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言  英才  居成 《党史博览》2003,(3):4-10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来到这里,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于5月任军委书记.陈毅和毛泽东、朱德,同是红四军的缔造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陈毅那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崇高政治品质,已放射出照人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 5月任军委书记.他们同心协力,指挥红四军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历尽艰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4.
在危急关头,谭震林想的是毛泽东的安危1929年2月1日,谭震林随红四军主力部队来到江西南部寻邬县吉潭乡圳下村宿营。自从下井冈山后,前委分工谭震林担任工农革命运动委员会主任,负责地方群众工作和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养成了习惯:每逢部队离开驻地前,  相似文献   

5.
1929年11月23日,红四军重占河州。时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兼政治部训练部长的谭政,得知毛泽东要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陈毅叫谭政派一个连的武装前往上杭蛟洋接毛泽东回来。部队出发后,他又叫行政后勤部门为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妇安排一套宽敞的住房。 谭政随毛泽东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以来,红四军虽然取得了首战长岭寨、三打龙岩城、攻占上杭的卓著成绩,但也打过一些败仗,暴露出红四军内部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问题。1929年6月22日在龙岩县城召开的红四军“七大”,毛泽  相似文献   

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仍然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到了1929年年底,这种情绪依然在党和军队内弥漫。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在一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对红军前途究竟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  相似文献   

7.
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起义失利的情况下,他又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在革命实践中,他找到正确反映中国革命和战争的规律,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4,(12):F0003-F0003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为了克服军队中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  相似文献   

9.
李冬钰  邓晗 《党史文苑》2023,(S1):62-64
<正>群众武装是中共武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群众武装认识的转变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其中,推动党内对群众武装认识发生转变的因素之一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总结。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展的工农红军建设研究较多,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较少。本文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群众武装建设实践为研究出发点,探寻其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曾山、陈毅,都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农出身的曾山,早年主要从事农民运动;陈毅是知识分子,先后从事学运、工运和军事斗争。他们先后聚合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上,出生入死,团结奋斗,共同为我国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曾、陈相识相知,始于1929年春。其时,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围剿”和极度的经济困难,毛泽东主持的柏路会议决定以两个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前委率四军主力进军赣南,以“围魏救赵”的策略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四军…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随着对毛泽东思想史即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深入,不断有人提出1927年瞿秋白及以瞿秋自为首的中共中央已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最早全面总结了土地革命初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雏形,初步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建设问题,是党内最早注意从理论上说明这个重要问题的,并认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相似文献   

12.
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  相似文献   

13.
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1953年,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上井冈山第一”。贺敏学是在 1927年 8月永新农民暴动失败后,和妹妹贺子珍一道上井冈山的。不久,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贺敏学即投身到创建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伟人斗争中去,艰难奋战……  相似文献   

14.
1928年8月30日发生的黄洋界保卫战不仅对井冈山斗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对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没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将失去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1929年2月,毛泽东通过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观察学习思考,其革命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在指导思想上由公开的武装割据向公开武装割据和秘密武装割据相结合转变:在战术方法上由固定区域割据向变动不居打圈子政策转变;在战略目标上由小范围零星割据向大范围的连片割据转变.这种战略转变是毛泽东创建中央苏区的起点,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1929年2月17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抵达东固,在东固期间,赣西特委送来情报,毛泽东和朱德才得知井冈山早已失守。为了摆脱尾追之敌,根据红四军的实际,毛泽东果断放弃原来回师井冈山的计划,向闽赣边境敌人力量薄弱地区游击,寻找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余部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晋西游击队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其是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是党领导创建的山西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  相似文献   

18.
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与朱德、陈毅两人有过矛盾,发生过摩擦,时间是1929年6月中旬红四军第三次打下龙岩之后。 红军三克龙岩,威风显露,新的割据区域得以开拓,闽西的地方武装升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在这欢庆胜利令人鼓舞的形势下,红军内部原先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纷纷滋长。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对袁文才、王佐农民武装实施了成功改造。1928年2月上旬,袁、王这两支农民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朱、毛会师后,又升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这标志着这支部队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也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顺利创建。  相似文献   

20.
1929年5月、6月和12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先后三次进驻福建新泉休整或整训,形成了以"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调查研究、严明纪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新泉整训精神。新泉整训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与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是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关系。新泉整训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发展到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将六项注意发展到八项注意;将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发展到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从《宁冈调查》、《永新调查》发展到新泉整训调查。新泉整训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