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当前,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及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户籍、居住地管理制度确定的个人身份界限,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来自于收入诱导而非福利诱导,区域及产业间收入差距、成本—收益、劳动力供需结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及稳定转移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全、制度性障碍和个人品行是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主要约束条件。基于此观点,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构建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外部激励为主的政策框架。一、农业劳…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3.
屈孝初 《湖湘论坛》2010,23(1):110-112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但与此同时,新农村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本文分五个阶段追溯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历史,并从金融风暴"后遗症"及信息获取不对称、城市推力与家庭拉力、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产业阶梯转移与政府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5.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谈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的重要性王立夫,胡志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农业富裕劳动力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地区性、产业性大转移、大流动,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了一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影响、制约农村劳动力能否流动以及如何流动的关键是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国以来,基于时代要求和发展理念的变化,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允许农民自由流动、严格控制农民流动、引导农民就地转移、支持农民工异地流动、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反复与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表现很不均衡,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胡石其  赵伟  潘爱民 《求索》2014,(11):59-6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影响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刻画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污染影响效应的省域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因其生产率偏低而增加输入城市工业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集中又可以形成对工业污染减排的全局空间改进效应,并且该效应与农村劳动生产率偏低没有显著关系。从减排机制来看,工程减排绩效并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显著的区域直接减排和空间改进减排等双重效应。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出与转入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集聚协同,以结构减排为主导、改进工程减排与技术减排机制,建立合理的全面减排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任妍  章磷 《求索》2012,(1):34-35,38
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而且还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被誉为我国的"工业摇篮"。然而,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不畅,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以东北地区为考察域,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对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素质及城市化水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所以,制定相应政策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际上指的是农业劳动力从乡村向城镇的转移,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作为内陆省份的河南省既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受全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较深,在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表现得较为滞后与迟缓.目前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北省1990-2012年相关数据,对影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高成本约束以及对城市就业的悲观预期使得农村劳动者即使在面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仍然对选择转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十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以后,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加大了向非农产业转移和门城市与发达地区流动的步伐、地处全国中部的湖北省孝感市,目前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全方位转移与大范围流动的新趋势。一、改革和农民创造性实践引发的必然趋热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动,在我国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而发生的。从发展历程上看.有以下3个大的阶段:1979年至1988年,为第阶段。其本要特征是农民获得了较多的经营自主权,劳动力生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农业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带来(呼金积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周健 《岭南学刊》2008,(6):67-71
农业劳动力转移植根于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点使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人口向工业或城市转移上,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自身区域间农业发展的差异性也逐渐显露,以均质二元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我国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农业劳动力在区域农业间互补性流动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为我国解决二元经济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流动党员是劳动力的孪生体,伴随着劳动力的流动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在地区和产业间的流动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了.如何适应党员流动特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新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现阶段党员队伍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城镇化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湖湘论坛》2006,19(1):63-64,6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既需要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健全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流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敏  宋晓敏 《人民论坛》2013,(7):226-227
东北产粮区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劳动力转移比重偏低。文章主要从农村从业人员比例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东北产粮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以此为基础对东北产粮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自身的内部因素和其他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安凡所 《求索》2014,(12):23-2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权益保障对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权益侵损因素对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工作环境危害、人身权利侵害和超长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城市融入水平;(2)权益保护因素对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其中收入水平的影响显著;(3)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外出务工者的城市融入。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促进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的重点是降低权益侵损因素的负面“排斥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权益保护因素的正面“吸纳力”。  相似文献   

17.
获得更多的收入是流动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为准确了解收入状况,文章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劳动力的收入概况及特征,同时对影响流动劳动力的收入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流动劳动力自身的因素、制度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动劳动力的收入均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城乡人力资本的差别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的制约因素。但劳动力流动同样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幅度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现阶段消除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各种制度因素是加快劳动力乡城流动、缓和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近代发展史上看,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都会出现农业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也都无一例外地要发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从而使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农业劳动力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其流动和转移,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已有一部分农民带着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开阔视野、学…  相似文献   

20.
城镇结构性失业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城镇的结构性失业,其主要原因有劳动要素流动滞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迅速转移,就业分布不均衡等。治理这种结构性失业,主要采取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就业需求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