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婷 《法国研究》2013,(3):43-46
居伊德波是法国当代思想家。异轨和漂移是其所创立的国际情景主义中两个重要理论,至今仍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之中。莫迪亚诺,作为一名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年作家,也深受其时代思潮的影响。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在这位现已年过花甲的作家近四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异轨与漂移己然成为构成其独特写作风格的重要手法之一。本文将从莫迪亚诺小说中的“似曾相识元素”出发,通过串联分析,从而试图揭示德波的异轨和漂移理论在莫迪亚诺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小说家,剧作家和编剧,莫迪亚诺的文学作品往往都具有很强的电影改编性。该作家擅长借用电影拍摄中常用的观测视角和表现手法进行写作,尤其是笔下对光影的处理,对静物的中距离慢速记录以及对各种空间的筛选与连接,都使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电影画面质感。本文从小说文本出发,展现了"电影镜头"在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文字体现,并简要结合了作家的生平经历,从家庭罗曼史的角度分析了该写作视角在作家作品中形成的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很少出现人物的对话以及独白。小说中人物的集体失语也构成了这位作家一个鲜明的创作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失语的分析分类,从而更好地梳理它与作家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婷 《法国研究》2012,(1):56-59
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很少出现人物的对话以及独白。小说中人物的集体失语也构成了这位作家一个鲜明的创作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失语的分析分类,从而更好地梳理它与作家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婷 《法国研究》2010,(4):55-58
《夜巡》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下的一部新寓言小说。这部小说具有莫迪亚诺早期作品的典型风格,即现实与臆想的糅合与叠加。本文将从小说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入手,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二战背景和法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思潮来分析探究作家对这部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张凌 《法国研究》2015,(1):82-85
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小说人物的活动多集中在城市里,而纷繁的城市活动以行走为前提,人物行走在城市中心,又如同行走在城市边缘,能匿迹于一般的行人中,也能特立独行显得格格不入。笔者试图分析其人物的行走模式,以窥探人物行走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周婷 《法国研究》2003,(1):181-187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巴特里克@莫迪亚诺)(Patdck Modiano)一九四五年出生于巴黎.母亲是佛来米(Flamande)人,在二战期间从比利时来到巴黎以寻求其演艺事业的发展;父亲则具有犹太与埃及的双重血统,在一次采访中,当莫迪亚诺谈到他的父亲时说到:"在十三岁的某一天,我突然间发现我父亲在外面从事的活动原来一直都是在另外一个身份下进行的,而这个身份却不是我所知道的那个原本应该属于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学术界及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对莫迪亚诺的作品进行多方解读,其"集束作品的核心"《暗店街》更是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及讨论。本文通过梳理《暗店街》在中国的译介历程,探讨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特点,在此基础上思考《暗店街》在中国的传播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赵佳 《法国研究》2014,(4):68-76
本文旨在分析克里斯汀·加宜的小说和爵士乐的关系。文章将从爵士乐的两个特点出发分析其小说的爵士品格:一为爵士乐的破坏性律动,即打破固定的音乐规则,在音乐中引入即兴原则;二为爵士乐演奏带来的狂欢和忧郁并存的情绪。这两个特点在小说中体现为小说结构和语言的断裂,小说情绪在紧张和松驰间造成的张力。本文通过分析加宜小说对爵士乐的呈现,旨在说明爵士乐不但可以为小说提供素材,也能够革新小说的语言和形式。小说和音乐共同成为作家构筑自我身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由清末士大夫以法语写作的小说,《黄衫客传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体的写作技巧,对《霍小玉传》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加以改编,将其介绍给法语世界。在人物新诠方面,小说采取自中国戏曲中总结出的"分裂"之法塑造了具有多构性特征的人物;在本事改写方面,小说吸收传统小说中的幻梦书写资源,将原作中的因果轮回情节模式转为一出心灵悲剧;在文体创新方面,分别自古典白话小说和小品文中撷取精华,形成独特的破体叙事风格。在对中国传统文体写作技巧的融合与创化中,小说完成了民族形象自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译者是工程的具体实施人.他虽为“主体”却没有作者那样自由驰骋的空间,举步维艰,诸多制约.对作者而言,他是读者,对译著的读者而言,他又是创作者.这种身份再加客观上的种种限制,译者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吗?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诸条绳索缚住手脚.为了在有限的空间腾挪辗转,他不可避免地会“媚俗”……原语文本成为简单的信息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个高于忠实的原则:为目标语社会服务.为此,那些“不宜”的内容,在译者的妙笔下得到修订、曲解、甚至删除.诚然这样做有违翻译准则,然而这种“背叛”是一种需要,是某种“入乡随俗”.本文拟探讨导致“背叛”的原因,从深层次中寻找源头,期待重新认定译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张莹 《法国研究》2014,(2):18-23
当今专业性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凸显,各国在参与专业性国际组织活动、承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将这些组织作为塑造和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于软实力要素集中是最具合法性的承担软实力建构的政府间组织。法国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软实力优势的西方大国,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伊始它便将该组织视为其软实力构建和展示的重要平台和场所。其间在该组织框架下提出"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并酝酿和推动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通过梳理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公约》的通过,剖析"文化国家"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建构过程和方式,以期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角色身份变化,为我国在该组织中的多维度软实力建构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梅 《法国研究》2012,(3):57-60
在法语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比较重视评估对学生前一阶段学习效果的评定和总结作用,以及通过分析评估结果总结自身前一阶段教学安排的优劣与得失,以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而对于评估结果对学生心理和下一阶段学习态度的影响缺乏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一个有17名学生的班级长达两年的跟踪观察和访谈,分析不同类型的评估对不同语言能力水平学生心理的影响,希望给教师们提供一定参考,从而在日后对学生评估时能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给出不同的评估结果,以达到从评估角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旨在介绍和评价晚清法国来华传教士樊国梁的名著《北京:历史和描述》。评介从三个角度展开:褒贬皆有的百科书、虚实兼顾的信息库、教士眼中的社会图。结尾部分,试图探讨该书呈现出的这三个特点所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索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的哲学基础,认为这个基础就是他的历史哲学。阿隆主张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最主要行为体;认为大国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是国际社会难以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他不推崇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倡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在伦理领域是个道德怀疑论者。这些观点都可以从他的历史哲学中推导出。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甚至”和“连…也/都…”(以下缩写为“SZ”)是一对意义相近的词语,都可以表达一种“递进性添加”。所谓递进性添加指在连接词的作用下,本句表示的情况“高”于先行句所表示的情况。添加表示在先行句的句义基础上,“添加”上本句异项所负载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份有关英语专业本科生二外法语课程教学现状的综合调查报告。文章根据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二外法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要求与建议,并由此提出了高校二外法语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吴娟 《法国研究》2008,(2):53-59
细微主义作家菲力普·德莱姆的每一篇小短文都堪称是放大、放慢且精心雕饰的日常生活画,画中透露出的朴实、舒缓、温馨的生活气息令人向往,而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对待生活的从容与优雅尤其让我们感动。无数琐碎、不值一提的日常生活细节为何在他的笔下立刻变得生动、丰富而且富有情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歌曲与第二语言学习、歌曲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剖析法语歌曲在法语教学中重要地位,并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歌曲;同时以魁北克当红乐队Mesaieux的一首流行于当地的歌曲《Dégénérations》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上基于“五步分析教学法”,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入手运用法语歌曲,辅助法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