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有效遏制腐败,是我国政府长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曾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表明要有效的遏制腐败,就要通过监督来实现对公共权力有效管理。 作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的行政监察,它在反腐倡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7年颁布《行政监察法》,监察工作进入规范化、法制化阶段后,监察部门在依法查处大案要案,纠正不正之风的同时,强化了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与从政道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权力结构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结构与监督●崔扬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有效遏制腐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实践然而又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的社会难题。这从近几年来我国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而腐败现象却仍在滋长蔓延的严峻现实就可得到证明。实践告诉我们: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产生...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的根源及根源性的反腐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分析了有关权力腐败根源的理论解说,可以看出,导致腐败的原因很多,腐败是权力主体、客体和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任何国家如果存在一个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它就必然是腐败之风难以遏制的制度性根源。当代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必须从权力运作的主要环节,即权力的设定、操作、监督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约机制,以法为主要控制手段,遏制、防止和惩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惩治和预防腐败关键在于监督权力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反腐败斗争现状来看,用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不啻为遏制腐败的一条捷径。本文讲的权利,主要指公民依法行使的权能与享受的权益。以权利监督权力,即以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是指权力的产生、运行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标准的一种监督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让人民群众直接监督公职人员履行职务行为的监督方式。一、权利监督权力的优势1.权利监督成本小。用权利监督权力,与高薪养廉相比,它不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财富,只要法律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腐败、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腐败的成因,认为腐败并非是公共权力的腐败,而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公共权力不可能自发导致腐败,腐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公共权力主体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根源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从教育、法制、监督的配套机制中加强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费杰 《行政与法》2007,(9):68-69
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反腐败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要采取防范、制约、监督和惩处并举的原则,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再论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腐败是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剥削 ,这种剥削是通过追求最大化的“非生产性利润”而形成权力资本实现的。遏制腐败 ,可以从权力成为“寻租”、“设租”对象的诱因 ,即权力不当干预或进入市场 ,导致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恶性发作上去认识。也可以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 ,即通过成本分析进行遏制 ,因为权力腐败都是需要承担风险和支付成本的 ,只有国家法治措施达到腐败成本大于腐败收益时 ,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8.
法定权力与权力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下,无论是行政管理中的腐败、司法腐败还是执法乃至立法活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都不外各种法律授予的权力的腐败,例如行政管理权的腐败、司法权的腐败,等等。对此权力腐败,应取何种对策?一些学者提出了权力的监督、权力的制约、权力的罢免等遏制措施,我们认为,对此系列措施的动态化运作,实质上是一个法定权力的法治化问题。一、法定权力与权力法治化的概念诠释法定权力,指特定的机构或者个人根据法律、法规授权获得的、对确定范围内的人与事的支配、影响能力。所谓法定,首先指宪法的规定,包括依据宪法精神制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以手中的权力做筹码,陷入了职务犯罪的深渊。为了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好地了解职务犯罪及其预防问题,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我们组织编写了本讲座。本讲座共分六讲:第一讲,职务犯罪概述;第二讲,根本途径: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第三讲,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有力保障 :依法治理;第四讲,理论基础:加强权力配置与职务犯罪关系的研究;第五讲,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内容:实行权力制约,有效监督;第六讲,基本格局:实行综合治理。读后大家有何意见和建议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0.
马怀德 《中国监察》2013,(24):44-45
当公权力主体违法行使权力,又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时,就可能产生腐败,腐败的本质就是利用公权力设租寻租,权钱交易。如何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正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点。但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到底有多少权力,权力边界在哪里,是不是社会公众都了解这些权力以及权力行使的规则和程序,这是当下反腐败斗争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当前经济社会中最丑恶的现象之一,日益严重的权力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危害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约束和控制权力腐败是一整套的系统工程,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是该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而现代法治国家建设若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则需取决于法律制度的理性设计、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人大优势的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良性构建和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2.
公众监督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监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的建立,是有效遏制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滥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自觉 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归 宿。  相似文献   

13.
建监 《中国监察》2008,(14):37-37
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近年来,建设银行充分发挥监督在惩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持续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推行各种监督措施,加大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力度,努力构建防止腐败的约束防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必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文在对公共权力本质与特性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腐败与权力孪生相伴,基于权力监督和权力结构维度的防范腐败以及反腐的结果始终无法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腐败的主体和行为模式已从个体和单一层面走向多主体、多形式的网络结构。腐败网络生成的内在机理在于中国场域中的社会资本负向功能未得到有效遏制,它的生成演化必然会对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形成难以估量的破坏。腐败网络的消解路径必须跳出传统"权力"的视维局限,从社会资本视域探寻腐败网络生成的内在机理,进而通过对社会资本的挖掘、清除和替换,消解腐败网络,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6.
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政务约束机制,实行政府行政体制的现代化,是反权力腐败总体思路中具有战略性的重点内容。建立政务约束机制,最有效的原则是提高权力运作过程的透明度。透明度不高、发生腐败行为便难以得到监督和遏制,各方面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利益。透明度提高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下,公众才能知道政府权力是如何运用的,是否公正。具体地说,我们应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一部分析权力腐败及其整治的好书——简介林吉吉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李步云如何遏制与整治现今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是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是摆在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各种社会腐败现象中,权力腐败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哲 《行政与法》2003,3(1):23-24
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与剥削制度社会不同,但仍然存在着权力变质和权力腐败的可能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权建设,防止社会公仆变质为社会主人,杜绝权力腐败,最根本的是要对权力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对权力行使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使其真正地为人民行使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监督一词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不断加大。一提到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就会相伴而生,就会使人们想起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这对于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来说,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强对权力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权力本身的制约。因为制约相对监督而言,是更高一级层次上的监督。制约能更有效地遏制腐败,对党风廉政建设起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功能。监督能起到制约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监督不能代替制约,有了监督并不等于有了制约。前几年被检察机关查处的山东省泰安…  相似文献   

20.
梁胜初 《行政与法》2007,18(6):11-14
监督缺失是导致村官腐败最重要的制度性根源,因此,落实民主监督、强化上级监督、加大依法惩治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村官监督机制是遏制村官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