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勇 《廉政瞭望》2012,(21):29-29
“表哥”和“房叔”的神秘工资条 如果官员财产公开,想必著名“表哥”、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不会被网民盯上。  相似文献   

2.
惩腐     
《先锋队》2012,(33):34
被网友曝光的"房叔"被双规被网友曝光拥有20余处房产的官员蔡彬,被立案调查并双规。在广州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的定期新闻发布会上,"房叔"事件再次被媒体强烈追问。广州市纪委常委梅河清透露,纪检部门已查明,蔡彬及其妻儿名下实际拥有22套房产,儿子已加入澳洲籍。现已初步查明,蔡彬担任番禺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城管综合执  相似文献   

3.
反腐     
《廉政瞭望》2012,(11):9-9
"房叔"遭"两规"近日,广州市番禺区综合执法分局政委蔡彬因收受他人贿赂,违法经商办企业,已被实施"两规",有关经济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此前,有网帖称蔡彬及家人拥有21处房产,引发网民围观,蔡彬也被戏称为"房叔"。据番禺区纪委通报,蔡彬家庭房产数量为22套,但2011年、2012年其均只申报了本人及儿子分别有1套房产,存在严重的瞒报行为,蔡彬也因此被停职。  相似文献   

4.
如果政府官员在媒体公开述职只是表功,那么对民主的发展意义并不大。因此,官员述职不但要谈成绩,更多的要谈"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廖荣国 《求贤》2009,(11):52-52
我在想.既然官员财产公开已成一种良知.在明确颁布实施有关官员财产公开的法律、规章制度之前,偌大一个中国,有没有一个官员敢于第一个公开自己的财产的?如果有.不论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4)
在国外,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监督、预防官员的腐败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建立的类似制度《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却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时"失灵"了。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公开性",要修复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当围绕"公开"二字来构建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7.
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为社会公众所期盼久矣,如今,"阳光法案"在边远的阿勒泰地区揭开盖头,意义非同小可.敢不敢公示财产实质是反映了反腐败的决心问题,阿勒泰敢于走出这"勇敢的一步",并将公示内容由"收入"扩大为"财产",真可谓是"破冰之举".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开了个好头,更为我们今后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制度示范.……  相似文献   

8.
<正>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是一条国际通用的、行之有效的"阳光法案"。完整的财产申报制度应包括两个核心环节,一是申报,一是公示,二者缺一不可。而在我国的试点实践中,只有少数地区会"择其要"地选取官员的部分财产在网上公示,大部分试点地区的财产申报都是"内部掌握",或在单位内部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被认为是政府廉政的一大步国际上,有哪些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瑞典:是否涉密有明文规定瑞典是世界上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1766年,瑞典便已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行政务公开的国家。自此,政府或公共机构的书面公务资料、公函、财务报告等,只要不属国家机密,都必须向公众和媒体开放。瑞典政府的公务员,也都要按法律规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3,(27):7
英国官员的财产申报作为财产申报立法最早的国家,英国的法律规定比较人性化,鼓励官员诚实申报而非动用惩罚手段。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首部关于财产申报的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法律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美国官员的财产申报美国财产申报制度分为公开申报和秘密申报两类。公开申报,是指个人财产报告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均可查看。约2.5万名高级官员和雇员需要公开申报,包括有重要决策权和指挥权的官员、高级科技人员、咨询顾问人  相似文献   

11.
基层政府公开"三公"经费到底有多难?公民要求公开"三公"经费是给政府"找麻烦"吗?"找麻烦"说的背后究竟有何"难言之隐"?一连串问号不仅是公众亟待释明的疑问,更是确保基层政府"三公"经费公开顺利前行的关键所在。在"三公"经费公开透明已成大势所趋的今天,作为媒体从业者的廖红波为什么选择乡镇政府作为"请求"公开的对象?按照他的观点,一是为了唤起底层民众监督政府的公民意识,二是倒逼"政府部门以后会想办法缩减开支"。这种理由难道还不够正当和充分吗?请求公开"三公"经费究竟给基层政府带来了什么"麻烦",官员们没有没说,只是表示"如果老百姓都来问东问西,政府啥事儿都干不成了。"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09,(5):52-52
沈士光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财产申报制度的核心是公开官员的财产,公开官员财产的难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敢公开。少数官员家有巨额的不明财产,一旦公开就等于将腐败暴露在阳光之下,因此。他们千方百计阻扰财产申报制度的推行。  相似文献   

13.
正"表哥"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一大批贪腐官员,借着"网友曝"的东风,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于是一些官员们似乎有了"网络恐惧症",连正面新闻也拒绝。在一些官员看来,网络上,正面新闻也会被传播成负面新闻。这样的想法,其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的身家清白、根底干净,又何惧"网友曝"呢?《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高达88%的网友认为官员"网络恐惧"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但从根源看恐怕并非好事。官员有"网络恐惧症",说明  相似文献   

14.
张军 《福州党校学报》2009,(2):25-27,46
2009年1月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始在网上公开官员的财产情况。此次官员财产公开申报的范围和对象进一步扩大,申报形式趋于完善,但也存在财产公开的规则不够透明公正,公开的内容华而不实等许多不足之处。应该从扩大官员财产公开的范围、赋予财产申报制度明确的法律地位、完善财产申报种类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是反腐的利器。公众知情权与官员隐私权的冲突得不到妥善解决,是阻碍我国顺利推进官员财产信息公开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两者冲突的实质表现和冲突的原因,主要在于各自的"公""私"价值取向不同和"公""私"权力边界模糊。官员隐私权由于官员代表公共权力的特殊身份而具有相对有限性,公众知情权因公众是民主监督的主体身份而具有正当性,协调公众知情权与官员隐私权应采取协调策略,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法,破解官员的顾虑;建立信息公开法,确保公众的知情权;推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化解两权冲突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16.
正北魏开国之初,官员腐败严重,皇帝们的惩贪动力是很强的。为了惩治贪腐,他们开动脑筋,想尽了各种办法。太武帝太延三年下诏,号召天下百姓和官员,举报其官长和上级。文成帝太安五年下诏书,要求对官员们实行长期追责制,虽然任满调离或者退休,但是如果发现问题,也不放过。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办法更为特别,他发明了类似今天财产公开的办法。他听说州县官员搜刮百姓特别厉害,就专门派出一批使节到各地巡行,任务只有一项,就是查点官员的财产。巡行使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唯实》2009,(5):89-90
2008年12月3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在网上公开官员财产,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对推动我国的官员财产公开立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官员财产公开申报的范围和对象进一步扩大,申报形式趋于完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不及时纠正,很可能最终颠覆官员财产公开的本身价值,使之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官员的受贿案件中,通常不是官员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妻子、儿女等直系亲属,情人、同学或老乡等特定关系人,往往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台前幕后的贪腐"亲友团"。不少案件有前妻参与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江伟透露,在一些贪腐案件中,实际掌握财产的,多是官员的直系亲属,他们中一部分人成为受  相似文献   

19.
最近,"城管"成为了新闻热搜词,打人的,被打的,甚至还有自己业余时间练摊的。一时间,人们再一次对"城管"这个职业产生了兴趣。那么,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城管"的?古代城管又是怎么执法的呢?中国"城管"是何时出现的?《庄子》一书中提到,战国时代有"监市",这监市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城管的雏形。但是,古代城管与现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2):60-60
《学习时报》目前刊载文章探讨官员财产申报问题,文章指出,许多国家的官员财产申报都属于信息公开法律体系的内容。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回答网友关于反腐败的问题时表示,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该是反对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实行政务公开,也要对官员的财产收入实行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