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12,(9):16-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4.
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片段。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但同时,这十年也是中国努力构筑防灾减灾钢铁长城的十年,是中国防灾减灾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十年。从编制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到完善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7.
关于三年前那场惨痛灾难的回忆,仍在敲打着许多人的心。从汶川大地震后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至今也走过了三个年头。三年内,国家经历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经历了“洗礼”。于是,许多人的想法开始改变了,有的开始着手为未知的灾难做准各,有的开始学习如何在灾难中帮助别人和自救,有的则开始珍惜眼前人……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年前那场惨痛灾难的回忆,仍在敲打着许多人的心。从汶川大地震后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至今也走过了三个年头。三年内,国家经历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也  相似文献   

9.
韩陆 《北京观察》2010,(7):56-57
<正>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两周年,也是中国的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为了避免灾难重演,我们应该对灾难的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附图是根据世界灾难数据库(EM-DAT 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制作的110年来全球自然灾难和环境灾难的数据统计图  相似文献   

10.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11,(6):22-23
"3·11"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在猝不及防、接二连三的惨烈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有序以及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令人感叹。尽管国情各异,然而,日本地震的点点滴滴还是会引发我们对自身的考量和借鉴他国防灾减灾经验的思考。以邻为师,师夷长技,是一份对同胞生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作为今年国家"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于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  相似文献   

13.
防灾是关键     
《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综合减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国际减灾十年"也曾经提出过"防灾优于救助"的理念。如果我们把减灾分成防灾、抗灾、救灾三个部分的话,防灾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14.
回望2010年的世界,天灾人祸仍是人类挥之不去的阴影。从年初的海地地震到年尾的印尼海啸,世人经历了太多的泪水和悲伤。让我们一起回顾2010年国外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并从中总结防灾减灾经验,迎接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田恬 《中国减灾》2012,(3):28-31
素有“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气候,自古灾害多发。干旱、泥石流、地震……一次次触目惊心的灾难撞击着云南百姓的心。 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云南省整合多方力量,积极构建全面的防灾减灾战略体系,科学系统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金磊 《北京观察》2013,(5):26-27
面对第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认为,它的重要启示在于提醒人们该如何好了伤疤不忘了痛、不断强化应对巨灾的各项准备?人们该如何从每次灾难中汲取教训,"举一反百"?2013年是青海玉树地震三周年,汶川"5·12"地震巨灾五周年,同时也是"非典"事件十周年……面对这些灾难记忆,国人的纪念之思必须是串联的,必须要将这些不同年份的黑色记忆综合考量,既思考进步,也思考问题,尤其要重新建构对城市灾害风险的新认知。面对第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认为,它的重要启示在于  相似文献   

17.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1):50-51
今年10月10日是第十八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目的是提高大众防灾意识,加强学校减灾教育,使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树立减灾意识。国际减灾活动从1990年开始,已经经历了18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国际减灾活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干旱撕裂大地、地震摧毁家园、洪水淹没城镇、泥石流碾过村庄……共和国两次为遇难同胞下半旗致哀! 2010年,发生多起校园伤害事件、一起起化工事故引发污染、无情的大火烧毁高层建筑……这些人为灾难令社会在痛中反省! 2010年,我们披荆斩棘,穿越灾难。《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施行、汶川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全国地方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沉重,也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在灾难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报应实现现代化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乃立 《中国减灾》2008,(10):30-31
“5·12”汶川地震给人们不仅带来巨大灾难,也留下很多思考,尤其是防灾减灾工作者,需要深刻反思。 第一,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解决临震预报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要实现临震预报准确、及时,采取应急避险减灾措施,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地震发生的机理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11):31-31
2012年以来,在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的同时,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民政局转变观念,全面强化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实现了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三级联动强保障、全面提升建队伍、点面结合全渗透的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