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辅导员的人格塑造,提高教育者的人格力量,是提高德育效力的重要途径.辅导员的人格具有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微观价值,促进高校德育发展的中观价值,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宏现价值.在辅导员的人格塑造中,应遵循科学性与方向性、系统性与针对性、长期性与连续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既要符合时代要求、面向现代化,又要面向未来.故大学人格教育要重视包括责任人格、知识人格、主体人格、创新人格、和谐人格等在内的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康化椿 《求实》2008,1(1):37-40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艺术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理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意义和内容,明确艺术教育在塑造学生和谐人格中的作用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是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艺术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理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意义和内容,明确艺术教育在塑造学生和谐人格中的作用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德育观念、德育功能和德育目标上的反映。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人格创新是针对传统人格的弊端及现实人格的缺陷而言的.理想人格的因素、创新者所必备的素质、党和国家的期望就是现代人才人格追求与人格发展的重要向度.追求卓越的人格志气是现代创新人才的首要特征,美德、美感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独立自主的勇气和能力是人格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的行为举止,是职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辩证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由于公仆主观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共同作用,公仆在人格方面出现异化现象,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塑造公仆人格已经成为时代迫切要求.塑造公仆人格必须从夯实制度基础、培养公仆文化和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格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人格特征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研究通过对武汉纺织大学学生人格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个体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只有加强对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在因素的调控,才能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和谐,从而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奕晶 《世纪桥》2009,(18):79-8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年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这种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年学生道德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道德能力及责任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郭奕晶 《世纪桥》2009,(17):79-8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年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这种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年学生道德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道德能力及责任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要倾注爱,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关爱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理解、欣赏、激励、信任学生。班主任若能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其追求,欣赏其亮点,激励其进步,信任其言行,将每个学生的人生价值调动到一个最高点,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那么班主任就有  相似文献   

13.
"人治"文化遗存与现代法治型人格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法治性是现代人格的重要特质之一.受中国"人治"文化积淀的影响,当代法治型人格的构建受制于经济与法治发展的客观进程、人格主体的主观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的局限.为克服以上难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现代法文化观念,培养自由、民主、平等、权利意识以及提高法治实效.  相似文献   

14.
陆玲玲 《党史文苑》2012,(10):69-70
现代人格培育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核心。只有重视现代人格培育,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提高德育实效性以促进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以生活德育对大学生施以现代人格塑造做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07,(5)
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变化也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具体说就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主体不自觉走向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主体自由和非理性,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主体自觉走向了20世纪末期一直到今天的人格边缘化、多样化。这一过程正说明了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正逐步地走向更加注重主体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和丰富多彩、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走进学生心灵,开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新境界,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研究领袖人物的人格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对邓小平的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求"道"精神的解读和分析,从而阐明领袖人物的人格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影响下,将其转化为自身需要,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中,道德内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实现内化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归宿。道德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他们良好的道德人格。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经过教育者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当其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由客体变为主体,道德教育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在21世纪的今天,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最为核心的教育任务之一。任何学科在教授本学科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把德育作为神圣的使命。因此,外语教育除了实现其根本目的,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之外,还应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外语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4,(1)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音乐可以传达多方面人文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20.
耿家林 《世纪桥》2014,(1):34-36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音乐可以传达多方面人文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