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如何正确地引导人际竞争,是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认为,完全的自由竞争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甚至能带来永久和平。他们认为,只要人们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科技发明而无限地利用自然力来为人类服务,全人类应齐心协力地征服自然,而不是愚蠢地彼此征服,就可以走向永久和平。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自由主义的理想注定不能实现。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财富稀缺性是无法消除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不时地诉诸战争以争夺稀缺的财富(包括各种资源)。其次,自然资源不是无偿的,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愈烈,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愈烈。以征服自然的方式宣泄征服力的经济竞争会把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能确保人类安全的竞争是"人道的竞争",未来的政治应引导、激励人们进行"人道的竞争"。为激励"人道的竞争",须摈弃独断的普遍主义真理观和物理主义世界观,须超越物质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产品间的竞争,他们认为,从长远看,最好的产品终将获胜。实际上人们只看到了市场营销中表面的竞争,而没有看到另一面竞争。笔者认为,市场营销的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间的竞争,一是观念的竞争。就是说,竞争中既包括硬件(实物)的竞争,也包括软件(观念)的竞争。市场营销在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3.
方燕 《人民论坛》2014,(9):63-65
政府间税收竞争是经济市场化和财政分权化的产物,反之,税收竞争也对经济体制和财政运行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众多新问题与新矛盾。构建良性税收竞争策略应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依法稳定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间过度竞争的行为表现与成因,揭示了人际间过度竞争行为对公平、公正、尊重科学与按客观规律办事、自我发展、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等现代社会文明准则的冲突.并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间需要竞争,但竞争必须有度,必须加以正确地导向,应以不违背社会发展的文明取向、科学的管理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伤害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向上和保证社会的公平性等为人际间竞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市辖区政府间竞争:制度环境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同一城市的不同区政府之间围绕稀缺资源所展开的横向竞争日渐激烈。城市工作的整体性,决定了这种竞争只能在市区权限划分机制这一独特的制度环境中运行。该制度环境使得市政府成为区政府间竞争胜负的首要裁决者,同时,市政府通过对区政府的绩效考核,客观上使得税源大户的"以税投票"被嵌入到区政府间竞争中。如何选择恰当的竞争策略,赢得作为竞争裁决者的市政府和税源大户的青睐,成为区政府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卢润德  朱霞 《理论月刊》2002,(8):114-115
通过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间过度竞争的行为表现与成因,揭示了人际间过度竞争行为对公平、公正、尊重科学与按客观规律办事、自我发展、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等现代社会文明准则的冲突。并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间需要竞争,但竟争必须有度,必须加以正确地导向,应以不违背社会发展的文明取向、科学的管理原理、事物发展的客现规律、不伤害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向上和保证社会的公平性等为人际间竞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娄宏毅 《前沿》2007,(3):43-47
竞争成败首先取决于竞争思维,它决定了领导活动的成败。不对称、反常规、突破限制、超速度、强虚拟、精后发、重特色、高集合、大网络和优服务等竞争策略,是新时代组织管理、特别是现代企业获取优势、克敌制胜的十大法宝,在资源有限、财力不足、人才匮乏等劣势条件下,必须以现实主义为指导原则、以变的思想认识世界,重新思量一套有别于传统竞争规则和模式,不断进行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地自我否定和自我革命,这是现代企业克敌制胜、以弱胜强的永恒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艳群 《人民论坛》2011,(7):220-221
文化对人的行为构成潜在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塑造不同的篮球文化。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竞争精神、个人主义、运动追求和"分析思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平"、集体依赖、重"静"和"直觉思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篮球文化的竞技缺失。比较中西传统,有利于融合中西优秀的篮球文化,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程 《人民论坛》2024,(5):82-86
当前,美国单边霸权松动。与此同时,中西方基于各自文明特征的发展和治理模式碰撞加剧,这加速了霸权国开启“负和博弈”战略模式。美国开始破坏基于开放、多边规则的全球化秩序,将经济作为武器不惜以自伤为代价打压对手发展,逼迫盟友和中小国家选边站队,试图让世界重新回归俱乐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集团化状态。大国间“负和博弈”给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带来消极影响,导致更多国家出现连锁性政治动荡和社会治理困境,加剧地区安全形势紧张,全球及地区产业链也因此遭受剧烈冲击,使世界经济复苏和广大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雪上加霜。中国应更多将战略重心和关注点放在与广大非西方国家建立协同发展模式上,同时将中美的直接竞争转化为对多数国家吸引力和对世界贡献度的间接竞争。这是中国超越大国“负和博弈”、避免陷入军事联盟和集团政治对抗,成功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阶层竞争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利益竞争,内在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出现了新的历史形态。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竞争时象是物质利益、竞争方式是市场竞争。竞争使各阶层之间保持着一定张力,既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一面,也有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另一面。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促使其从对立性向着同一性转化、变阻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应对当今旅游行业间日益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发展和培养旅游人力资源已是提升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同时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21世纪的今天,行业间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发展旅游人力资源便是解决旅游业竞争的制胜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韦锋 《传承》2008,(4):120-122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和推进,地方政府间竞争已成为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从实质上来看,地方政府间竞争是地方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承担政府责任的过程中出现的利益争夺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实中非竞争选址演变成竞争选址实践.然而,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在研究背景、目标、形式与解法上,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通过上述方面的比较,指出开展竞争选址研究应规避的问题,进而建议研究竞争选址应结合实际,采取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加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传媒之间的竞争,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之间的竞争,拓展到多媒体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报纸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小康》2006,(4):90-90
换只手刷牙,闭上眼洗澡,7天就能变聪明现代社会职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一向以追求高效率著称的日本,竞争更是残酷。为了保住在职场上的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加入了锻炼大脑的行列,“练脑热”应运而生。日本的企业家、职业女性、中年人是特别热衷于锻炼大脑的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大脑退化”的感觉,觉得自己的脑子似乎不如以前转得快了。据专家分析,这是由于人们长时间做某一种机械化的工作,使得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电脑和手机大肆闯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这些现代化的玩意儿大量地取代了大脑的劳动。用脑记忆或动…  相似文献   

16.
地方竞争演变及当前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地区资源用得多,另一个地区就可能会用得少。于是地方为了本地利益,必须展开资源争夺,由此引发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2,18(5):27-29
入世后我国企业面临着竞争环境的重大变化 ,针对变化了的竞争环境 ,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调整竞争策略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认真分析研究入世后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的新变化及应对竞争的策略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和推进,地方政府问竞争已成为地方政府问关系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从实质上来看,地方政府间竞争是地方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承担政府责任的过程中出现的利益争夺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中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日渐鲜明。在这个时代主题下,国际阶级斗争的内容、形式、策略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现在国际阶级斗争主要指两大对立体系间进行的斗争。这个斗争将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最终决定谁战胜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已承认和平共处、和平竞争是决定双方胜负  相似文献   

20.
段凡  叶海平 《中国发展》2007,7(4):27-31
竞争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成为市场社会的主要运行机制,成为日益深入人心的重要观念。竞争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和谐社会并不排斥竞争。和谐社会里不仅离不开竞争,反而更加需要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已经不是竞争最初开始阶段的内涵,在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后,竞争概念的内涵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