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海婷 《友声》2014,(1):16-17
【正】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和中日友协成立50周年,中日友协、全国友协2013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中日关系研讨会。中日友协会长唐家璇,日中友协会长、前自民党干事长加藤纮一出席相关活动并致辞。研讨会上,中日友协副会长王秀云、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熊波、日中友协名誉副会长谷井昭雄及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辞;...  相似文献   

2.
耿葆 《探索与争鸣》2002,(10):39-40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9月14—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主办,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早稻田大学中华经济研究所、日本霞山会、日本亚太论坛、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协办。来自日本的近20位国际问题专家及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在两天的讨论中,围绕“亚太地区中的中日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日关系”、“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由中日友好协会和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联合主办的“中日友好城市研讨会”于1998年8月18日—2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及中日友好城市活动开展25周年而举办的。来自中日友好城市以及有关方面的代表近2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展望21世纪,探讨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阳光灿烂的5月,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踏上日本国土,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毫无疑问,胡锦涛的此次访问必将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中翻开新的一页。那么,如何理解胡锦涛的此次访日活动?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如何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5.
盛况 《现代领导》2001,(10):29-29
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日本日中关系学会共同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援助的“亚太地区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22日在同济大学开幕。研讨会以政治与外交、经济与合作、文化与交流三个专题,结合历史认识、台湾问题、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合作、留日学生和华侨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以及新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率领日方学者与会,来自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宣传保护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2003年11  相似文献   

7.
《友声》2003,(6)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日友好协会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个在中日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村山富市,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应邀专程来北京参加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对外友协联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文化部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全日本书道联盟等单位于2003年11月8日至11日在浙江省安吉县,举办了"和平与进步·中日当代书法艺术大展"。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 《友声》2009,(1):13-14
<正>1978年10月23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日本和福田赳夫首相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条约正式生效,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性文件之一。2008年10月24日,在条约缔结30周年之  相似文献   

10.
第七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于8月31日至9月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定20周年之际召开的,中日双方对会议都给予高度重视,中方派出了以宋健为顾问,齐怀远为团长,甘子玉为副团长,由科技、金融、贸易、国际问题及中日关系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代  相似文献   

11.
正Japan s new defense guidelines,released on December 17,2010, marked the country's quickening pace toward becoming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不止在法律层面,通过法律已进入到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心理层面。从中日法律文化交流对比可知,法律移植首先要保持世界意识,必须扎根本国的文化土壤,否则难以健康成长。法律移植要有大规模的投入,既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耐心。  相似文献   

13.
<正>The upcoming Beijing-Tokyo Forum,to be held on October 23-25 in Beijing,is expected to lead public opinion and inject positive energy into China-Japan relations,said Zhou Mingwei,President of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相似文献   

14.
<正>How do people in China and Japan view each other?A new poll released in Beijing on October22 showed that Chinese and Japanese citizens have made some improvement in opinions of each other,although overall impressions still remain negative.The Opinion Poll on China-Japan Relations 2015 is jointly issued by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CIPG)and the Genron NPO in Japan.  相似文献   

15.
聂国朝 《理论月刊》2003,(10):71-73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日本教育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教育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的高;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教育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且中国教育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日教育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Ninth Meeting on Sino-Japanese Friendly Exchanges with the theme of "Developing Sino-Japanese Friendship in the New Century" cosponsored by the China-Japan Friendship Association (CJFA) and the Japan-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 was held in Beijing from August 22 to 23, 2003.The meeting on Sino-Japanese friendly exchanges, a regular meeting held by the CJFA and the JCFA every two years,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Sino-Japanese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 Since its  相似文献   

17.
The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Forum was held in Northeast China's Shenyang, ca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on October 15,2004.One of China's 13 main grain pro-  相似文献   

18.
CHINA and Japan are neighbors and should be ideal trading partners.However,historical factors and the recent disputes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have affected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Should an economic war break out between the world’s second and third largest economies,who would prove the winner?  相似文献   

19.
安倍访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改善中日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安倍访华是出于修复日中关系的考虑,而中方对此一直持积极态度.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世界舞台上民族间的竞争主要还是制度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可以丰富我们当代人的思想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平竞争、经济竞争替代了刀光剑影。国家间的竞争形式变了,然而竞争的本质却没有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