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权力腐败及其法律规制□梁德超众所周知,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现象,因而,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揭露腐败丑闻并与之斗争。历史早已证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若领导者不能居安思危,而兴...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腐败现象。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往往影响社会的稳定,给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展反腐败斗争。本文试对腐败与杈力的关系、腐败成因及反腐对策进行探讨。一、腐败与权力  相似文献   

3.
再论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腐败是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剥削 ,这种剥削是通过追求最大化的“非生产性利润”而形成权力资本实现的。遏制腐败 ,可以从权力成为“寻租”、“设租”对象的诱因 ,即权力不当干预或进入市场 ,导致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恶性发作上去认识。也可以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 ,即通过成本分析进行遏制 ,因为权力腐败都是需要承担风险和支付成本的 ,只有国家法治措施达到腐败成本大于腐败收益时 ,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4.
周实 《经济与法》2003,(7):33-34
腐败是自古以来,在全世界范围都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人民的疾苦。重则危及政权,所以反腐败已成为历史性、全球性的课题。因为腐败与权力密不可分,没有权力,就没有腐败.腐败就是利用权力以权谋私。但拥有权力只是存在腐败的可能。而不是腐败的必然。如何抑制腐败。从可能转为现实,都是由每个国家所投入成本与注视的程度决定的。本文着重分析权力腐败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娅 《法制与社会》2011,(36):245-246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控制力减弱、权力配置不当、权力制约不利和行政主体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导致腐败现象丛生,这将严重影响政府改革、政府效能和社会风气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对权力的合理配置、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控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金国 《法学杂志》2012,33(2):39-45
坚决惩治权力腐败和有效预防权力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权力腐败是权力的权利化和权力的非责任化,因为权力时刻存在着走向腐败的可能性,权力具有私欲性,权力具有可交换性,权力具有不平等性。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剥削,其法律属性与民本、民生、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完全相悖。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7.
法定权力与权力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下,无论是行政管理中的腐败、司法腐败还是执法乃至立法活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都不外各种法律授予的权力的腐败,例如行政管理权的腐败、司法权的腐败,等等。对此权力腐败,应取何种对策?一些学者提出了权力的监督、权力的制约、权力的罢免等遏制措施,我们认为,对此系列措施的动态化运作,实质上是一个法定权力的法治化问题。一、法定权力与权力法治化的概念诠释法定权力,指特定的机构或者个人根据法律、法规授权获得的、对确定范围内的人与事的支配、影响能力。所谓法定,首先指宪法的规定,包括依据宪法精神制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法治领域一直是权力腐败现象的"重灾区".提起法治领域的腐败,人们通常会本能地想到"司法腐败"这一众矢之的.诚然,司法腐败的确是权力腐败在法治领域的重要表征,不过,颇具隐蔽性的立法腐败也是不容漠视的权力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9.
权力结构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结构与监督●崔扬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有效遏制腐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实践然而又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的社会难题。这从近几年来我国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而腐败现象却仍在滋长蔓延的严峻现实就可得到证明。实践告诉我们: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产生...  相似文献   

10.
刘松华 《法制与社会》2011,(34):136-137
权力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于权力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占有性,掌权者容易滥用而走向腐败。权力腐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监督机制,防范权力腐败。本文主要从权力腐败的危害出发,分析权力腐败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权力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充满了变革与保守、分化与整合、多元与一元、无序与有序等激烈的对抗与冲突。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及保证其良好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完全确立、形成和实施,从而产生了权力腐败。权力腐败不仅成为我国,而且也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揭示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行为的特征,找出腐败产生的根源和条件,结合世界范围内防治腐败的对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防治和消除腐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制度经济学原因,包括正式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缺位、激励机制的欠缺、惩罚力度的疲软正式制度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缺陷、道德代价的下降、传统政治文化"路径依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笔者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权力腐败现象,指出应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从根源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3.
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权力的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本身具有被腐败的可能性 ,加上权力主体的私欲 ,就构成权力异化并且形成腐败的主要因素。权力被腐败的可能性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促使这种转化实现的因素不是别的 ,正是权力主体的私欲。权力腐败实际上是权力的失衡 ,从法律角度上审视 ,任何公共权力都有一个法律上的界限 ,超出这个界限就是权力的滥用。遏止腐败的途径不外乎道德途径和法律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寻求权力制约的法治途径是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辽宁省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和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分别伏法,以及同案的其他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人们欣慰地看到,历史是无情的,法律是公正的。人们在痛恨贪官污吏,斥责社会腐败现象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权力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遏制权力腐败的恶性蔓延。本文以“慕马”案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试图找出权力腐败的根源,并提出积极的对策,以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5.
权力内在存在着一种异化的机制,它的不平等性和可交换性使它有被扩张而滥加使用的可能,但是并非每一种权力都必然会发生腐败,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腐败作为一种世界文明的社会公害,其实质是以权谋私。腐败滋生蔓延的根源不能归咎于权力与市场之间存在联系,更不能简单地加罪于权力进入市场。因为政府权力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市场失灵的缺陷离不开国家权力的干预。权力的商品化才是腐败的内在根源,所以必须确切定位市场经济中的权力,按权力限度原则和法制规范原则设定权力的边界,在转变政府职能和防止权力腐败的基础上建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郭道晖 《法学研究》1998,(2):154-160
对反权力腐败的法哲学启蒙——评林吉吉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郭道晖历史走到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经济与科技发展之神速,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在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时,却又难以摆脱世纪末席卷全世界的腐败阴影的困扰。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莫不为各自空前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腐败,其原初的含义是有机物的腐烂、变质。在社会生活中,腐败一般指的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国家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其所掌握的公共权力,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私人利益,进而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权力腐败。在经济领域,常常表现为公共权力与私人经济行为相结合,排斥压制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获得超额的市场利润。因此,腐败总是与权力、利益相联系的。权力腐败的过程,也就是公共权力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探讨公权力和腐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亘古绵延的话题.对此,英国学者阿克顿的"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常被奉为经典乃至为公理.笔者转换分析维度,将人性、权力自身的特性与权力特殊的运作模式结合起来,在动态中分析了公权力何以腐败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总结了预防权力腐败的系统性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社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权力总是影响一切、决定一切的。在我们国家权力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对那些立志于为人民服务的人,他拥有了权力之后就能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权力又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对于那些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的人,他就会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据为己有,以权谋私,甚至独裁专制,欺压人民。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索贿受贿、任人唯亲、弄权枉法、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无一不与滥用权力有关。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控和监督,抑制权力滥用,是我们惩治腐败、保障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