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型期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的西方文化产品进入我国,成为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对象。本文根据对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倾向和途径,分析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征 《公安学刊》2000,(2):10-13
影响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先天的生理条件、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等。对青少年的发展来说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来得更多、更快、更直接、更重要。研究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着重从社会文化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矛盾、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青少年对西方文化制品品种的消费倾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西方文化制品进入我国,成为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对象。本文主要介绍西方文化制品及其在我国转型期的销售状况,并根据对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孝意识淡漠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隐忧.解决的途径:一是重视孝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三是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建立“三位一体”的孝德教育模式,把孝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使其在当代青少年德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俊  郭晋 《青年探索》2007,(4):26-29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又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至深的群体,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碰撞及其影响,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振兴。从中西文化碰撞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几个问题入手,探讨培养当代青少年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适应力与创新力。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时代呼唤与文化反思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我们再一次重新反思文化的时候了。清末以来,中国的思想家们基本上一致认为,当中西(中国与西方)文明遭遇而较量,中国处于劣势而学习西方时,总会经历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第一是对器物(物质、科技)文化之  相似文献   

7.
在孙中山研究中,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孙中山在阐发其孙文主义中,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文化的看法,形成了中国文化观。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建立在文化开放心态上,既是向西方近代文化看齐的,又是自强不息的本位文化观;建立在文化平等心态上,既是积极取法西方的,又是自尊自信的本位文化观;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发展观上,既是正确取舍西方近代文化的,又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观。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是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观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西方敌对势力积极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渗透,他们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以达到在意识形态上同化中国的目的。我们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应积极应对西方在文化领域的挑战,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中国文化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好文化战。  相似文献   

9.
今天,处在世界大舞台上的中国与西方文化,尤其是与美国文化的接触更加频繁,染着一头黄发、听着摇滚、看着NBA联赛的中国青年一代醒目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年轻的一代和中国社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社会管理文化的差异依次表现为三个层次:哲学观上的执两用中与两极对立、价值观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管理观上的人治与法治。两种社会管理文化各有千秋,瑕瑜互见。中华文化历史悠远,拥有巨大包容力、吸引力,体现出内在的创造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必将整合东西方两种文化,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文化,进而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治家制定外交政策和进行外交政策辩论时,总是受着意识形态的影响.二战之后,由于美国国力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之中,使美国意识形态的扩张主义特性更加鲜明.从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探究美国"扩张主义意识形态",是把握美国外交特征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2.
H. Michael Crowson   《当代中国》2010,19(64):213-23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that increased exposure to China during the two and a half weeks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had on 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s China. A large N longitudinal surve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China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August 2008.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no dominant explanation for this change, however. Instead, personality (openness), ideology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and right wing authoritarianism), and media exposure each had a small impact on changing attitudes. Further research (including a follow-up experiment manipulating the valence of media coverage of China) suggested both the possibility of an ‘efficiency effect’, whereby China's very success in both hosting and competing in the Olympics generated increased American anxiety about China, and a ‘cheating effect’, whereby stories about underage Chinese gymnasts and deception (e.g. lip synching while another child actually sang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ies) diffused broadly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uniformly and negatively impacting 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s China.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日常生活向度的家庭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家庭教化中的担当从学理和现实层面进行剖析。作为当下中国建设的指导性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样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日常生活,关照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立足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及其精神实质,科学揭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中的传播、指导功效机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精神、主体精神、人文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文明冲突论":亨廷顿为美国构建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化问题已成为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文化策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策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文化为出发点,以国家意识形态为原则,以国家利益为最终归宿,为美国及西方实现"后殖民主义"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质上是为美国构建的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以达到美国重建世界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骆昭平 《桂海论丛》2002,18(4):8-10
"三个代表"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与时俱进新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美高等教育效果存在巨大差异。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的招生原则、培养原则、培养方式、课程学习、淘汰机制等方面的分析对比,说明我国以纵向集权约束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制度急需创新,目前,它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教授群体的威信、科技创新群体的创新精神培育和科技产出。  相似文献   

17.
Jie Chen 《当代中国》1995,4(9):22-34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the monolithic organiz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and its unchallenged official ideology, Mao Zedong Thought, used to be the two mighty pillars sustaining Communist rule during Mao's era. Since the late 1970s, however, these two pillars have been shattered by a series of post‐Ma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eng Xiaoping. As the result of a drastic decline in the standing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and its official ideology, the ruling methods and foundation of the current regime have also changed. How did the reform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arty and the official ideology? How did the changes in the roles of the party and ideology, in turn, redefine the nature and ruling methods of the current Communist regime? What do these changes imply for the future of this regime and the course of ongo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 These questions, which are crucial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ociopolitical transition in China, will be address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民族凝聚和国家统一思想。“大一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哲学基础和道义基础 ;“天下一体”是民族融合的思想基础和维护中国统一的一面旗帜 ;胡汉两制为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提供了历史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并有力引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基本主张,尤其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实质,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实施有力有效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