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数学被视为算术而遭鄙视 ,数学家的社会地位无法确定 ,从未形成以数学研究为专业的研究团体 ,注重形象化而没有建立抽象化的符号系统 ,神秘主义与数字崇拜合流。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从辉煌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学发展之我见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要谈中国数学的未来发展,先看一下我们的过去。我们中国人习惯讲自己很了不起。事实上,中国古代数学主要贡献在计算及其实用化。我们算圆周率算得位数很高,但是对数学理论没有系统化的研究,基本上抗拒几何学的逻辑结构和抽像代数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古代钱币上展现得绚丽多彩而形成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随着钱币的发展而发展 ,其发展轨迹是依次迭升的 ,而表现出美学思想和文化上的自然形式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近代科技革命之所以与中国无缘,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代中国注重政治伦理的探讨,而缺乏对自然本源的探索;注重实用科学而排斥科学理论的研究;没有充分认识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农抑商的政策束缚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曾经说过:“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也开始了数学的研究。”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证明恩格斯的这一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说来,天文学发展最早,随之而来的便是数学。数学从天文学中分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在古代中国,数学发展成系统的、专门的学科,是在两汉时期完成的。这一时期,产生  相似文献   

6.
孙晓喜  吕洋 《长白学刊》2023,(1):147-156
先秦乐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源头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先秦乐舞从依附于原始宗教的从属身份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文化功能,并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实践中,推动了先秦文化从“礼仪”到“礼制”的跃迁,在“礼崩乐废”之后,先秦乐舞又成为儒家创造礼文化的思想灵感。经过儒家思想改造之后,礼乐实践结构中先秦乐舞的原始观念与感性形式被扬弃,礼乐实践的思想性内容得以引入礼文化系统,并在儒家的思想探索中形成礼文化的独特形式与鲜明风格,从而使先秦乐舞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中,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特殊的文明样态与特有的文化形式。先秦乐舞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先秦乐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与社会功能,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源与社会形制的演化脉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中国古典诗学张家钊中国古典诗学包括古代诗论、文论、乐论、以及小说理论和戏曲理论,它源远流长而内容丰富。从先秦时期《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这一著名的诗学纲领,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国古典诗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古代...  相似文献   

8.
古朝鲜族源神话与古代朝中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朝鲜族源神话与古代朝中文化关系陈蒲清古代朝鲜民族,是由很多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历史融合而形成的。中国古代把渤海沿岸直至日本列岛的广大地域,称为东夷区。古朝鲜属于东夷的范围之内。古朝鲜族大致可分南北两大支系。从辽河流域东北至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一带,属于北...  相似文献   

9.
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皆源于西方,其理论体系主要服务于当时国际政治关系的运作。作为一种理论,在之后的学科体系建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梳理并分析两者的内涵、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厘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范式。事实上,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只是没有将其概念化,究其理论,二者类同。政治地理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理区域与政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政治过程在地理环境中的具体反应,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研究中,其本质理论等同于地缘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在思想和理论方面,主要体现在国际、国家和地方三种尺度上。正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政治地理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中国政治地理学深化权地秩序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0.
张烁 《求索》2008,(11):126-128
合法性话语形成了中国人对理想政治秩序及其实现方式的基本看法和信条。其中在对政治的理解、政治的组织核心、政治的结构以及运行等若干方面,古代中国人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法性信条。同时.又因为合法性问题关注的核心就是国家权力,所以历史中所形成的合法性信条,往往会通过对一国权力观念的型构作用,而最终影响到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权力的框架体系。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国家权力文化,很大程度上与政权意义系统的构建特征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孙和平 《人民论坛》2013,(8):209-211
中国传统教育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用文化的视角从其产生的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增进我们对当代教育性质的探索与开掘,也对当前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数学曾经一度辉煌,有很多成果是西方望尘莫及的,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数学全面衰落。本文试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科学内史和科学外史两方面来分析中国近代数学全面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形成,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它对巩固皇权、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打击官僚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长期演进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制度特点与相应的制度体系,本文对此加以梳理,无疑会对我们今天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监察制度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但尚未产生专…  相似文献   

14.
“四时”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时间形态,是中国古代国家政体、社会生活、农事活动和谐有序运转的基本时间依据,其理念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气”)理念密切相关。要探讨“四时”形成的理念背景,必须深入挖掘“道”“气”以及“阴阳”“四时”“万物”几个概念之间的生发、化生关系,深入探讨“四时”的基本概念、来源形式、表现形态、承载形式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雨平 《求索》2007,(11):194-196
儒家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占支配地位,而且自汉代以后,成为整个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共辜的精神财富。日本汉诗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延伸,儒家重政治功利的实用主义文学观深刻而持久地支配了日本汉诗的创作,形成了日本汉诗迥异于和文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立法解释与法律相伴而生,并在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立法解释颇具研究价值。其主要特征可从主体、多样性、特殊功能性和客体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由此可展示中国古代立法解释的初步轮廓。  相似文献   

17.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形成的标志陶用舒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上,湖南一直没有出现过有影响的人才群体,检索各种人物或人名词典,属于湖南籍的名人,更是寥若晨星。而跨入近代以后,湖南人才迭起,真正形成了“惟楚有才”的兴盛局面,一个接一个的人才群接踵而起,成就为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和当代边界问题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开展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研究,有助于对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而面对动荡多变的当今世界,中国边疆史地工作者更应该直面当代中国边界的诸多问题,通力合作,进行创造性、超前性研究。并提出在研究中必须注意处理好研究客体与从属的关系;研究与决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古代治安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从古以来都是国家机器的行政职能。在古代,保卫皇权、保卫私有制是治安任务的核心。随着国家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和政权建设的发展与强化,中国古代治安呈现阶段性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强力的粘因保障作用。作为理论形态的古代治安,以古代国家的治安事业和治安成就为其阐释对象。对中国古代治安的理性扫描有三个层面。第一,法理层面:指国家的治安思想、治安法理、治安方略的理论基础。它为历代治安定向定性。第二,体制层面: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安全机制和国家行政体制基础上的治安体制。它研究的是国家警治禁卫安全力量的组合配置方式与运作模式。第三,操作层面:指历朝历代的治安法规建设和治安业务的实际展开,以及所采取的治安措施、经验积累和实际收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毛泽东人生观的确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其中也包含着青年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能动改造。他立志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对传统儒学“内圣外王”人生价值观的扬弃。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求实务实思想促成青年毛泽东形成求真务实的人生准则。他的尚动求变、斗争造反的思想和个性的形成,既是时代要求的产物,也是对明清之际实学派“主动说”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