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构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主体。这一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以生产社会化达到相当高度为历史起点,以资本增殖或创造剩余价值(提供剩余劳动)为生存形式,在劳动资料上以机器或自动化生产为标志,内在包含着竞争性、雇佣性,在历史上比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拥有明显优势;这一理论既否定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断定为一种有限的生产方式,也肯定这一生产方式作为历史上人类共有的一种文明形式有其巨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从而为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随着两次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新工业国理论"、"后工业社会论"、"全球资本主义论"、"涡轮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等代表性观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重大变化加以理论分析,却有意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私有制的弊端;西方左翼学者则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奎 《理论月刊》2007,(5):40-4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竞争和比较中共同生存和发展。本文重点讨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九点不同,即从:起源、演进发展、历史形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内涵、本质特征、价值选择、理论品质、前景与发展方向九方面区分两者不同。  相似文献   

4.
朱哲 《长白学刊》2001,3(1):65-67
功利主义是一种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适应的道德形态,而集体主义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形态。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和超越,其主导性道德形态也必然表现为对资产阶级道德形态的扬弃和超越。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主导性价值取向必须是集体主义,而决不能是功利主义。集体主义能最集中地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成为在道德方面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最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文明内涵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国 《青年论坛》2005,26(3):8-11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其历史定位。这是因为,现代性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都是必然被超越的,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现代化必须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是发展全球经济的主要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本质。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具有经济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民问题尖锐化等本质特征。在当前国际贸易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回顾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清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本质,并为中国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一直坚持贸易政策以惠及人民为目的的中国,需要在认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政策本质不同的基础上,警惕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的不良影响,并作出积极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深入研究和科学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为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批判,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础上论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坚持和强调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没有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得出了认识和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对待资本主义,就是说,把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时代比较,肯定其历史的进步作用,把资本主义同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联系起来,在肯定其历史地位的同时,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的历史过程中,资本主义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直接的渠道。因此,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直接的历史前提,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思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尚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早已存在数百年了,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前人社会主义理论,从当时社会主义运动出发,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性和理论穿透力,全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内在矛盾、发展形态和超越之路。以逻辑视角为主要线索,以总体性的眼光对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全景式的审思、剖析和探赜,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总要从一个历史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历史阶段。在近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必然。现代,资本主义必然灭  相似文献   

12.
封建社会瓦解后,人类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需要我们采用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忌思想上的片面性与绝对化。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全过程,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建立在对干百万劳动者残酷剥削和疯狂掠,夺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成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它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3.
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乃至带有本质特征的领域出现了重大变化,表现出相当的发展余地与潜力,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它依然存在,并且依然在发展。因此,欧美社会运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前提依然存在,并将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态势。这种变化将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为斗争关系和替代关系 ,其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相互借鉴关系、合作共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统一性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上升 ,而科学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统一性 ,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尤其是自战后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和发展的局面。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本性或实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并由此产生对当代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这一历史大趋势的怀疑。为此,有必要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及这种发展变化并未改变其本性和实质进行再认识,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仍然摆脱不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6.
1949年至1956年,是我国历史的伟大转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我国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可是,有的同志却认为,在中国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消灭资本主义的步子迈得太早了,应当让它再发展一个时期。有的同志甚至主张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十年后的今天,再回过头去补补发展资本主义这一课。除去少数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以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认识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甚了解或不曾认真思考过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看来对近百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给予回顾并加以分析,也许会有助于解决这个认识问题。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衰败的历史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从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建立,揭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序幕,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经历了整整八十年的历史。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3)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逐渐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福利资本主义阶段,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加深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依然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人类历史依次划分为资本主义前、资本主义和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第三个阶段。马克思主要从劳动条件和自然关系的约束方面考察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对资本主义前的一些社会形态进行了科学概括,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资本将对传统社会实行全面的改造,资本将突破地方性和民族的狭隘眼界,创造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体系。资本在全世界胜利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解体创造条件,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准备物质和精神条件。社会主义的生产条件和交往关系都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成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全面发展、共同劳动和自由个性,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基本概括。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的 2 0 0多年里 ,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三次大发展 ,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过三次调整 ,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使资本国际化经历了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 ,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历史。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缓解时 ,资本主义私有制就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 ,因为 ,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观点,揭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深刻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本质特征及其优越性。这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和全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