 ,并制定实施畅通工程的分层计划。交通管理科技主要是应用性科技 ,必须强调其实践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实施城市畅通工程 ,要提高政府领导者的交通素质 ,提高交通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素质 ,同时 ,要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