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汉高祖至哀帝,共46任丞相43人,汉武帝一朝就有13个丞相。武帝君临天下53年,是西汉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换丞相频繁,在秦汉皇帝中亦少见。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相似文献   

2.
西汉高祖至哀帝,共46任丞相43人,汉武帝一朝就有13个丞相.武帝君临天下53年,是西汉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换丞相频繁,在秦汉皇帝中亦少见.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相似文献   

3.
大事和小事     
西汉宣帝时有个十分有名的丞相,名叫丙吉.他有一句名言:"宰相不亲小事."这句话对后代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真假女婿     
何进 《江淮法治》2014,(2):39-39
正北宋仁宗年间,曾有一位丞相名叫王春华,一向与同殿为官的老乡林佑安交好,王丞相只有一女名桂英,自小就许配给林佑安的儿子孝童,两家一直来往不绝。后来林佑安举家迁往濮阳为官,临行前,林佑安将祖传的一对龙凤宝钗分开,将凤钗交与王丞相。王丞相也将仁宗皇帝恩赐给桂英的一对玉佩分开,交给林佑安一只,说好宝钗和玉佩作为日后亲事的信物。世事无常,林佑安到任后,因积劳过  相似文献   

5.
活在当下     
汉宣帝继位之初,下诏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不料却遭到了光禄大夫夏侯胜的反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公卿大臣们一阵惶恐,胆敢反对皇上的诏书,这还了得?他们马上联合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夏侯胜“大逆不道”.顺便把不肯在奏章上签名的丞相长史黄霸也以“不举劾”的罪名一道上报给了皇帝。于是这两个人被一起逮捕下狱,判了死罪,等待处死。  相似文献   

6.
堂堂丞相,还得买“二手房”;贵为枢密副使,也要租房度日;退休离职,不仅搬出官舍,连一张床也不能带走……  相似文献   

7.
田野 《政府法制》2013,(29):27-27
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定都平江,分封百官。张士诚当了小皇帝,私欲便膨胀起来了。他把朝廷的事全部交给丞相张士信,自己日日笙歌艳舞,夜夜通宵狂欢。  相似文献   

8.
张颖 《中国监察》2014,(3):63-63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贤相,亦是《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的第一位清官。他从小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后被引荐给楚庄王,楚庄王任命他为楚国令尹,即丞相。  相似文献   

9.
忠言为宝     
据古籍《襄阳记》记载:杨颙入蜀任丞相主簿,见诸葛亮事必躬亲,尝自校核簿书,遂批评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言外之意是,诸葛亮有点包办代替。他建议诸葛亮要干丞相的事,不要上下相侵,这才是为治之道。诸葛亮听了,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接受杨颙的批评。后来,他任命杨颙为东曹属典选举。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得力的干才不久便去世了。诸葛亮悲恸地说:杨颙之死,是朝廷的很大损失。因而垂泣三日。  相似文献   

10.
筱浩 《政府法制》2014,(33):31-31
古代高级武官的贪腐比例似乎更高,受到查处者比丞相级别贪官多出不少。从《册府元龟》“将帅部”所记来看,五代之前被查处的军中将领多达74名。  相似文献   

11.
赵捷 《政府法制》2012,(36):51-51
唐代大诗人杜牧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二十余岁进士及第,又很快通过制策登科。可杜牧年轻时,却过于狂放和自傲。一般人谁也约束不了他。丞相牛僧孺镇守扬州时,任命他为节度府中掌书记。而杜牧在公务之余,却少不得饮酒作乐,纵情声色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西汉负责中央监察事物的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监察对象、监察角度和监察内容等存在差异的角度出发,认为西汉中央官僚机构实施宫廷机构和政府机构分而督之的双重监察模式.丞相司直对政府机构的各级官吏实施行政监察,而司隶校尉则不实施行政监察.本文旨在为中国监察制度史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 公元前208年7月,秦国的丞相李斯与他的儿子被押往咸阳的街市处斩。临刑前,这位曾显赫多年的丞相,回头对儿子伤感地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的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接着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为自己当初所犯下的政治错误深深懊悔,如果不是他的晚节不保,哪能落得满门抄斩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时,  相似文献   

14.
覆水难收     
《法律与生活》2010,(13):5-5
看了本期的封面故事,我想起这样一个传说:姜子牙穷困潦倒之时,他的妻子弃其而去。等他贵为丞相,衣锦还乡时,其妻急忙赶来,希望可以重新回到他身边。姜子牙没有回答是或否,只是把一碗水倒在地上,然后对她说:“如果你能把倒在地上的水重新收回到碗里,我就答应你。”  相似文献   

15.
赠与的学问     
董深纯 《政府法制》2013,(17):52-52
三国时期,汉献帝先被董卓祸害,后被李榷、郭汜挟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其处境不比街头的乞丐好。曹操在“迎奉”天子之初,也曾为给天子进奉什么礼物而伤脑筋。有的人建议送一块美玉,有的人建议送万两黄金,而曹操最终送给天子的不过是一碗热的鸡汤。果然,天子喝下鸡汤后龙颜大悦,马上封曹操为丞相。  相似文献   

16.
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研究程维荣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经历了一个从保持部落传统,到接受中原王朝影响,逐步走向汉化的过程。一、御史台的设置御史之名起源于《周礼》。在秦朝.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并总管监察。汉代出现专司监察的机构御史台(又称兰台)...  相似文献   

17.
法言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相似文献   

18.
孙秀斌 《政府法制》2014,(25):47-47
近来读史,齐桓公的死因让人大跌眼镜,这位春秋时期最富国齐国的国君,患病后无人过问,竟然被活活饿死。究其原因,拒纳劝谏,用人失察,铸成大错,殃及自身。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最得力的助手丞相管仲病重,齐桓公到他病榻前探望并询问国家未来之事。管仲说:“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不能委以重任。”这三个人是齐桓公身边的宠臣。齐桓公对他们的忠心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正当战国时代后期。他13岁时(前247年)继承秦国王位。当时,丞相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专权用事。他22岁(前238年)亲政后,镇压了嫪毐的叛乱。次年,免去吕不韦丞相职务。39岁时(前221年),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他50岁时(前210年),病死在出巡途中。  相似文献   

20.
梁衡 《政府法制》2008,(14):50-51
新会是梁启超的家乡,又是元灭宋时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的地方,过去为县,现在是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区。万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有一个资料丰富的周恩来纪念馆。当地的人也很自豪,他们说,周恩来任总理时,政务缠身,能下到一个县连住7天,一生仅此一例。我心里明白,哪里是周恩来有闲,是政局错位,一个历史的小误会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