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育权之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人格权而非身份权。所有的自然人都平等地享有这种权利。它的内容包括生育的自由、不生育的自由以及选择生育方式的自由。生育权的实现以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为基础并有相应的救济机制,但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有关夫妻生育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权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是夫妻共同享有的权利。但生育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生育权不等于生育自由,夫妻任何一方在行使生与不生的权利的时候,必须尊重对方的生育权。在夫妻双方在生育权的行使上无法达成一致时,法律侧重于保护女性的权利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3.
生育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该权利并非绝对自由的权利,而是受到法律限制的权利。中国背负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有效控制人口的手段是实施人口计划生育的法律制度,而中国人口能否得到控制与管理取决于生育权利的正确行使。生育权滥用是破坏人口生育管理制度的违法行为。本文从生育权滥用的理性分析入手,寻找生育权受限制的理论依据,指出禁止生育权滥用的有效对策。以期达到改变人们生育观念,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堪忧、国家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目前,赞同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学者居多,但是,一些反对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的观点并未得以全面、系统透析,其科学性存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陈祥健研究员《质疑“单身女性生育权”》一文的观点。其认为,若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将带来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孩子的公平问题无法解决,二是无法保障单身男性和单身女性平等地享有生育权,三是不利于单身女性所生子女成长、有碍单身女性自由结婚。这些观点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与《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相悖,子女享有法律上的双亲之权的观点无法律依据,二是单身男性与单身女性生育权不能平衡的说法有失偏颇,三是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不利于该类未成年人成长和有碍单身女性自由结婚的认识,于情于理于法都不符合。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初探     
生育权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实践中遇到纠纷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生育权是指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和生育子女数量的权利。侵犯生育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育权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生育不再是婚姻家庭的主要职能,生育技术的进步给人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育方式可供选择,生育就由种族繁衍的义务变成个人的权利。虽然女性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生育的联系依然紧密,但男子作为生育的主体,也应该享有生育的权利。笔者试图从分析生育权的性质入手,就生育权的行使、生育权的侵犯与救济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生育权是一种人格权,自然人所固有、必备和与身俱来的权利,在现代夫妻别体主义的立法模式下,夫妻享有独立、平等的生育权.为谋求共同生活,夫妻双方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达成生育或不生育的协议来行使生育权,违反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对夫妻生育权冲突确实无法调解时,法院应判决准予离婚,从而排除生育权实现的障碍;隐瞒无生育能力和长期使用避孕措施致使对方错过生育良机以及与他人通奸生育构成对生育权的侵害,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对生育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育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具有普遍性、平等性的人格权。妇女生育权说、夫妻生育权说均存在局限性。生育权的行使发生冲突时 ,应优先保护女性的生育权。生殖技术的运用是生育权实现的重要方式 ,不能一概否定 ,而是应通过立法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益凸现的生育权纠纷引起了人们对生育权问题的高度关注,但我国现行法律对生育权的规定尚不全面,在该权利的性质、主体及侵权行为的范围等问题上学界存在诸多争议。生育权是一种身份权,其主体应限于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其内容应包括生育请求权、决定权、知情权和生育方式选择权等。  相似文献   

10.
男性生育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育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话题 ,然而基于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 ,以及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人们对生育权的讨论和关注大多集中在妇女的生育权上 ,对男性生育权问题研究得很少 ,甚至予以否认。但从我国法律及国际法精神看 ,男性生育权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生育行为能力受生理、伦理等因素的限制。在特殊情况 (婚内、单身、被监禁 )下 ,仍应保障男性生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权”与“人身自由权”密不可分,公民人身自由权只能是由公安机关按严格的执法程序执行,体现了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对人身自由权的保障;需要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时。也必须由公安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目前,公安执法中还存在不履行法定职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现象。需要在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期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鉴于传统的权利本质学说均无法全面的指出权利的所有特征 ,对于权利本质之研究采要素解释学的方法较为合理 ,研究权利之本质实际上就是确定何种要素为最核心、最基础之要素 ,就是确定权利概念的中心词。私权之最核心和最基础的要素应为自由 ,这是由私权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所决定的 ,私法建构之权利本位要求私法建构应以自由为本位  相似文献   

13.
恶搞现象之法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成了2006年中国最流行的词汇。从法律的角度审视,恶搞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这一宪法权利的一种具体形式,国家应当保障公民以恶搞这种方式充分行使言论自由权;同时,公民不得以恶搞的方式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恶搞作品不是著作权法规定的演绎作品,而是滑稽模仿作品,它不侵犯被恶搞者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自由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部媒体国家化的现状 ,使得我国新闻自由权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对新闻自由权权利结构的分析表明 ,我国并没有真正实现完整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权。应当加快制定《新闻法》 ,同时确立事后审查等制度。  相似文献   

15.
蚁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却在理论界遇冷。很多人学者认为蚁族是自身缺陷造成的,不是第四大弱势群体,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公民的平等权与自由权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导致现实中出现了太多的不平等和不自由,才是蚁族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蚁族属于第四大弱势群体,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其平等与自由权。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治要求行政主体对行政权予以合理配置 ,对行政权的运作进行有效的规范 ,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在行政法治过程中 ,应正确理解公民权与行政权 ,法与行政权的关系 ,准确把握依法行政、政府守法、程序正当、责任行政、司法审查等构成要素 ,并充分体现自由、民主、效率、公正和秩序等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曹艳春 《工会论坛》2002,8(3):18-19
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 ,它是指人们有权了解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它包括的范围很广 ,如对有关的个人信息 ,对社会出现的新鲜事物 ,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有了解的权利 ,劳动者的知情权也是其内容之一。应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弱者 ,给予劳动者较多的知情权 ,以便实现其劳动权。知情权的行使要有限度。  相似文献   

18.
抵押权的附随性为抵押的传统属性,但抵押权独立化已成为明显的趋势。在抵押权的独立进程上,可依抵押权独立性由低到高将其分成三种形态,最终抵押权获得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抵押权的独立化是经济动因决定的法运动,有客观必然性,我国应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