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程序规范》定稿会议于6月12日至13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副局长胡占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长兼课题组组长沈敏出席了会议,山西省司法厅副厅长苏浩和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曾涛专程到会祝贺。至此,这项由司法部立项、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编制的《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程序规范》(以下简称《程序规范》)完成丁所有前期工作,已形成了较高标准的《建设工秤司法鉴定程序规范》报批稿,待司法部的最终审批.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设专业领域的特点、鉴定事项对其程序的特殊要求,《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程序规范》(SF/Z JD0500001—2014)对诉前鉴定和非诉鉴定的定义作了广义的解释;提出司法鉴定人作为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的辅助人,在鉴定过程中对案件的事实的发现,应向庭审法官说明和向申请鉴定当事人释明和披露;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司法鉴定,不应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鉴定意见,而应做出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相关标准、技术文件的鉴定意见;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应遵循依约原则和取舍原则;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司法鉴定意见是鉴定类证据的书面表现形式,按其对鉴定结果的确定程度及其证明意义,有确定性意见与推断性意见两类;并对建设工程司法鉴定行业的展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对于诉讼的判决结果作用重大,在实践中对于司法鉴定领域的若干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结论。结合现行的司法鉴定相关的规定以及司法鉴定实践,对于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鉴定程序启动、鉴定申请准许、工程造价鉴定以及重新鉴定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于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问题一直在司法实务界存有困惑,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颁布施行,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实务界的关注。本文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的概念、鉴定原则、鉴定的启动程序、鉴定的依据及法院对鉴定的认证作了相关的阐释,以期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问题能有管中一窥之功。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13日下午,《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秤序规范(修改稿)》(以下简称《程序规范》)专家座谈会在上海市房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召开。这是司法部司法签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程序规范》课题组举行的第四次专题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鉴定》2014,(5):122-122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程序规范(SF/ZJD500001—2014)》(以下简称《规范》)已经司法部颁布实施,为使鉴定机构能准确理解并适用《规范》,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于8月28日至29日特举办培训班进行宣贯。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60余位建设工程行业的司法鉴定人在上海参加了《规范》颁布后的首期培训。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所长沈敏在开班会上的讲话中简要地介绍了《规范》的定位、宗旨以及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7.
吴志勇 《法制与社会》2013,(13):176-177
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处理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重要环节,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影响甚至决定了案件结果。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与一般的司法鉴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着重从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特殊性,并结合最新的司法鉴定立法发展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条款规定,司法鉴定意见必须经过法庭质证以后才能确定是否作为证据使用,这是对司法鉴定质量的评价从法律程序上规定的指标。司法鉴定质量的评价既要注重程序也要注重实体。对司法鉴定意见(即法定的证据之一)进行评价,是司法鉴定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部司法鉴定中,最终能够作为证据形式使用的是司法鉴定意见。因此,在司法鉴定质量的评价中,评价司法鉴定意见是重要的评价部分。  相似文献   

9.
对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的定位、启动机制、分类、适用标准、司法鉴定与一般技术鉴定的区别以及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供鉴定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和严格执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司法鉴定的审查受理、实施鉴定、出具司法鉴定文书等三个阶段的具体规定,确保受理鉴定的合法性、实施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出具司法鉴定文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维护司法鉴定秩序、提高司法鉴定质量,促进司法鉴定客观、公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刑事司法科学技术的完善,司法鉴定在刑事审判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本文以刑事审判实践为视角对司法鉴定的质量监控及制度设想进行探讨。首先明确司法鉴定的法律性质,应理性看待司法鉴定意见,其不具有当然的证明力。其次借鉴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将司法鉴定质量监控划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三个阶段。就刑事审判实践中的司法鉴定监控分三个角度展开说明:鉴定程序启动权、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鉴定意见的法律效力,并结合刑事案例予以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刚  高洪 《时代法学》2006,4(2):60-67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因此规范鉴定程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存在鉴定人资格审查不够严格,鉴定内容不合理,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特别是鉴定程序的不规范和鉴定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结论的质量。对此,我们参考美国法官认定知识产权侵权的方法和规则,初步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规则和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和严格执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司法鉴定的审查受理、实施鉴定、出具司法鉴定文书等三个阶段的具体规定,确保受理鉴定的合法性、实施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出具司法鉴定文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维护司法鉴定秩序、提高司法鉴定质量,促进司法鉴定客观、公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邹才发 《中国司法鉴定》2008,(6):I0001-I0003
司法鉴定案件的构成要素是进行司法鉴定案件质量评价的基础。在目前司法餐定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情况下.要加强司法鉴定案件质量管理。逐步建立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应当首先对司法鉴定案件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从司法鉴定的程序、实体处理方面出发。分析论证了司法鉴定应当具备的十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的程序性公正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没有完善的诉讼立法,没有程序公正意识,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在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中只能治形式之“表”,而不能提高司法鉴定质量,确保司法公正之“实”,难以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难以满足诉讼活动的需要,难以促进司法公正。为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司法鉴定机制,应当着力于程序立法的完善和强化程序公正观念。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司法部印发《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司法部制定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该《通则》共分七章,分别为总则、回避、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司法鉴定人出庭和附则。《通则》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郭华 《中国司法》2007,(11):76-79
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和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司法部2001年8月31日颁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以下简称《通则(试行)》)(2002年6月1日施行)已不能完全满足诉讼的需要,特别是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后的进程不相适应,为了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活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规定,司法部于2007年8月7日重新颁布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以下简称为《通则》)(2007年10月1日施行)。这部规章的颁布对于实现司法鉴定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证司法鉴定人独立、客…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开展司法鉴定质量管理评估工作,侧重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环境、内部管理和鉴定程序规范化进行评定,加大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进一步促进司法鉴定机构健全内部工作制度,规范司法鉴定行为,取得明显效果,同时也发现司法鉴定工作面临的比较普遍的五方面问题和司法鉴定机构执业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鉴定领域对鉴定证据科学条件的界定以及鉴定技术标准化存在诸多问题,如鉴定证据能够运用科学技术的范围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鉴定程序中的伪科学无法得到过滤,吸收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鉴定的程序过于单一、少有程序对鉴定机构所运用科学技术的可靠性进行质量考核、鉴定参照标准存在严重缺陷。本文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司法鉴定所运用科学技术的标准和范围;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鉴定标准;三是建立司法鉴定人协会、完善司法鉴定人及司法鉴定机构的准入制度,加强司法鉴定人及司法鉴定机构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证司法鉴定质量,实现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司法与仲裁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程序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