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复议公信力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开始了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从行政复议委员会在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运行情况以及我国实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前后的实践效果来看,在我国确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是合理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在我国尚不成熟,应从理顺行政复议委员会与行政复议机关的关系、人员组成、审议程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胡蝶 《法制与社会》2015,(3):165-166
在了解了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体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经验,建立起创新型的行政复议体制——行政复议委员会,并围绕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构成和工作机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为内容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正在各地展开。通过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变现行行政复议体制中高度内部化且复议力量极度分散的倾向,积极发挥行政复议权利救济和纠纷化解的制度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政府所必需。实践中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已取得明显效果,其专业性与公正性逐步显现。应当修改《行政复议法》,确立以各级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复议体制。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制》2011,(25):51-51
2009年,海门市被江苏省政府法制办确定为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单位,试点工作进行后,海门市摸索出了一套行政复议委员会审案的特有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卫卫 《政府法制》2010,(19):40-41
实行行政复议联办制度的意义 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下发《关于在部分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8个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同时赋予了行政复议委员会在试点过程中探索并逐步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  相似文献   

6.
"行政复议法修改专家建议稿"关于行政复议机构提出了三方面的改革的内容:相对集中复议权;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关于相对集中复议权的改革方案,是在区县级以上政府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管辖本区域内的行政复议案件;实行全国垂直领导体制的部门,继续保留复议管辖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的设置,主要是从人员组成、委员的资格要求以及职责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7.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是决定行政复议能否成为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关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修改中的基础性问题.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则是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各界均对行政复议委员会充满期待,但是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功能定位是审议还是咨询,行政复议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以及如何解决专业人...  相似文献   

8.
李云涛 《政府法制》2014,(16):10-11
近期,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山西省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运行.这是山西省行政复议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开展并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职责.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不懈探索和有益尝试,将对今后全省行政复议工作产生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英 《法制与社会》2011,(1):168-168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工作在我国已经全面启动,这预示着行政复议委员会将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的行政复议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功能,国务院法制办于2008年9月在全国8个省(市)开展了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工作。然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毕竟在我国仍处于试行阶段,理论基础和体制设计方面的诸多缺陷直接导致其在试行实践中面临着对设置该机构合法性的质疑、对复议申请人自主选择权的限制等诸多困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为我国行政复议改革开创了很好的先例,也代表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前进的方向。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重新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和法律的跟进,以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恰当定位和出路。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09,(21):19-19
为确保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各位委员及时了解全市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和审理情况,掌握行政复议试点工作的动态,宣传行政复议相关法律知识,及时传递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从2009年9月起,海门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建立行政复议案件月度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介绍了2009年行政复议理论研究的概况。作者分别对行政复议基础理论研究、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具体制度研究等方面进行详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黄磊  王书娟 《海峡法学》2012,14(4):36-41
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行政争议、定纷止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功效,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正在推进之中,而海峡对岸台湾地区的诉愿制度已较为成熟,考察台湾地区诉愿委员会的设置及运行模式,对我们进一步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蒙 《法制与社会》2014,(22):142-143
自2008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8个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展开了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的大讨论。然而由于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处于试点阶段,理论基础和体制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其在试行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性质、职能权限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复议组织与程序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婉玲 《法学研究》2004,26(2):151-152
(一)行政复议组织。目前行政复议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独立性,组织不健全,人员流动大,兼职太多,保持不了队伍的专业性。建议统一设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有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的常设工作机构;有一支精通法律且熟悉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16.
贾凝毅 《政府法制》2013,(31):14-15
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在部分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法【2008】71号》后,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在全国开始推行起来,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是《行政复议法》修改中最关键的问题。行政复议权配置过于分散严重影响行政复议制度效能的发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将行政复议权由部门向政府集中,在一级政府内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一方面保障复议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专门性,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律师等社会人士进入行政复议委...  相似文献   

18.
张洋 《政府法制》2014,(1):24-25
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通知,明确北京、黑龙江、江苏、山东等8个省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5年来,除通知要求的8个省市外,很多地方也都自行开展了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浩 《法制与社会》2012,(13):138-139
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有望迎来重要变革。对此,本文从准确界定具体行政行为、扩大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争议的救济力度、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模式等四个方面探讨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把行政复议制度建设成为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复议法》颁布10余年来,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成绩斐然,但是通过与英国的行政裁判所、美国的行政法法官、法国和德国的行政法院、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复议委员会等域外的与行政复议功能近似制度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行政复议的优势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机制、制度上的优势,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使行政复议成为解决我国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