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总结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轨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第五次飞跃的"中国模式"发展指南,科学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指导思想,充实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方面,纵向上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应用,横向上有人类终极关怀的倡导和贡献。"两山"理论再次实现了天人关系的一体化,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升级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认识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把握"改革"与"开放",完整描绘"复兴"与"梦想",持续深入探索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等"三个规律";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高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注当前中国发展历史向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代替"多极化政治格局"确定未来全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人类社会共生性关系的现实,以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为核心价值,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理论和党的几代领导人国家战略思想。它集统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于一体,以"五位一体"为核心支柱。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以中国的智慧建构了国际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新的交往范式。  相似文献   

3.
新科技革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社会主义自主发展准备了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作为科技进步和世界交往扩大的必然产物,全球化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化以及人类的普遍交往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前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把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和弊病扩散到全球,从而给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严峻挑战。自主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要求和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内在动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度体现。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矛盾,促进人的自主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话语,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境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创新理论主题,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统筹起来,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人类难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精神的精华;创新理论形态,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时代明证;创新理论方向,把"后新冠疫情时代"世界体系的可能变革、第四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挑战、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与合作纳入视野,澄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5.
重视历史认知,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重要思想内容,也是其重要的语言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对历史认知的阐述,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对历史发展进程,包括人类社会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的认知;二是对历史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的认知;三是对文明的历史交往,包括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历史传播、国家和民族交往史等的认知。通过对历史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现实的基础,也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坚持正确的历史认知的态度和历史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我们民族历经艰辛开创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而且在于历史认知对于辨别理论是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2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交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为其提供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的重要文献,其中系统阐释了世界交往的前提基础、内在动力、基本特征、价值旨归等问题,这一理论可为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联系提供现实借鉴,即从整体布局看,要科学统筹"两个大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内要超越资本运行逻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外要理性分析逆全球化思潮,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顺势应时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深入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矛盾运动、动力、主体力量和道路认识的时代展现。  相似文献   

9.
贾真 《传承》2011,(30):34-39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交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和世界历史的形成,因此,交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由马仲良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颇具学术建树和理论创新价值。该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放在了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历史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有机体重要构成的文化软实力虽然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与发展规律,但同时受到社会有机体多种构成要素的影响和作用。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人类的交往进入"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时代"。文化软实力凸显了现代社会有机体以人为本的根本特性,凸显了多层次社会生产的有机统一,也凸显了社会有机体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只有把文化软实力置于它与社会有机体各个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卫红  闫秋霞 《八桂侨刊》2010,(3):71-74,80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促进族群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在与东盟国家交往中存在的地缘政治优势、地缘经济优势和地缘文化优势,提出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做好在东盟国家的汉语推广工作,传播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人类多元文化,推动"和谐地区"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论断为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它要求我们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广阔视野,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给予一条更加明确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也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的到来提供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5.
"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创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破解了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如何平稳发展的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现了与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起初并不具有世界性,它是在生产力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并由于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得以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交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交往、大工业时期的交往的不断反思中孕育、萌生并最终形成其世界历史观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和发展的基本方略,拥有丰厚而坚实的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时代诠释,类本质理论的意蕴升华,异化劳动理论的集成创新,共同体思想的转化发展。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对这一构想进行哲学反思,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形成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围绕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 ,以特殊的国际视角、纽带和渠道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奠基、开创与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党的成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基工程的源头。其次建国后党际交往成为国家总体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争取国际和平环境、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均作出了积极贡献。当然 ,党际交往中也存在失误 ,其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避免重蹈覆辙的路标。总之 ,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党际交往中不断深化 ,党际交往在为中国社会主义服务的过程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当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在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交往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人类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有更强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更加有利、成熟的现实条件 ,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 ,使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未来共产主…  相似文献   

20.
杨茂林 《前进》2003,(7):37-38
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们的交往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交往。文化对话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是通过理智思考和交流活动对人类发展做出回应、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更好理解、以推动产生互利结果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文化发展的理性关怀。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在《关于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要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看待晋文化,“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晋文化的发展同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以更开放的眼光瞄准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广泛汲取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借鉴其科学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