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小涛  罗素蓉 《求索》2012,(8):91-92
泛自由主义是20世纪中叶前西方传媒发展的主要理论,该理论强调媒体绝对的传播自由,最终导致了传媒业的无序竞争,并促成了传媒业公信力的下降,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由此而诞生。该理论认为:媒体的自由表达是一项带有义务性的道德权利。基于传媒社会责任理论,本文认为,传媒的自我担当是传媒社会责任践履的核心要义,政府他律与行业自律是确保传媒社会责任践履的制度之纬。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传媒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出版社等一批传媒机构在内蒙古的传媒业的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此外各盟市也有一批报纸、电台、电视台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传媒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王德 《前沿》2002,(8):110-113
我国传媒业在加入WTO的背景下 ,面临思想意识形态、体制改革、受众市场、传媒信息产业、队伍建设等种种挑战。面对挑战 ,关键在提高传媒工作者素质。要提高其理论认识水平 ;具备相应知识结构 ;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养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时尚类杂志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跨国传媒集团经营的报纸和杂志的实践来看,他们一般都将原材料供应、销售渠道、资本运营、后产品开发等与报刊运作关系密切的行业分工纵向整合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方便了集团运作,降低了交易成本。我国传媒业由于普遍缺乏纵向产业链的整合,对媒体经营的利润率影响不大,可喜的是个别时尚类杂志已经培育出自己的产业链,并在与跨国传媒集团合作中争取国外的版权,使时尚媒体真正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曾彦 《人民论坛》2010,(11):222-22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传媒业采用经济界盛行的企业集团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出现了一批传媒企业集团。本文以维亚康姆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内容、策略和战略、新技术的应用等,并得出其对当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传媒业采用经济界盛行的企业集团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出现了一批传媒企业集团。本文以维亚康姆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内容、策略和战略、新技术的应用等,并得出其对当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其世纪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改变着全人类的文明面貌。21世纪,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开辟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一、21世纪的科技革命趋势及其影响现代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量子理论、相对论、信息理论的创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地球板块构造结构模型、宇宙大爆炸假说的提出等,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标志着人类对物质、时空、信息、生命、地球和宇宙认识的新的纪元。20世纪百年科技发展史表明,科学的革命是技术创…  相似文献   

8.
王英 《群众》2008,(12):49-5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尤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传媒主体日益丰富,形成了报刊、图书、电视、电台、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传媒不仅开展经营活动,而且逐渐走上了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传媒经济也成为一种独特而且重要的经济形式。纵观我国传媒经济30年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传媒体制:历史沿革与发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体制是涉及政党、政府、社会与媒体关系的根本性制度安排。本文回顾了我国传媒体制建立、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不同时期我国传媒体制的特点,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我国传媒体制已形成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职能体制、经营体制、社会体制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制度体系。本文提出,在新形势下推进传媒体制创新,必须着眼于掌握媒体这一执政资源,促进媒体繁荣发展,从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历程来把握传媒体制的发展方向,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传媒改革发展的经验中获得启示,不断深化对党管媒体的理解,丰富领导和管理媒体的途径、办法,大力拓展媒体发展空间,形成有利于激发媒体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责任理论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理论,它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任何有新闻理想的记者和普通公民所期望的,但随着大众传媒产业化的加强以及媒介垄断进程的加速,在传媒巨头面前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传媒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社会责任论也只能仅仅作为一种理论期望被提及,它很难再回到其刚被提出时的那种喧嚣场景中去了。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