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碑刻文献表明,日据时期台湾开始步入殖民地化的进程,殖民统治不可避免地给台湾社会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日本印记。然而透过分析可以发现,殖民者带来的变化是有限的,台湾庶民社会的深层依然激荡着中华文化的潜流,50年的殖民统治并未使台湾人与在台日本人于精神文化层面达到交融,他们依然是两个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2.
肖军 《台声》2006,(10):26-29
台湾光复之初,岛内民众热烈拥护国民政府,到处国旗飘扬,喜气洋溢,“无论新知旧遇,见面时莫不笑逐颜开,他们都是怀着满腔希望和热烈如火的兴奋心情,讨论今后应如何来建设我们的新台湾”。他们都认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在遭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现在台湾终于回归祖国,自己也理应得到良好的待遇。但是国民政府派到台湾的接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间或有人“视台湾人如粪土,这些人虽不腐败,但他们的压迫却激发了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不满”。再加上台湾民众此前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都是经过日本人剪裁、加工过的宣传品,“缘此台人对于近代祖国全国统一以…  相似文献   

3.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近日在福冈市演讲时公然盛赞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时期的教育.认为台湾目前的教育水平是日本在殖民统治时期推行义务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晓波 《台声》2006,(10):22-23
在2000年底,日本出版了一本畅销漫画书,书名叫《台湾论》,著者是日本右翼人士小林善纪,他在书中大肆鼓吹日本军国主义,歌颂日本对台的殖民统治,称日本的殖民统治是“最有良心的统治”,甚至称抗日义勇军是“流氓”“、土匪”。《台湾论》的内容是小林善纪在台湾访问的一些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接受“皇民化”的老台湾人,如李登辉、许文龙、金美龄等人。次年初,《台湾论》的中译本在台发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林宪老先生的电话,说有事要来台大看我。林老已年高八旬,爬上哲学系馆三楼来看我。原来是他对《台湾论》有意见,要我把他老人家的意见发表出…  相似文献   

5.
郑坚 《台声》2007,(6):30-31
“出头天”是咱台湾人的强烈心声 数百年来的特殊历史遭遇,使咱台湾人形成了“出头天”——当家作主人的强烈愿望。先有开台圣王郑成功率咱们的祖先驱逐荷兰入侵者收复祖先的“先基”台湾,继有罗福星、蒋渭水等一大批先行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6.
皇民化运动时期,一部分台湾人作为台籍日本兵被强征进入日本军队,这些人既有被迫及无奈而参加的,也有小部分是志愿加入的,但此中志愿包含殖民统治高压下心灵扭曲的背景。至于极少数受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毒害者,则应予以揭露。台籍日本兵的历史告诉人们,皇民化运动确曾给台湾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不必过高估计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激化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同时也给台湾人民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一方面,台湾人民身处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并且由于《马关条约》的规定而在法律上是"日本臣民";另一方面,大陆是台湾人民的祖先故地,台湾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台湾人在这场战争中是站在哪一边,便成为岛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七七事变"后台湾人的真实心态究竟如何呢?有的论者提出:  相似文献   

8.
日据初期,台湾总督府首任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基于所谓“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参照日本“国语运动”,以在台湾普及日语为目标,构建出日据台湾50年殖民教育体系雏形。伊泽修二意图以日语为载体,利用总督府的威权政治强行输入日本文化、思想及“国体”意识,向台湾人灌输“忠君爱国”思想,企图彻底改变他们的中国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9.
蒋建春 《台声》2006,(2):76-79
“谁是正港台湾人?李敖:蒋渭水!”去年7月5日,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几个字。蒋渭水是我的祖父,讲台湾半个世纪之久的抗日史时一定会有他。许多他同时代的台湾人和后人,受到他的影响,毅然决然投身到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非武装的文化运动中。2005年7月5日台湾海峡出版社出版的《蒋渭水全集》增订版新书发表会在台北“二·二八纪念馆”举行,李敖大师便是在那如是说的,他认为蒋渭水是不屈不挠?求台湾人尊严的人,才是真正的台湾人。非武装抗日的社会影响力我祖父有篇名作发表于1921年,即?篇被后人?是为台湾开出的第一处方的《临床讲议》。这“处方”…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台湾人的反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台湾新民报》记事为后人提供了不少“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台湾社会动态资料 ,据此可探讨事变的原因及事变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影响 ,并揭示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心系祖国、支持祖国抗日斗争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1.
正记得小时候曾听爷爷说,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台湾。他们掠夺台湾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稍有反抗,日本殖民者就会疯狂报复,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有家不能回,也包括我的爷爷。由于爷爷的反抗,触犯了日本殖民者,爷爷无法回家,只能连夜逃离台湾搭船北航,漂泊到福建,后来定居莆田平海。家仇国恨一晃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台湾虽无日本的殖民统治,但我的家  相似文献   

12.
蔡子民 《台声》2000,(3):50-51
2000年是台湾人民“2·28”起义53周年。“2·28”起义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一直到“2·28”45周年纪念会时,国民党当局才承认“当时的政府犯了很大的错误”。“2·28”已有历史定论,是台湾人民要求民主自治、爱国爱乡的正义行动。可是今天“台独分子”还在说什么“2·28”是台湾人要求台湾独立,又有人说“2·28”是“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冲突”、“起义的口号是扑杀支那人(中国人)”。本文拟正面阐述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思潮,以使大家了解“2·28”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台湾终于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3.
杨循进 《台声》2002,(12):37-38
我的父亲杨丁铭1921年生于台湾,正是日本殖民者侵占台湾最黑暗的年代。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台湾人民采取“皇民化运动,推行所谓“陋习改革运动”和“皇民化”教育,各种汉文版报纸禁止出版发行,强迫台湾人使用日本语,改用日本姓名,改奉天皇大神,推行日本服装;推广日本饮食文化,以此消灭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对于我父亲这一代正在求学的青年人,殖民统治者是不允许他们选择文学、政治、法律方面专业的,害怕掌握了知识的台湾人民反抗他们的统治,因此,父亲这一代人为了学到知识,争取良好的前程,…  相似文献   

14.
<正>1895年6月日据以后,日本殖民者就开始以武力和行政力量推行所谓“国(日)语运动”,企图以日本文化取代中国文化。1937年前后,日本殖民者又全力推行“皇民化运动”,企图把台湾人全部改造成忠实的日本天皇的臣民。日寇血腥的侵略和残暴的殖民统治,给台湾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给台湾社会造成了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15.
谢旭 《台声》2001,(1):30-31
不久前,台湾老音乐家吕泉生——“台湾儿童合唱音乐之父”首次返回福建老家,在厦门短短两天逗留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一)吕先生祖籍福建诏安。他的祖辈迁台已数百年。他小时候受到日本推行的“皇民化”教育,长大后留学日本。他曾说过,在20岁以前,完全是一个与日本人无异的台湾人,可他心中仍流淌着炎黄子孙的热血,始终不变。1943年,他奔父丧回台,后因战争影响交通断绝,没能再去日本谋生,就留在台湾教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吕先生担任过《台湾文学》季刊编辑,后在台湾广播电…  相似文献   

16.
吴宜 《统一论坛》2002,(1):51-54
台湾在日据时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异族的统治;日本更以其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试图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全方位地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然而,台湾除了少数原住民以外,几乎全为大陆的移民,他们保持着祖先带来的汉文化传统。面对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关闭书院、打击私塾,并拟以“国语(日语)学校”全面取代传统  相似文献   

17.
连横先生是日据时期台湾人的优秀代表。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在日据台湾的时期,每一个台湾人都必须面对祖国认同的问题。对于被动取得的日本国籍,绝大部分的台湾人在情感和认知上会选择“我不是日本人”或“我是日本的二等国民”的选项。  相似文献   

18.
日据初期的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中曾出现过大批抗日武装集团归顺日本殖民者的现象,史料证实台湾人的这类归顺大多并不是真归顺,而日本殖民当局也只不过是借此作为镇压台湾人民反抗斗争的一种手段。在日本殖民者的镇压加招降的两面手法下,台湾人民初期武装抗日斗争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使受了教育的台湾人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样重要的,这些学校对于那些从未入学的台湾人影响如何?除了正规的学校制度外,还有那些教育工作?最后分析日人的教育对台湾人生活和社会起着什么影响?日本总督田健治郎在制定同化政策大纲时,对教育和文化移入曾作了细微区别。教  相似文献   

20.
李登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又一次推出其"新台湾人观"。他说:我们目前要提倡"新台湾人观"——只要是认同台湾、疼惜台湾,愿为台湾努力,就是台湾人。而只要怀抱民族情感,崇尚中华文化,不忘记中国统一理想,就是中国人。这使笔者联想起去年9月17日台湾《中国时报》也曾作过类似报道。该报说:"李登辉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