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子论“无极”、“太极”的理论意义@李士金$淮阴师院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  相似文献   

2.
在宇宙本体论阐释上,朱熹以太极为理,黄宗羲以太极为元气。伊藤仁斋以无极为理,以太极为元气,表明周敦颐的太极说处于汉唐的太极元气说与宋代的太极理本论间的过渡阶段。在修养工夫论阐释上,伊藤仁斋批判朱熹的理性论及其以四德强解中正仁义的失误,指出朱熹隐盖无欲说的异端本质,同时也不符合孟子的寡欲说,并依据先秦儒学否定了宋儒基于体用论观点的主静说。黄宗羲则认为中正仁义是指性情发而中节,并依据理欲一元论解释了周敦颐的无欲说,以循理为静与不妄动说解释了主静说。总之,朱熹的《太极图说》阐释可称为反汉唐古训的理学阐释路径,黄宗羲的阐释可称为反朱学的心学阐释路径,伊藤仁斋的阐释可称为复古反宋学的古学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3.
“干栏”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栏”,这个名词见于汉族古籍文献上,是对古代南蛮部分民族居住房屋的音译名称。然而,有人竟把它当成汉语的方言名词,从而解释曰:干栏者,“以树干为栏也”。我觉得这种解释欠妥,违背了客观实际。新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辞海》1036页“干栏”条载:“唐时南蛮谓楼曰干栏。”《唐书·南蛮传》:“南平獠东距智州,户四千余,多瘴疠,山有毒草,沙风,蝮虫,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赤雅》  相似文献   

4.
3月13日出版的《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发表了段献民的《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迅即为《文摘周报》、《文摘月刊》、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所摘载,可以说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所所长、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国光教授于3月17日、24日在为该校中文系元明清研究生举办的“红学讲座”上则列举了十四证,力辩所谓“太极红楼梦”乃违背常识之作,并严正批评“红学权威”周汝昌氏导演这一闹剧及其作伪、传伪的不良学风,兹将张国光的批评意见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当《无极》把云南香格里拉的“天池”搅得一团糟的时候,安徽省黄山市出台了一条规定:在黄山境内的旅游景区拍摄影视剧必须先进行环境评估和论证,否则将被禁止拍摄(新华社报道)。拍摄影视剧对自然风景、文物古迹的破坏《,无极》并不是始作俑者,很早以前就有报道故宫让一部电影的摄制组“糟蹋”了一回,极少数摄制组凌驾于名胜古迹保护法之上,没有地方官的默许甚至是纵容,这些宝贵名胜风景古迹能轻易地让人给破坏?但这些地方官却满脸委屈地说,让这些摄制组拍摄影视剧,还不是想让这些风景古迹在影视剧亮亮相,扬扬名,振兴振兴经济。话说得似乎…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作为“北宋五子”之首,是宋明新儒学的开山宗主.其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又名《易通》).尽管著述不多且内容简短,却是新儒学的经典之作.周敦颐生活在儒、道、释三家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的时代,他立足于儒家经典,尤其是奠基于《周易》和《中庸》之上,建构了一个融合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理论体系.其中,“诚”是一个核心范畴,起着整合天道和人道的作用,它使天道伦理化和伦理天道化得以可能.从而在人伦次序方面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即“天人合一”.这一理论成就不仅使先秦儒学体系化,而且为宋明新儒学的理论建构开创了思维路径.但是,作为宋明儒学第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诚体”思想内含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7.
“贵州,古罗施鬼国”。这个古代中国封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地方国邑,在祖国各民族古代史上,应有不可缺少的一页。(一) “罗施鬼国”始见于汉、晋时期。《读史方舆纪要》说:“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武侯南征。时牂牁帅济火,积粮通道,以迎武侯。[武侯]表封罗殿国王,居普里(今普定)”。又《贵州名胜志》说:“[蜀]汉称罗甸国,唐称罗殿鬼主,宋、元称罗施鬼国。”按,《元史》卷一六三载,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  相似文献   

8.
最近出版的国家教委市定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中国思想史》认为: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并不只是从审美的角度赏花,而是展露他那思想深层的佛学因缘。”(西北  相似文献   

9.
王韬 :随着去年《青年文学》、《作家》、《时代文学》等文学刊物的联合推出 ,“后先锋”这个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可能是2 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学定位概念了。您是在《青年文学》第三期上同时发表文章对“后先锋”写作进行理论定位的评论家 ,请问 ,“后先锋”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葛红兵 :那时候和朋友聊天 ,大家感到先锋写作衰微之后 ,文学似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文学刊物的热炒 ,一篇又一篇作品的出世以及一套又一套文集、文丛的出版 ,另一方面是文学的先锋精神的萎缩 ,写作思想以及写作技术上的不思…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国”和“天下”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古代的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称为“国”,整个华夏大地称为“天下”。秦始皇灭了诸侯国,统一了全中国,也就是统一了“天下”,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此后,“国”,“天下”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归为一,天下即全中国,中国即天下。古人尚不知有外国,有“世界”,故古人用的“天下”这个概念,不等同于现在的“世界”这个概念。《国际歌》里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个“天下”,是泛指“世界”,不是指某一国。这个用法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无极会”,也叫“红枪会”,起源于清末民初。当时,鲁西南“红枪会”、“白枪会”、“马叉会”各种帮会纷至沓来,“能脱了两枪,脱不了一马叉”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流传多年。这些帮会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开始暗中打的多是“反清复明”旗号。“无极会”风行时,大旗上绣有“终无极而太极,由甲寅而申丑”。道首以传道为名,广招信徒。他们随地升禅打坐,念念有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问题,哲学界存在着各种异议。有人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的对立统一规律;有人认为“核心”和“实质”是有区别的;有人认为恩格斯主张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而列宁主张对立统一规律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从这种正确观点上后退了”,等等,各种看法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学习《反杜林论》和《哲学笔记》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论述,也谈点个人浅见。“辩证法的核心”和“辩证法的实质”,这两个概念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先提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宪法的层面上,表达自由的价值即使不说是高于著作权和财产利益,也是特别受到关注和偏爱的,因为具有普遍价值的表达权利,往往比个人的经济利益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因而更受保护。伴随着陈凯歌新片《无极》票房的攀升,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个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网络短片,该片将《无极》中的一些镜头与某电视台法制新闻节目镜头编辑在一起,“搞笑”指数极高。陈凯歌一度表示要起诉其作者胡戈。很少有一个可能的著作侵权案,引起媒体如此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馒头血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这个案子涉及情(认为陈凯歌导…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民主集中制”?我国思想理论界大都把这个概念理解为“民主”、“集中”、“制度”三个小概念之和,而且把民主与集中理解为并列的两个形容词,共同修饰“制度”,从而把“民主集中制”解释为既民主又集中的制度。产生这种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民主集中制”是从列宁的俄文著作翻译过来的,这样的译文在汉语里确实很容易作如此理解。要弄清“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必须追根溯源。“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并未提出这个概念,但这个基本思想却贯串在他们为工人阶级政党制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相似文献   

15.
“飞军”一词,首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军”,毫无疑问,是指军队,但为何冠之以“飞”,“号为飞军”?不见史家明示,笔者经考证认为,“飞军”是指南中劲卒青羌组成的骑兵部队。理由如下: 《说文》释“飞”曰:“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引伸义,极言运动之速。古籍中,“飞舟”,“飞军”、“飞书”、“飞马”、“飞驷”等等之辞,不胜枚举。其中,有不少用“飞”来形容骑马或驾马疾驰的。例如,《汉书·袁盎传》:“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注曰:“六马之疾若飞也。”《后汉书·孔融传》:“驰檄飞翰。”而专用“飞”来美称骑兵将士的,又有“飞将”、“飞骑”等辞,《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乔成果一、“和合”文化的特点“和”、“合”二字最初都见于甲骨文、金文。“和”的最初意义是指声音的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指人的上下唇合拢。殷周时期,它们还分别为单独的概念。还未形成连用的词。《易经》,“和”字出现过两次,...  相似文献   

17.
张闳 《今日广西》2007,(1):64-6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  相似文献   

18.
骆越之“骆”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桓宽《盐铁论·地广篇》,但都只称“骆”而不及“越”。到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始称“骆越”。这说明“骆”是骆越的前称之名。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认为,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是“教人要‘亭亭净植’、‘中通外直’;莫学那‘菊花之隐逸’……。”这种“莫学隐逸论”值得商榷。我们认为,《爱莲说》并不是教人莫学陶渊明的隐逸,相反,它对这种隐逸是持肯定态度的。它是周敦颐欲归隐而又不能的一篇内心独白。(一)周敦颐归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周敦颐的人生经历可划分为六个阶段:(一)1~24岁(即公元1017年~1040年),为入仕前阶段;(二)24~40岁  相似文献   

20.
“警察”词源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公安科学著作认为,据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考证,“警察”一词始见于我国《金史》。此说不妥。我国唐初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中,就有注文:“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因此,早在唐初我国学者业已使用“警察”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