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谈法官职业道德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实施是法律的生命所在,是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之处,要从书本上的法律有效转化为行为中的法律,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活动。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法律体系将更趋于科学与完善,与此相应,人民法院在法治进程中所起的功能和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公正司法是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必要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治要求法律所蕴含的公正公平价值在司法活动中得到直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用他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近年来,周玉华院长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发挥司法的功能作用,大力弘扬以规则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司法终局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精神。作为司法者,要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通过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司法行为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着力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制观念,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要坚持"法律至上"原则。"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原则,是法治精神的统领。在所有社会规则中,法律应当是最基本、最有力也是最高的规则。如果不承认法律至上,就是认为还有高于法律的规范,法律工具主义和虚无主义就难以避免,法律随时有被变通和虚化的危险,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莫于川  莫菲 《人民司法》2023,(29):11-14
行政协议是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重要抓手,践约履责是现代法治政府的责任担当;行政处罚是维护经济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抓手,严格公正依法处罚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司法审查和法律救济是纠正违法不当行政、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举措,应当通过严格公正司法努力积极推动改善营商环境,还可通过司法建议助力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现中国式行政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行政法治极为重要,而其中一个关键是实现司法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之中,对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有积极意义。本文试从我国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体制基础上分析,并提出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些许构想。  相似文献   

6.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3,(7):4-5
应松年: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相当程度上都要依赖公正司法,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司法本身,也需通过公正裁判,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达成"司法就代表公正,找司法就能找到公正"的共识,形成人们对司法的依赖和信仰,法治才能实现。影响公正的因素,既有内部的,也包含外部的。内部因素体现为司法制度的设计、运作以及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等方面;外部因素则主要体现为外部力量对司法的干预。这些都是司法改革中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影响公正司法的外部因素,不外乎权力、人情、利益等。解决权力干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司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日益加深,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在法治理念层面,法律至上原则逐步确立,公平正义理念得以养成;在法律制度层面,国际法已经成为中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中国法律制度的成熟;在司法实践层面,国际法加快了中国司法实践涉外化的步伐,国际法的发展要求中国改变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是适应法治社会需要而由权威、公正的司法机关对不法行政行为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予以司法救济,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程序,是法治国家保护公民免受强大国家机器压迫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又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实现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理性建构的制度保障.法律至上、良法之治、人权保障、公正司法等法治维度下的基层维稳机制应成为其理性运行的内在制度逻辑.从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的基础看,法治有利于提升基层政府的维稳能力;从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的条件看,法治有利于有效引导公众的维权行为;从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的保障看,法治有利于有效约束基层政府的维稳权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中国法治“发力”的一年,是法治进程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用“发力”这个流行词形容2010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颇为恰如其分。立法领域,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刑法修正案(八)充分彰显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的修法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执法和司法领域,重拳出击酒驾醉驾行为,醉驾入刑成效显著,并且成为考量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考卷。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与展望: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探索之观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建华 《法律适用》2013,(2):99-102
2005年5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施行以来,人民法院遵照《决定》精神,以实现公正司法为目标,以弘扬彰显司法民主为宗旨,先后在人民法院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中,把"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这一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作为我国人民司法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举措,予以积极的实践探索和全力的推进。客观而言,伴随中国司法改革、法治前行的铿锵脚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无论是在理论基础研自  相似文献   

12.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12,(12):17-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彰显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法治精神。本文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解读了十八大报告的法治精神,重点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等论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文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观点富有启发性,值得广大读者一读。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法律制度的理性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实质合理化,一为形式合理化。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必然意味着形式合理性的优先,即,在司法过程中,当个案处理结果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本身的形式合理性可以两全时,司法者应当而且必须兼顾这两种价值,在司法裁判中同时实现个案中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然而,当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发生不可两全的矛盾而不得不有所牺牲时,司法裁判则应当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无论是对于持有社会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还是对于持有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只要他们遵循理性的指引来选择达成目的的手段,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的司法公正,都是唯一合理的选项。  相似文献   

14.
阎玮 《法制与社会》2012,(33):266-267
同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相比,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在公务员制度中得到有效体现。具体表现在:一是依法管理的法律精神。二是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并重的法律精神。三是公平与正义的法律精神。然而,真正实现公务员法所体现的法治精神,就必须走公务员管理法治化之路,实现公务员法律精神更重要地是需要观念转型。即树立"法律优先"的观念、"平等"的法律观念、"人权"观念、权责一致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是司法制度和改革所要实现的方向和价值目标。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一个科学反映现代法治理念、尊重人权、符合司法秉性的法律制度与运作体制已经建成,在客观上,已与世界发达国家司法文明相差不大,并在有些方面已经接近或超过[1]。但是,司法的运作现实却令人担忧,不尽人意,立法的应然性与司法的实然性之间存在着很大…  相似文献   

16.
司法良知不仅对于司法公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国家司法权的功能得以实现的精神要素和核心动力,其价值已获得各国学界的广泛认同。借助与西方法治成熟国家的司法良知的比较研究,将为我国司法良知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在不同的法律文化之中,中西社会的司法良知在宗旨、维度和价值上都有所不同。而司法良知与社会良知的统一则是实现我国司法宗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审判因为其结果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强烈影响力,使得审判过程本身应当遵循最大程度上的科学性和人性关怀精神。我国在推行法治的过程中,逐渐将司法审判从过去的片面强调对犯罪的追究转向了在审判过程中实现控制犯罪与保护人权相平衡。但是在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制度中,仍存在一些弊端,也不利于人权的保护,难以体现司法正义。譬如刑事证据的相关制度,证据的出示与认定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一个行为在法律上是否认定为犯罪,行为主体是否应当被追究责任,以及应承担责任的程度。一场刑事审判可以认为是一个认定证据、依靠证据还原行为事实并得出相应价值评断的过程。而我国现行的制度并不能很好的保证这个过程符合法律正义的标准。本文将针对我国的刑事证据移送制度进行分析,指出其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宪法有效实施主要依靠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今年是宪法实施30周年,为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有必要设立违宪审查制度。本文列举了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被誉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齐玉苓案和由孙志刚案件引发的违宪审查等典型案件。探析违宪审查的内涵、制度缺陷及其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司法现代化是体现当代世界范围内法治国家实现法律设定之权利、自由、平等价值目标所依据的精神、原则,并用以保证法律被独立、平等、公正地适用的全部过程。司法现代化是不可抵挡的历史性发展趋势,由此推动社会的全面转型,涉及观念、制度、操作主体和操作程式等系统的整合工程,因此,司法现代化不仅仅...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审查的理念和制度要素发轫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要服从更高的法律以及权力要受到法律制约的历史性观念。这种制约观念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并获得了法治理念的形式,其后与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相互作用,并通过制度要素的整合构成人类法治文明的制度基石。司法审查的制度化要素主要有:理性的司法主体是司法审查制度的主体要素;审查程序的司法化是司法审查的程序制度要素;各种形式的高级法是司法审查及其权能的依据;通过司法解释审查行政行为和立法行为的合宪性,是司法审查的内容要素;司法审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导致它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人类法治文明生长的共同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国建构司法审查制度要结合司法审查的司法性和政治性特质,形成宪法法院和普通法院相结合的审查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