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5,20(4):F0002-F0002
本刊讯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第11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6-2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 夸年恰逢德国研究会和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20周年,双喜临门,年会因此十分隆重而热烈。 在开幕式暨报告套上,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家伦、中国欧洲学会会长裘元伦先后致辞;德国研究会新任名誉会长、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作主题发言,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作题为“德国在扩大中的欧盟”的报告。 来自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北大、清华、人大、经贸大、同济大学等约30家单位近百人出…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2月1 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联合召开了“2 0 0 3-2 0 0 4年度欧洲形势年会暨欧洲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京的国际问题和欧洲问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约1 0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德伦、欧盟上任轮值主席国意大利驻华公使董贝达应邀出席并分别发表演讲。与会的还有奥地利、波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拉脱维亚、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希腊、西班牙等国驻华使馆的…  相似文献   

3.
伍贻康 《德国研究》2011,(4):4-8,78
“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这一缠绕欧洲时局百余年的“德国问题”,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今天“德国问题”是否又重新冒头?德国在欧盟中“一国独大”意味着什么?德国的战略定位已是欧盟兴衰和欧债危机能否解决的关键.由此出发,本文从“德国问题”角度探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11月2 7-2 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大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10 0多名中国学者与欧盟专家就欧盟制宪、欧盟扩大、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欧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一)欧盟制宪欧洲议会议员、“外交、人权、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委员会”委员加勒尔(MichaelGahler)做了题为“欧洲未来的新形象:欧盟宪法制定的基本方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欧盟制宪的过程、内容和意义。他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制宪是在联盟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制宪既是欧…  相似文献   

5.
编后絮语     
本期我们刊发了一个“欧盟政治研究专题”,组织了七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对欧盟政治进行了探讨。这些论文都是在“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框架下,由周弘研究员牵头的“欧洲模式与外部世界”课题组的政治研究小组完成的。此项目历时数年,其间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的国际研讨,对保证课题的科研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期我们刊发了长篇会议综述,对讨论此课题最终成果的国际研讨会进行了报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中看到这个课题相对完整的研究概况。在本期我们选登的文章中,周弘研究员的“民族建设、国家转型与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德国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召开(本刊讯)1994年6月8日,德国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河北承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华代表汉斯·舒马赫先生、诺曼基金会驻华代表周民德先生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会长王殊谈了国际...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对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巅峰——唐诗有了新的认知。20世纪初,大批颇有影响力的德国诗人尽管不懂中文,但纷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介入对中国诗歌的改写,从而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的德国文坛涌现出一股"李白热"。自然主义诗人阿诺·霍尔茨将李白的诗句和母题嵌入其诗歌巨著《幻想者》中;印象主义诗人理查德·德默尔创造了"拼贴法",用新的主题将李白的多首诗歌融汇在一起;表现主义诗人克拉朋特则主张从"精神"出发,对中国诗的"殿宇"进行重建,不仅借中国诗歌表达了和平主义思想,还为德国读者呈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诗歌王国。可以说,德国诗人与李白的精神对话使唐诗间接参与了世纪之交德国现代诗歌的转型和重构,唐诗由此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推进欧盟的深化和扩展是德国欧洲政策的核心,随着经济及货币联盟实施和欧盟东扩进入关键时期,在欧盟的总体目标和成员国各自的权益等问题上,德国与英法等国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分歧和矛盾。它再一次使人们对“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底5月初,在吉隆坡召开第4届“美国一东盟会议”;6月初,在香港召开“形成中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局限与展望”国际研讨会;6月中,参加上述香港会议的两位马来西亚学者到我所访问座谈。这三个会议都围绕同一主题:中东与东南亚关系。本刊这一期刊登了这三个会议的有关报道。其中反映了外界,特别是以东盟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问题上的一个方面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值得我们深思,更亟待我们去认真作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理论联系实际,回答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的问题,这正是东南亚研究的战斗性之所在,也是东南亚研究工作所者的使命。本刊选登这三篇报道,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这一重大课题的注意和重视,并推出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11日——17日,在石家庄召开了国际共运史年会。与会代表围绕“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和交流。一、苏联解体的原因代表们一致认为,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和前途,因此,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一期《德国研究》 ,一如既往地展示着国内外学者介绍、研究德国的最新成果 ,相信其中的一些篇章 ,自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或思考。值得着重要说的 ,是已经落幕的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九届年会。这次在五月的江南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群贤毕至 ,议题广泛 ,而代表们集中关心的 ,是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中德关系、德国国内政策与经济这三大问题。对于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与会代表较多讨论的是德国的世界影响、欧盟与美国相比是否能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极、德国外交排序、德国与周边国关系、德国与欧洲一体化、欧盟与美…  相似文献   

12.
任国强 《德国研究》2003,18(3):48-52
19世纪是德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并最终形成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后成为德国国歌的政治抒情诗“德国之歌” ,为把握该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对 2 0世纪德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和中国欧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纪念罗马条约50周年”暨欧洲形势研讨会。在上午进行的罗马条约纪念会上,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欧盟驻华大使安博、下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驻华大使桑托斯应邀做主题发言,多数欧盟成员国驻华使馆都派员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席陈昊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周弘主持会议。在京主要欧洲和国际问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上午的会议和下午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杨解朴 《德国研究》2012,(4):2-F0002
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德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4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办方为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中心,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协办。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德国与中国———纪念中德建交三十周年》(刘立群、孙恪勤主编 ,时事出版社 )已于近日出版。该书是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在2 0 0 2年 1 0月底召开第十届年会后为纪念中德建交三十周年而出版的文集。书中收录了数十位中国的德国问题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内容涉及德国内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 ,对三十年来中德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书中还收录了德国驻华大使博德磊先生的演讲。自 1 972年 1 0月 1 1日中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 ,中国、德国乃至世界的局势都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14个成员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趋同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根据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从关税同盟、统一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三个时期探讨欧盟国家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最后运用聚类分析对不同时间段的国家进行分组,探讨欧盟经济周期趋同对欧盟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认为,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欧盟国家的经济周期逐渐趋同,在货币联盟成立之后经济周期的趋同性更为显著,并且在欧盟内部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经济核心国家集团,对欧盟整体的经济发展具有锚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27日德国大选产生的联盟党一自民党联合政府经一个月紧张磋商,于10月28日正式诞生。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在京部分会员于10月30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召开“德国新政府政策走向及中德关系”小型研讨会,同时为明年4月召开第13届年会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22至23日,中国欧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未来十年的欧盟与中欧关系。本届年会参会人数约15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与会者主要围绕中欧关系、《里斯本条约》之后的欧盟政治与对外关系、欧洲经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亮点频现。年会期间,中国欧洲学会召开第八届年  相似文献   

19.
乔丽丽  刘耘华 《德国研究》2023,(5):135-151+156
19世纪德国的中国书写与想象,其蕴涵较为复杂。作为负面形象的“中国”发酵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普鲁士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因而它常常被自由主义者引为反抗普鲁士强权的政治与文化隐喻,即一种用以躲避文字审查的文学修辞策略。受此影响,“中国”成为德国普通民众娱乐消遣的虚构素材库;同时,出于19世纪末德国政治与外交的需要,“中国”又曾是德国所期望的远东市场及军事同盟候选国。德国19世纪政治、文学、娱乐、经济与军事领域的中国书写相互关联又彼此影响,德国学者、文人借创造“中国形象”来完成符号化的意指过程,以达到实现自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关于欧盟扩大的战略文件和对 1 3个候选国的评估报告 ,确定其中 1 0个候选国能够于 2 0 0 4年加入欧盟。欧盟 2 0 0 4年的扩大将是其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扩大后的欧盟将从现在的 1 5个成员国增加到 2 5个 ;人口将从现在的约 3.8亿增加到约 4 .55亿 ;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从现在的 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 1 0万多亿美元 ,欧盟的整体实力将大大提高。欧盟委员会在有关战略文件中说 ,欧盟第五次扩大“将进一步加强欧洲的团结和统一”,并“有助于建立一个具有持久和平与繁荣的地区”。在目前的 1 3个候选国中 ,爱沙尼亚、拉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