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外交评论》2016,(1):31-59
现实制度主义是基于折中主义和理性主义分析路径而诞生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是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体系阶段性变化的最新理论回应。该理论认为,"战争恐怖平衡"机制、"复合相互依赖"机制和"科技创新制胜"机制正在推动当前国际社会逐渐进入一个基于规则的新世界,它以伙伴关系网络和国际制度竞争为核心特征。现实制度主义致力于解释在这个新世界里国际制度竞争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以及由此带来的特定国际制度的兴起与衰朽。国际制度具有公私双重属性,既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吸引国家"结伴"参与国际制度建设,又能被主导国"私有化"为追求私利目标的重要工具,甚至帮助主导国建立制度霸权。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由于权力的转移,崛起国和守成国围绕国际制度的主导权展开激烈竞争,这种新的大国竞争形式既是主导国权力地位的竞争,也是主导国为伙伴国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竞争,还是制度设计本身的合法性竞争。主导国推动的国际制度竞争究竟是呈现相容性还是互斥性,成为塑造未来国际秩序走向的根本力量。现实制度主义为理解当今大国权力政治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一把新的理论钥匙。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之崛起需要何种海洋秩序?不仅困扰着国人、也困扰着我们的邻邦和国际社会。强调海洋自由以供包容性使用与锁闭海洋以供排他性使用之间的动态紧张关系,反映出国际海洋秩序一直处于不停的互动、不断出现需求与回应需求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根据其自身的政治理念、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海洋利用提出不同的主张与制度构想。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地理相对不利国以及新兴的海洋利用大国,在海洋秩序建构过程中需要合理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南海争端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议题,也是中国人必须重视的中国特色议题.本文从战略评估的角度对中国与国际海洋制度、中美海上竞争以及中国周边秩序调整等三大类议题进行了分析.南海问题的源起、演进与大国政治密切相关,受制于美苏争霸约束.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海洋秩序调整成了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中国将自己定位在第三世界,从政治上而不是经济上考虑支持这一制度系统,对海洋制度如何约束国家行为并无充分准备.由于美国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美竞争的不是制度而是权力,这是众多中国学者认为美国“重返亚洲”导致南海波澜再起的重要原因.从当事国角度看,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竞争已经不是制度、权力之争,而是周边国家担忧中国如何使用权力的反应,中国远未到主导周边秩序调整的阶段.为此,中国需要塑造一种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相互调适的战略文化,让不断增长的战略手段具备更加匹配的战略目标,只有两者协调起来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外交评论》2015,(4):19-44
无政府状态并不妨碍等级制的存在,世界部分地区存在着程度各异的地区等级体系,崛起国在面对既存的地区等级体系时应采取怎样的介入战略以实现国家利益,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地区等级体系具有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和权威身份,并由相应的地区机制加以维持。崛起国制定介入战略时,需要分析崛起国与主导国、崛起国与从属国、主导国与从属国这三组双边互动关系。对地区等级体系和三组双边关系的分析,构成了研究崛起国介入战略的分析框架。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内构建起由其主导的地区等级体系。实力不断崛起的中国,通过与俄罗斯发展双边关系,借助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平台,在地区等级体系发展变化的同时,与各国深化合作,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不仅实现国家利益,也不断加深介入程度。中国运用外交智慧,走出了一条"包容性介入"的道路,推动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分析中国介入后苏联空间的战略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既可以完善理论分析框架,也可以为中国外交的继续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美国一国独大的现存国际秩序下 ,不做挑战者也不做追随者应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原则。它的着力点是努力培育和营造国际关系的制度建设。这既包括在现有多边国际机制中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正当性 ,在大国间健全联系机制 ,也包括努力培育新的安全机制及相互协助。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相切点。中国外交应在培育区域安全机制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与周边国家实现经济依存和安全信任。  相似文献   

6.
各具特色而又富有活力的区域制度变迁多元化趋势,是中国转型取得初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目前日渐为世界认同的"中国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一个大国的转型,即便有政治集权和政府主导的前提,只要选择了开放式的"干中学"路径,有一个相对开放、民主的制度环境和比较充分的激励,各地区对制度变迁发展机会和空间的选择必然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7.
非西方大国在总体和平的国际体系中崛起是21世纪国际政治的突出特征。崛起国如何将实力转换为国际影响力是一个需要审慎考量、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聚焦地位政治有助于我们理解21世纪大国的利益需求和促进自身国际影响力的方式和策略。对崛起国而言,国际地位是一种既重要又特殊的资源,提升地位有助于崛起国将日益扩大的利益正当化,地位伸张则会成为其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伸张突出了地位诉求对于崛起国的重要价值。本文在辨析国际地位概念、厘清地位诉求和地位焦虑等发生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地位政治视角解释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尤其是与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从崛起国地位政治的视角来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同时,需要管控民族主义情绪、重视国际制度创新和稳定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一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从而使其既定外交政策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时,该国外交就必须进行转型与调整。21世纪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进入了战略关键期,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中国外交大转型具有特定的"中国动因"。中国外交大转型的"中国任务"是由特殊历史境遇与现实国情共同决定的,需要在外交指导思想、外交目标、外交服务对象、外交形态与外交机制等方面做出调整。但与历次外交转型不同,新时代中国外交转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国际安全新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诸多挑战,中国外交急需转型,中国政府急欲转型,但转型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国内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9.
"制度认同"的根源在于"文化认同",一切政治制度都是适应历史文化的自然选择。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民主的文化,"民族的"文化决定了我国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科学的"文化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大众的、民主的"文化决定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极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为数众多的国家经历了深刻的制度转型,这些国家的制度转型与国际组织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实现的资源整合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国内制度转型的重要变量。制度转型与国际因素之间的互动,从向度上可分为内向型互动与外向型互动,从结果上可划分为融入型互动与卷入型互动。当转型国家被纳入到全球市场与治理规范之中,国内政治如何实现制度的变革来容纳国际的规范性力量,进而形成良性互动成为转型国家及其领导人无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制度文明     
文章论述了制度的产生、功能、作用,特别是阐明了当前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制度建设和创新与解放思想的关系,以及制度创新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制度是近年来一种新生的高等教育制度.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对独立学院的制度形成、独立学院的制度执行、独立学院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其进行"善"的审视和伦理反思,从而为完善独立学院这一新型的制度形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的制度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存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作为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在其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存在诸如:拥挤效应与经济功能的衰退;过度竞争与柠檬市场效应;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等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的制度反腐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反贪腐斗争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领导人有清除腐败的诚意和决心,并推行廉政立国的发展战略;实行高薪养廉政策和精英治国战略,给予政府官员以很高的薪水待遇,以减少他们从事贪腐的动机;切实有效地推进国家廉政立法和依法治贪工作,将廉政要求有效寓于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在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中精心编织反腐治腐的监控机制;建立高效精干、权威有力的专业化的反贪腐机构,对反贪腐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政治领导人以非凡的决心和魄力大力支持反贪腐机构的工作,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运作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目前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存在诸多困难 ,其中体制是制约人大监督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 ,需要创新领导体制和人大监督体制 ,包括理顺人大与人大代表、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和完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征与中国公务员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异质性、民族性、前瞻性及不完善性是发展中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原则是 :优化规则 ;统一法治精神和人本原则 ;实行制度改善而不是进行“新的转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要以良好的行政环境为前提 ,以观念转变为基础 ,以管理创新为关键 ,从三个层面立体推进。  相似文献   

17.
WTO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适应WTO要求 ,遵循职能优先、综合服务、开放规范、信息网络和创新发展等原则 ,加强宏观调控机构 ,调整服务保障机构 ,健全行政执行机构 ,加快网上行政系统建设和完善创新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社区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但当前的社区建设中仍存在突出问题 ,有必要进行社区发展制度创新。具体应坚持从无形的制度安排创新和有形的制度安排创新两个向度 ,做好城市社区意识的培育、社区自治管理体制与社区建设运行机制的创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作为法治的基本要求,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为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以司法公正为基础。当前的司法不公,源于司法制度上的障碍。而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则需要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其中尤需以合理完善的制度构造为要。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Besides providing products for the society, entrepreneurs silently influence the institution, which is perceptually invisible but actually exists with deep significance. Therefore, it is argued that a corporate may be destructive to institution even though it creates value for the society. This paper divides institution into three levels including organization, general rules and culture and interprets the reason why the “rational behaviors” of a entrepreneur may form a “prevalent atmosphere” deviating from the natural laws which may finally destroy the soci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end, it is believed in the paper tha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repreneurs includes not only the commitment to public interes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tc., but also the efforts to consciously promote the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