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董事、公司与董事之间的法律关系 ,英美法系国家的学者中有信托关系说、代理关系说和特殊关系说。大陆法系国家的通说是委任关系说。这些学说都存在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其中任何一个学说都无法包容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而不能加以简单的移植。我国公司法人、董事和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是多层面的 ,即根据具体的法律事实及其法律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关系 ,这主要有委任关系、代理 /代表关系、信托关系以及雇佣关系等。因此 ,公司董事拥有多重法律身份和相应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沈黎平 《理论前沿》2003,(11):34-34
公司与董事的法律关系,英美法系一般视为信托关系,董事对于公司具有代理人和受托人的双重身份。日本则视为委任关系。我国《公司法》没有对公司与董事关系的性质作出规定。随着企业形态的变化,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实特点去分析我国公司和董事的关系。一、委任关系很难成为我国公司与董事的主导法律关系首先,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鉴于我国《民法通则》、《公司法》对公司与董事之间的法律关系均无明文规定,且《民法通则》对于委任制度也没有明文规定,于是持委任关系说的学者们就寄希望于我国统一《合同法》将会对委任合同作出周详的规定,从…  相似文献   

3.
对于董事的义务及责任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公司法规定有所不同。义务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 ,没有义务就无所谓责任 ,因此 ,要讨论董事所应承担的责任 ,应首先探讨其所担负的义务 ,否则对责任探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我们在此讨论的董事的侵权责任是董事对公司以及对董事对第三人 ,包括股东和股东之外的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就董事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英美法系的法学家有不同的主张 ,有的认为董事是公司财产的受托人 ,此即流行的信托说 ;有的认为董事是公司的代理人 ,此即代理说 ;还有的认为董事既非受托人 ,也非代理人 ,而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派生诉讼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司法》第 1 1 1条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 ,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的诉讼。但对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级职员在执行公司职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之规定 ,给公司造成损害时 ,股东是否亦有权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我国法律没有做出规定。对此 ,英国、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规定了派生诉讼制度 ;而大陆法系国家称为股东代表诉讼 ,即当公司怠于追究侵害公司权益的董事责任时 ,由股东为公司提起追究董事诉讼 ;我国有些学者称之为代…  相似文献   

5.
董事信托义务的建构,应从立法论角度出发.[1]对董事的信托义务予以司法化的解决,是一项对公司造成损害最小而又最有效的方案.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董事的信托义务也必须予以司法化的解决.为了使董事的信托义务更加顺畅地进入司法领域,赋予股东以衍生诉讼权、明确界定董事的内涵和外延和适当加强法官断案的能动性是其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董事、董事会与公司的关系应包括内部和外部关系.在内部关系中,应严格区分作为公司机关的董事会和作为公司机关成员的个人董事.董事会与公司为"法定关系";董事与公司间存在委任关系.对于外部关系,本文在分析"代理说"与"代表说"缺陷的基础上主张"机关说",并对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董事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公司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们时董事与公司、股东、职工以及债权人关系的更好理解与把握,更是提高商事交易效率,保障商事交易安全的重要前提.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基础和现实经济制度基础,对"董事与公司的关系"重新进行界定,同时要对董事的法律地位的最重要体现--董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重新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8.
研究公司代表人法律性质是各国公司法学界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基于法人实在说理论形成的大陆法系的代表说,还是以法人拟制说理论为基础衍生的英美法系的代理说,目的在于探讨代表人(或代理人)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代表人(或代理人)行为的法律效力以及代表(或代理)行为后果的法律归属.文章拟通过对代理说和代表说两大代表性学说以及两大法系公司代表人制度的分析比较,对公司代表人的法律性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期为我国公司代表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的使命就是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规范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与义务,调整公司内外法律关系,正确处理社会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公司与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公司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制衡关系,促进公司的设立与发展,以此来推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股东有限责任的基本理念在于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权人承担有限责任.在现代公司法律制度中,公司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责任能力割断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责任关系,形成了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责任关系和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责任关系.股东有限责任主体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责任内容也随之改变,股东对债权人承担有限责任的理念在公司法律规范中表现为股东对公司承担出资义务的责任,公司对债权人承担独立责任.虽然股东有限责任的对象与内容在基本理念与其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上不一致,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得以和谐体现,使股东有限责任具有了特殊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实践教学面临着高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实习期间学生的权益保护、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纠纷的解决等法律问题。从保护学生权益和平衡学生与实习(实训)单位利益关系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不仅应由教育法和民法调整,而且应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遇到的工伤问题、实习补贴、劳动安全、工作时间以及争议解决等突出问题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此外,国家应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和劳动立法,制定有关高校实践教学法律制度;高校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高校实践教学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司纠纷地域管辖的规定,即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该项法律制度的确立,既便于当事人诉讼,也便于人民法院调阅公司材料,查明事实,及时作出判决,提高诉讼效率,这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涉及股东代位诉讼案件的管辖,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股东代位诉讼案件,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较大,在管辖上应当具有特殊性。文章通过对股东代位诉讼案件管辖进行研究,期望合理确定管辖法院,完善立法,促进股东代位诉讼案件的合理快速解决。  相似文献   

13.
宪法之于宪政以及宪法、宪政、宪法关系间之交互关系,是近年来中国宪法学界广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宪法为何物,宪政系何义?宪法学界的探讨和认识在不断深化。宪法是民主国家之政治根本组织大法,是法制体系中的最高法与“先行之法”;宪政是民主政治的宪法范式化、是宪法规范下实践中的民主政治运作模式;宪法关系是宪政主体之间依一定的宪法事实,依宪法规定而发生的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宪政权利(含“权力”)与宪政义务关系:“法治”系由宪法、宪政派生而来,其基本价值与实证精神系由“宪法关系”实践之所彰显和承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制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封建法律文化、中国革命中形成的革命法律思想与司法体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计划经济都是法制现代化的障碍。要完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首先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法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法津运行机制,形成以民商法为重心的反映现代化的法律体系,并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文明,加快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步伐,使法制现代化的变革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源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公司法之公司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倾向使董事在公司中的地位日趋凸显 ,正确处理注重保护公司董事的创业精神、强化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之关系在我国具有典型意义。因此 ,综合透析董事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董事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的关系、董事忠实义务的民事责任范畴及性质、内容 ,对于我国在立法上规制和完善董事的忠实义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美国判例法上认定公司机会有三个标准:1.利益或期待标准。2.经营范围标准。3.公平标准。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董事利用公司机会。公司可以就董事篡夺公司机会提起诉讼。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颁布,对促进公正、严格、文明、高效执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法律审核制度正是加强和规范内部执法监督工作,保障各项监督执法活动合法、规范的必要手段。笔者结合昆明市消防监督执法办案工作的实际及日常法律审核工作,就如何做好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律审核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英美法律语言和中国传统法律语言不同的发展特点源自于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民族特性。因此,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律借鉴、移植必须使制度性的法律文化与观念性的法律文化同步发展,使法治精神通过民众的语言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在法律实证主义内部,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有所不同,奥斯丁和凯尔森关于法与国家关系的理论就不尽一致。由于哲学基础的不同、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不同以及理论追求的不同,奥斯的和凯尔森在论述法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就表现出了差异,厘清这些差异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证券市场颇具前景,然而现实的、潜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法制缺陷的分析可知,法制的完善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完善,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全面引进股东诉讼特别是派生诉讼,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及司法制度,切实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