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形式引起了法学界的争论,司法实践中涉及到电子证据的案件大量出现,如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邮件等。本文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义、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审查、电子证据的立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证据是诉讼中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正确界定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司法实务中更科学合理地适用电子证据。本文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进行探讨,论证并支持了电子证据属于视听资料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电子证据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木珠 《法学杂志》2001,22(4):16-19
电子证据是各国开展电子商务无法绕开的一个法律问题。电子证据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有两点质疑。在分析电子证据特性的基础上 ,对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翁里  张晨田 《法制与社会》2012,(24):129-13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电子文件已经成为传递信息、记录事件的重要载体.虽然新刑事诉讼法时电子数据加以规定,但它仍给传统证据法律制度带来了很多挑战.基于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特点,本文在阐述现行法律关于电子证据提取、审查中存在的缺陷等问题后,针对侦查、审判流程中如何依法坚持提取电子证据的原则,规范保存和出示电子证据的程序方面,提出涉及电子证据案件的现场勘查必须聘请懂电子技术的人员才能充当见证人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证据日益占据了人们的中心视野,但其法律定位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理清电子证据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电子证据法律定位的各种学说,提出首先应变革人们的旧有理念,同时深入论证电子证据的独立性。本文以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物质、现实和社会的需求以及电子证据全球立法视野的考量为进路,深入展开论证,最后对其立法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子证据鉴定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司法鉴定类型,目前面临着技术提升和法律规制两方面的重要课题。在法律规制方面,主要涉及电子证据鉴定的概念界定、电子证据鉴定的范围和类型、电子证据鉴定的基本程序、技术规范以及基本原则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行法律未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和证明规则予以明确规定,因此法官在认证此类证据的立场和方法上存在很大区别。为顺应新技术时代的发展,提高电子证据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效率,应确立一套适应电子证据特性的证明规则,统一司法实践。本文从电子证据的内涵、定位、收集方式、认证规则等方面,对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张霄霄 《法制与社会》2014,(12):129-130
电子证据收集随着立法对电子数据这样一种证据种类的确认而显得急迫起来,但是电子数据收集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法律行为,不仅仅依靠侦查人员就可以完成,还要借助技术人员、借助一定的软件和设备,才能够完成电子数据的收集。并且,现代法律行为,特别是证据收集行为十分重视收集过程的合法性,电子数据收集过程的合法性该如何保证,通过一定的法律文书、过程的严格控制,才能够实现对合法性的保证。本文通过重庆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对电子证据收集过程的总结分析,对电子证据收集程序进行了研究,提出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从法律上该如何完善证据收集程序。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证据越发引人关注.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证据中均增加了电子数据这类证据,赋予其独立的法律地位.本文从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电子证据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彦 《法制与社会》2010,(12):266-26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证据形式面临着高科技的挑战。电子证据开始慢慢为人们所关注。对于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问题,学界的争议比较大。本文概述了学界存在的几种主要学说,即“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独立证据说”、“混合证据说”及“电子证据定位七分法”,介绍了这些观点的合理的地方以及笔者认为的不合理之处,最后试图对电子证据做出一个合理的法律定位,即把电子证据和视听资料两种证据类型整合为第七种证据类型,即音像、电子资料。  相似文献   

11.
电子证据在诉讼法中独立地位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文江 《政法学刊》2007,24(3):40-4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有关的各类诉讼也在不断增加,而电子证据作为独立证据类型在我国还没有正式确立。鉴于我国电子证据立法和实践混乱的局面,我们当务之急应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同时,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专门的电子证据法律规范,赋予电子证据作为独立证据类型的法律地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电子证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首次以立法形式肯定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电子证据以电子数据为本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分为模拟证据和数字证据,其中包含以数字电子信息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与科学证据属于平行概念,从属于科技证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诉讼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证据立法将要制定以可采性规则为主体的证据法则。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证据问题凸现。本文在对电子证据的概念、法律地位界定清晰的前提下,提出了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认定的具体标准,以期有助于中国的电子证据立法。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生的证据,有着固有的法律缺陷,对电子证据的含义、分类,电子证据效力的认证、规范化的认识仍然有很多模糊之处。所以,电子证据的效力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电子证据效力的概念、认证、规范以及对电子证据效力的考察和探索,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电子证据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青 《政法论丛》2004,(4):62-65
电子证据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诉讼证据 ,其表现形式与传统证据有较大的区别。本文在总结针对电子证据地位的各种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赋予电子证据独立证据地位是社会发展、法律完善需要的观点 ,并指出在运用电子证据时 ,应当从相关性、客观性、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相似文献   

16.
叶涛 《法制与社会》2012,(14):108-109
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无形性、易破坏性等特征。和一般证据一样,电子证据必须在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三个方面符合法律规定。电子证据在证据法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电子证据的运用要重点关注电子证据的获取、提取和保存、审查判断和采信。  相似文献   

17.
浅析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取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针对网络犯罪进行调查、收集、提取证据的过程。刑事电子证据取证作为一个关键环节,不仅要以诉讼法学与证据学理论为基础,而且需要引入一定的电子技术知识。本文以建构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理论为目的,全方位的探讨了电子证据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定位;探讨了电子证据的取证原则、规则、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立法总是滞后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虽然我国刑诉法没有对电子证据及其运用的法律规定,但是司法实践却没有停止对电子证据运用的积极尝试。本文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的举证和规范作一探索,并对今后司法实践中如何进一步规范电子证据的运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电子证据是指以其储存的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程序等电子化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物品或电子纪录。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又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理论界的相关探讨也比较少。本文从讨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性质入手,着重对电子证据搜查、扣押的对象和范围、第三人权益的保护及协助义务、电子邮件的搜查、扣押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推动相关立法的完善,并能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传统的物证、书证而言,电子证据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产物。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肉食者系统在美国所引起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法律规范之间的一种冲突,而肉食者系统的开发本身即是计算机技术在法律规范约束之下的结果。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规律与法律稳定性的考虑,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可以采取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双重约束的模式,即通过法律规范约束来保证搜查、扣押的合法性,通过技术规范的约束可以保证搜查、扣押所得电子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