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赛亚?伯林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斗士,他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通过批判积极自由从而为消极自由辩护,为自由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伯林消极自由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他个人的生活际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吴根友 《新东方》2012,(1):6-1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观的自由主义思想称之为“文化自由主义”,其特征有三点:第一,他在将自由放在宽广的文化创造背景上加以讨论,使自由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从而构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对话的共通性的正面价值。第二,这种“文化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我的觉醒”或日“自作主宰”,凸显个人意识之觉醒。第三,这种文化自由主义不是不关注政治自由,而是把政治自由看作是文化自由的特殊表现形态,并将政治自由放在德性自由与知性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政治自由获得坚实的人性基础与知性的基础。徐复观的文化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上的优势,但这种自由主义未能区分政治自由中积极与消极自由的不同性质,对于政治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尊重与落实缺乏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西方共同体主义是一种思想传统悠久并具有极强实践面向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潮,是对作为西方主流政治话语的自由主义的一种修正与完善,在原子主义自我观、权利优先论、消极自由观、政治碎片化和价值中立观的批判方面卓有建树。作为思想他者的西方共同体主义在质疑普世主义、构思公共领域、强调历史叙事意识、重构现代性观念等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郝涛 《前沿》2014,(1):63-64
威廉·盖尔顿是美国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一个自由主义者。但是和洛克与康德不同,他所主张的自由主义是一种多元自由主义,其主导思想是国家的基本建制是自由主义式的,但国家中可以同时存在很多自愿结合的社会团体,这些社会团体可以是非自由主义式的。他认为,通过恰当的方式,国家和这些自愿团体可以形成一种稳定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湖北籍赴台人士、自由主义者夏道平因为老师、朋友的激励和启导,更因为"知识贵族精神",经由一段"漫长、曲折而又崎岖的过程",成功地蜕变为古典自由主义者。其思想呈现出浓郁而迷人的古典自由主义性格。夏道平兼具自由民主和经济自由两大理念。他用一生,无论是在有言论舞台的时候,还是没有的时候,去追求、坚持和实践古典自由主义的每一个核心价值:自由和平等、法治和民主、权利和正义、宽容等。他用他所写的文章、他所译的书,甚至于他的行为为古典自由主义作了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胡适揭橥张扬“好政府主义”。本文试从其社会背景及其思想体系入手解析胡适这一政治思想。20世纪初期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糅合,形成了胡适这一时代孤独者的性格和思想。他终生坚持自由主义,服膺实用主义,崇尚实学,对社会现状并非消极对待,而是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关心和参与政治,“研究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他的政治哲学观是政府工具主义,主张“好人”———社会精英努力共建好政府,为民众谋福利。“好政府主义”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我们看重的是其历史价值在今天的一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霞 《求索》2011,(6):113-115
洛克以经验主义认识论为逻辑起点,从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理论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想体现了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以及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以及政治实践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使自由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与自由观念密切相关的各种观念则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理念。他第一次将个人自由置于社会和公共机构之上,从而开启了政治自由主义的大门,本文从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和分权制衡三个方面来论述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并对其政治价值作出了适当阐释。  相似文献   

10.
赵稀方 《探索与争鸣》2023,(4):62-74+178
自由主义如何面对民族主义成为当代重要思想命题,从思想史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梳理,才能展现这一论题内在的复杂与张力。在这个维度上,追溯自由主义者霍布斯、洛克、贡斯当、阿克顿等与民族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体现在马克斯·韦伯和卡尔·施米特那里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进而阐述二战之后自由主义处理民族主义的两种方式——一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批判,一是以赛亚·伯林和耶尔·塔米尔以自由主义包容民族主义的努力,可以见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分别代表了人类的集体性和个人性这两种古老的维度,两者彼此依存也彼此冲突,但终究要走向调谐。  相似文献   

11.
孙祥伟 《桂海论丛》2009,25(2):113-117
长期以来,发生于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日"二十一条"交涉被视为"卖国外交"的典型,并把其与袁世凯称帝野心联系起来,即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主动接受了"二十一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的深入、外交档案的公布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往来,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已经有不少论著和论文发表.本文试就近三十年中大陆有关期刊和论著观点做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陈占彪 《桂海论丛》2007,23(5):20-23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郭沫若是心向政治的,他踏入学术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或无聊,然而,他又不甘于做那种与世无涉的学术"蠹鱼",身为"革命的学术家",他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渗入到学术研究之中,使得学术与政治两者因此得以沟通,学术最终成为郭沫若参与社会、介入政治的另一种方式,他的学术实践的成绩与失误皆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周朴园是一个被封建伦理异化的人.他的悲剧在于他被异化后主动放弃父性、夫性乃至人性.实际上,他自身的悖论人生故事却是<雷雨>之源.在周朴园痛苦的人生选择之后,隐藏的是一颗挣扎的心灵,纠缠的是他反人性后寻求回归人性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是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提高对加强侦查程序中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认识,完善刑事被害人的控告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等权利,可以保障刑事被害人的人权,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1,27(5):72-77
新中国初期,朱光潜先生身处逆境而仍能在美学上大有作为.他积极参与了以批判自己的学术观点为开端的美学大讨论.在此过程中,他却能反客为主,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重大理论问题,最后卓然成一家言,既自我树立,又推动了当时整个美学理论界的思考,创造了当时美学界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蒲安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使节,由于他本身是美国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主导下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从蒲安臣的经历以及《蒲安臣条约》看出:晚清美国的对华政策往往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融的产物,而清政府则希望利用美国相对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善意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蒲安臣条约》在劳工、留学等方面对日后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析侵占罪     
侵占罪是刑法新增加的罪名,它是一种将自己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它与盗窃罪等其他侵犯财产的犯罪在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因此,本人对侵占罪的概念、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论述了如何区分本罪与非罪、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丁庄人丢了《白鹿原》的"魂’,人死如灯灭,完全去意义化。表现在丁庄人现世的生命如同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丁庄最后的悲惨结局可想而知:人去村空,"穿过丁庄时,像穿过没头没尾的沟壑一样"。  相似文献   

19.
吴松 《思想战线》2002,28(1):1-6
黑格尔的思辨同一论在其思辨哲学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和架构作用。黑格尔以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作为哲学的起点 ,深刻地分析和阐释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历史与逻辑的同一 ,建构了他独具特色的思辨同一论。理清黑格尔的思辨同一论 ,对于理解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亚玲 《思想战线》2002,28(3):130-132
全球化正在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不仅影响了经济领域 ,也影响到教育领域。全球化代表着一种经济主义的倾向 ,这种经济主义的价值观及其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要求学校课程与教学有根本性的改变。其一 ,课程目标要体现全球精神 ;其二 ,课程结构要保证灵活性和弹性 ;最后 ,课程决策要张扬权力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