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自1908年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问世到如今,中国近现代的宪政事业已经历了近100个风风雨雨的春秋.中国宪政建设尽管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现状却不容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2.
宪政史研究以宪法文本为中心,这似乎是一个惯常做法,因此,在法学界主流的中国宪政史书写模式中,论者多集中于《钦定宪法大纲》、《宪法重大信条十九信条》等宪法性文件的文本梳理,而聚焦于民元时期的从王朝到共和国的宪政转型,则以《临时约法》为重。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所创建的宪政模式,实现了从专制主义法律秩序向近代民主主义法律秩序的转变。许多从清廷统治下获得独立的省份都制定了具有地方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具有较高的形式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中华民国临时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开创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4.
朱炜 《政治与法律》2003,15(6):23-28
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中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人们对宪法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因此,在中国实现宪政的过程中,首先应更新传统宪法观念.本文认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实现宪法观念的转变1、从政治化的宪法复归法律性的宪法;2、从宣言性的宪法到保障性的宪法;3、从权力本位的宪法到权利本位的宪法;4、从修宪型的宪法到解释型的宪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宪法学研究三十年:历史脉络与学术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中国宪法学界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1978年宪法颁布三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清末立宪开始,中国人开始追求宪政理想,并进行了艰难的学术探索.一百年后的今天,特别是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我们对宪法学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学术梳理必须基于中国宪法学的历史脉络,要探寻宪法学所体现的学术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在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从宪法制定到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在苏联宪法理论于中国大陆全面传播之时,刘少奇作为苏、中法律嫁接的桥梁,将苏联的制宪建议、宪政精神和选举制度等传入中国;通过移植苏联宪法,主持和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为"五四宪法"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崇敬他们的宪法,监督制衡、联邦主义、个人主义、个人权利和司法审查作为美国宪政体系的四个基石,为全球所钦佩和仿效。在危机时刻,宪政体系帮助美国免受暴政、失序与压迫之苦;平静时期,宪法性文件毋需再去应对那么多灾难,但依然要去直面诸多困难。本文谈谈对美国民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在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从宪法制定到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在苏联宪法理论于中国大陆全面传播之时,刘少奇作为苏、中法律嫁接的桥梁,将苏联的制宪建议、宪政精神和选举制度等传入中国;通过移植苏联宪法,主持和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为“五四宪法”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国宪政思想对近代中国宪政的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至1946年中国公布了一系列宪法性文件,美国宪政思想在此系列立法过程中不时闪现。尤其是美国宪政思想中的两大特色,即总统制和联邦制,在中国一时喧嚣。受传统文化观念、现实政治力量对比及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等因素的制约,总统制和联邦制在中国最终走向了没落,近代中国宪政也没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中国先贤们将宪政视为抑制权力滥用之统治方法,针对权力而设却又没有最初的权力去推动,这是近代中国宪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八十多年前,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首的五四运动思想家把儒学视为现代宪政的死对头。当时,他们激烈反对保守派要把孔孟之道作为"国教"而写入宪法的企图。在今天看来,他们的这项努力显然是合理与进步的。但他们的评论同时显示,中国的激进知识分子想做的远不止是这些。他们认为,儒学是完完全全违背宪政精神的,并应作为中国社会与人格改造的障碍而被彻底抛弃。陈独秀相当准确地把儒学等同于其礼治体系,而后者的一系列规则——从"三年之丧"到"三纲五常"——已经受到激烈批判。李大钊则在要求把孔子的名字从当时正在争论的宪法中删去的同时,列举了儒学和西方宪政格格不入的多条理由。本文写作的目的之一,在于为儒学就其与宪政之间的关系提供部分辩护。我认为儒学并不和宪政精神背道而驰。恰恰相反,传统的礼治正是宪政的一种形式。儒家的"礼"看似陈旧迂腐、繁琐不堪,但实际上能  相似文献   

11.
现行宪法至今已实施三十年,在看到宪政中国取得成就的同时,本文从宪法意识、宪政理念和违宪审查等层面对阐述了当前宪法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宪政制度构建的期许。  相似文献   

12.
新宪政阳光     
虽然2004年对宪法的修改内容字数和条文不多,但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修改后的宪法让中国开始步入"新宪政时代",人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宪政的阳光。 走在宽阔的马路上,重庆市民封刚(化名)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冬日阳光洒满全身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前言宪法学研究的对象;中国宪法课的体系。第一章宪法的基本原理宪法的概念,本质和作用;宪法的产生;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旧中国宪政运动;戊戌变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根据地的立宪活动和宪法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共同纲领、五四年宪法和八二年宪法(八二年宪法的基本精神);八二年宪法是对五四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解释的概念;世界上解释、监督宪法实施的三种制度;我国宪法的解释、监督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西方法治传统的生成,可以追溯至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诞生,该宪章是英国宪政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宪法性文件,它标志着以"法在王上"为核心原则的立宪政治的成长。在英国历史上,从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英国王室曾三十二次重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宪法文化历来是舶来品。然而在宪政传来前仍然有其替代物维持社会运转。宪法理念传来中国则必须与本土的文化相融合。而对于现存的断层局面以及本土文化被迫让渡到隐匿的地步不得不再次唤起对中国本土习俗的重视。本文试从萨摩亚宪政的演进历程审视中国宪法文化危机,呼吁关注中国的习惯法,以求得宪政的深入演进。  相似文献   

16.
宪政制度的设计从最初非可诉性到当今的司法适用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也是人权宪政理论的本质要求。宪法司法适用对于树立宪法权威、促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利和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严重弱削宪法的权威性,使宪政价值效益停留在纯理论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宪政,是我国宪法司法适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杨昌宇 《北方法学》2010,4(3):117-124
公民权利作为现代宪政的核心主题,是透视俄罗斯宪政问题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视角。自20世纪以来,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宪法,公民权利在宪法中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历史性的演变,从宪法规范的语言表述、到公民权利规范在宪法文本中的位次、再到具体的权利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立宪理念上,专制主义、集体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分别主导着1906年根本法、1918年苏俄宪法和1993年联邦宪法。厘清这种变化对当下俄罗斯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有重要的意义,对透视转型国家的宪政发展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历史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法制现代化的分析视角出发,反思五四宪法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结关系,分析五四宪法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可以概括出五四宪法的伟大制度创新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建设的伟大里程碑意义;客观分析出五四宪法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及其对当代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影响;进而探讨五四宪法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建设和宪政制度现代化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公开或不公开的反对宪政,并错误影响到决策部门.我们要实现法治,就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宪政理论和原则.宪政是个科学的概念,内涵包括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人权保障与宪法至上四个要素.民主、法治、人权是宪政这一现代进步政治形态的实体内容;宪法至上,是宪政的形式要件.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宪政建设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对以王一程与陈红太两位教授为代表的有关宪政概念科学内涵的八点质疑,一一作了回答,驳斥了反宪政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0.
宪法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少瑜 《法学研究》2001,(1):118-126
2000年是我国宪法学在相对平静中发展的一年。报刊上发表的宪法方面的文章数量不多,除少数热点以外,学界探讨的问题多属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老问题。现对报刊文章讨论的主要问题和观点作一简要述评。述评仍以介绍性内容为主,间参己见。一、宪法学一般理论问题1宪政这是近年来学者讨论得较多的问题,认为它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有学者考察了宪政的内涵和意义、起源和特征,认为宪政是宪法逻辑运动的状态,是法治存在的核心要素。宪政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的体现,可以说,讲法治离开了宪法是一事无成的。〔1〕有学者提出,实行宪政必须对权力进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