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甘肃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地形较为复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更使甘肃社会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甘肃开始了恢复重建之路。从那一刻起,甘肃化悲痛为力量,总结经验教训,理清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了防灾减灾项目,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防灾减灾事业,谱写了狠抓项目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篇童。  相似文献   

2.
安清 《中国减灾》2011,(11):12-13
2008年“5·12”汶川地震带给甘肃的震痛还没有离去,2010年8月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像被撕裂的伤口至今使经济发展脆弱的甘肃难以愈合。 灾难之痛 有“十年九旱”之称的甘肃地处西北,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形使得水旱灾害连年。据史料记载,明代至民国时期,甘肃旱灾平均1.63年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3.
2008年5·12汶川地震带给甘肃的震痛还没有离去,2010年8月的512汶川地震带给甘没有离去,2010年8月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像被撕裂的伤口至今使经济发展脆弱的甘肃难以愈合。灾难之痛有十年九旱之称的甘肃地处西北,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形使得水旱灾害连年。  相似文献   

4.
甘肃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地形较为复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素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百姓家园被摧毁;2010年8月7日,泥石流又碾过舟曲县城。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2010年发生的贵州关岭滑坡、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云南贡山泥石流等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2010年发生的西南特大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形狭长,山大沟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地震、洪涝、沙尘暴、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可以说,在甘肃"无灾不成年",每年受灾人口达1200万人次,需要救助的灾民达400多万人,减灾救灾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紧紧隔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是全国自然灾害高易发省份之一,近年来更是多灾并发、重灾连发。“5.12”汶川特大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给甘肃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甘肃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着力健全完善以综合政策、联动责任、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积极推进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减灾救灾转型跨越。  相似文献   

10.
加一 《中国减灾》2012,(23):24-27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在2012年接近结束的时刻,回顾十年来的"减灾文化"具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11.
从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到云南彝良地震,从西南干旱到长江、黄河、淮河洪水,再到台风“结对”来袭,2012年很不平静,但气象部门圆满完成各项抗灾救灾气象服务。2012年,也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一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明确要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地形狭长,山大沟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地震、洪涝、沙尘暴、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可以说,甘肃"无灾不成年",每年受灾人口达1200万人次,需要救助的灾民达400多万人.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近几年甘肃省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1617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中国减灾》杂志社承办的201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此次评选综合考虑了因灾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各项指标其中,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西南地区秋冬春特大干旱等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7):58-58
2013年6月17-20日,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研究推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胡晓春带领由民政部、公安部、地震局、气象局等4部门有关同志组成的调研组,赴湖北、甘肃两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专题座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湖北、甘肃两省民政、公安消防、  相似文献   

15.
全国妇联     
《中国妇运》2010,(9):46-46
全国妇联紧急行动向甘肃舟曲灾区献爱心。2010年8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全国联高度重视,立即作出紧急动员部署,迅速展开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来,伴随着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岷县漳县地震、鲁甸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许多社会组织以空前高涨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抗灾救灾之中,各种社会组织联盟也应运而生。其中,甘肃社会组织联合应急平台的建立,为甘肃社会组织互通信息、协调配合、有序高效地参与减灾救灾提供了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灾害形势严峻,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更是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这种现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就聚焦泥石流、滑坡灾害。他说现在已到了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全方位防治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等问题的时候。有人用"贤者乐林"来形容这位儒雅亲和的院士。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然而,山无林不绿,水无林不清。近日,本刊记者就林业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等问题专访了尹伟伦院士。  相似文献   

18.
明善浩 《中国减灾》2012,(13):30-3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州总人口219.1万人,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延边属于北部中温带气候薄弱区,低温冷冻和雪灾、暴雨洪涝、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民间有"五年一大灾,三年一小灾,年年有插花灾"之说。全州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37%,区域性大暴雨年均1—2次,受台风影响年均1次,局部干旱年年有,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韩永荣 《中国减灾》1996,6(2):39-41
青海省山洪泥石流灾害及减灾对策韩永荣(青海省防汛抗旱办公室)青海地处内陆腹地,东部农业区属黄土高原,酉南部为青藏高原。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使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从近十年山洪、泥石流发生的地区、频率、范围、造成的损失来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03,(4):40-40
在2003年8月13日召开的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认真总结了近五年(1998~2002年)的减灾工作。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讲话中指出:“这五年是我国减灾工作力度最大、减灾资金投入最多、减灾事业发展最快、减灾效果最好的时期之一。”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减灾工作总结的要点,以使读者对我国减灾工作的全貌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