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开始显露坍缩征兆。然而,美国仍然保持着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其内政外交政策选择一直具有全球性影响。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特别是对华发动极限施压性的"贸易战"和战略竞争,使中美关系发生严重倒退。特朗普政府随心所欲、极端强硬的执政风格,不仅招致很多国家的激烈批判和反对,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巨大争议。美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尽管现任总统特朗普仍然没有承认和接受败选事实,但美国政府更迭已经无可逆转。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我们将如何应对美国因政府更迭而发生的政策调整?为加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前瞻研究,2020年11月5日,本刊编辑部联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等单位召开了"美国大选后的世界格局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10位专家做了会议发言。本刊选择其中3篇和另外1篇投稿摘要刊发,希望能够促进对美国新一届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姜扬 《东北亚论坛》2021,30(1):19-23
美国"印太战略"的实质是平衡和抑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日益提高的影响力,企图打造一个遏制和反对中国的同盟.特朗普政府实施"印太战略"严重激化了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严重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大选以特朗普连任失败而告终,拜登政府必将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内政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亚太或者"印太"战略、美国"印太战略"将走向何方?本文将在此展开一些展望分析,并提出中国的战略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吴心伯 《国际问题研究》2020,(2):20-32,134,135
特朗普政府谋求从根本上重构中美关系,重置对华政策的前提与目标、框架与内涵、手段与方式,其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涉及面广、颠覆性强,严重削弱了中美战略互信,破坏了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扭转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摩擦与动荡,使两国走向对抗与冲突的风险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重构中美关系的努力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这使其实现对华政策目标的能力大打折扣。随着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美国对华政策还将出现新的调整,中美关系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可塑性。对中国来说,以稳健的实力增长为支撑,以合理的利益交换为出发点,以适合时代潮流的对外政策为工具,致力于塑造良性竞争、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是当下和今后对美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进程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基本共识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威胁与挑战,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是当前头号威胁;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并以美国的信念、原则改造世界.在具体议题和对外政策模式上,两党候选人分歧明显民主党主张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朗直接谈判,共和党主张美军继续留在伊拉克,强化对伊朗的多边制裁;民主党强调通过加强联盟、运用多边合作方式推行美国外交政策,挽回美国的国际形象,共和党则突出重振自身军事、经济力量的重要性,维持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风格.在本次大选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华政策方面仍将保持"沉默状态",中美关系也不会列入下届美国政府最紧迫的对外关系议题.  相似文献   

5.
2016年美国大选在世人面前彻底暴露了美国内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及其民主制度的虚伪性,极大地动摇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即霸权)地位。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内外政策不仅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冲击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这些主要体现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将受到较大冲击;军备竞赛或重启,核不扩散机制将遭破坏;修正盟国政策将使盟国的离心倾向增加,美国与盟国的凝聚力进一步下降;美俄关系缓和,拉俄遏华意图明显;中东局势或出现新的动荡;特朗普的减税加息政策或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中美关系将在台湾、南海、经贸和朝核等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但两国发生严重对抗或重大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高科技利益集团是美国新近兴起的一股政治力量,代表高科技产业界利益诉求.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超的政治传播技巧,该集团已经快速成为美国政治生态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开始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并在本次大选中表现积极.高科技利益集团已经并将长期在中美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小心应对其对华诉求与利益矛盾,将它逐步发展成中美关系中的新一股稳定力量.  相似文献   

7.
2000年美国大选经过一场闹剧式的混乱,终于尘埃落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成为21世纪美国第一任总统.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大选结果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21世纪中美关系的前景会怎样?本文对以上三个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作了述评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智库与美国政府关系的现有研究中,智库影响美国某届政府政策的方式主要发生于总统胜选并组建政府团队以后,但从智库影响美国政府政策的现实情况来看,在新政府组建以前就通过参与前期政治运作建立与新政府的密切政治关系也属于智库影响政府政策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传统基金会在军事预算政策领域对特朗普政府的影响为案例,说明智库是如何通过前期政治运作来影响美国政府政策这个尚未被学界所重视的影响方式.传统基金会通过提前协助确定特朗普竞选团队的防务政策议程、提前为政府做好人员储备、协助竞选并参与下届政府成员遴选,多举措并举为其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军事预算政策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同时,本文试图打开智库对政府进行政策营销这个过程"黑箱",以传统基金会《美国军力指数》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营销为案例,从营销时间点选择、营销观点的具体程度、与政府人员的亲疏程度、营销者的专业信度以及营销力度五方面详细阐述传统基金会对特朗普政府进行政策营销的具体方式与营销技巧.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和中东政策调整的产物 ,这次调整既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新保守主义势力上升等现实因素 ,也有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迁等历史动因。美国虽然在伊拉克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 ,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重建却面临严峻局势 ,这种局面又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以伊拉克问题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是今年大选的一个主要议题。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小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不仅对这次大选有直接影响 ,而且影响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乃至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双边援助国,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回归对外援助政策传统,相比特朗普时期进行了明显调整,主要表现在:提升对外援助的政策层级,增加政策效力;增加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加强资源保障;强调对外援助的价值观属性,突出意识形态色彩;重视对外援助的多边渠道,发挥规范性力量的作用;调整对外援助的优先目标,加强援助议题设置。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统筹了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议程,通过加强意图与能力、目标与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内外影响初步显现:大幅提升对外援助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力促全球国际援助的战略化、政治化、工具化趋势,并推高全球发展合作领域的对抗性风险。但受制于对外援助“内顾”倾向、美国国内矛盾激化、舆论严重极化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无法完全实现其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美地区历来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长期以来,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在拉美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公开祭出“门罗主义”的旗帜,大幅度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展现出更公开的干涉行径、更浓厚的利己色彩、更明显的分化企图和更强烈的排外取向,意在将拉美打造成一个政治上亲近美国、经贸上依赖美国、安全上不威胁美国的“后院”。短期看,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拉美的掌控有所强化。但长期看,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并未完全纾解,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甚至存在进一步被激化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拉政策的调整还加剧了大国在拉美展开战略博弈的风险。特朗普政府的拉美政策如何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美拉关系如何变化,这些课题值得中国学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United States has critic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of the Mugabe regime, and has attempted to raise the Zimbabwe issue i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hus creating a point of potential conflict in Sino-U.S. relations.China diffe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n this issue not because of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economic sanctions and political pressure, but,more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the Western conception of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S. and Chinese strategies in Africa. The polic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Zimbabwe issue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struggle between two powers in Africa. In the short term, however, it is the Middle East that will continue to preoccupy U.S. foreign policy, and Zimbabwe will not become a major flash point in Sino-U.S.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When a new President is ele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thing analysts do is define that President’s grand strategy; yet, naming Donald Trump’s grand strategy was a difficult task as his pre-election speeches often contradicted traditional US foreign policy norms. Trump’s ambiguous grand strategy combines two US foreign policy strategies: nationalism in the sense that his preference is for unilateral policies prioritising American interests, and a traditional foreign policy approach, as seen in the moves taken against China and Iran. Surprisingly, this grand strategy unintentionally contributes to cooperation in Eurasia, as actors like Russia, China, Turkey, Indi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continue to try to balance the threa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stead of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while smaller countries are reluctant to challenge the regional powers due to mistrust towards Trump.  相似文献   

14.
On September 21, 2005, the Deputy Secretary of the United States Robert B. Zoellick in his speech at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pointed ou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grees that China is taking a peacefully developing path and it's a successful way of opening and joining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at "'no other newly emerged power has ever taken." Zoellick emphasiz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encourage China to be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 If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ake the strategic interest into consideration, Zoellick's speech will definitely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ino- U.S. relations 'future.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以及甲流感等新发和复发传染病危机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促进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是当今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美国曾经在全球卫生安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未形成清晰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政策。美国于2019年5月首次发布《全球卫生安全战略》,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全球卫生安全政策正式出台。该《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以应对传染病威胁为核心,呈现出了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全政府"路径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负担分担""美国优先"和反多边主义的思维。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各国已成为"因病相依"的全球命运共同体。有效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需要全球多边主义,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与全球卫生安全的实现之间存在张力。特朗普政府的上述思维不仅侵蚀了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建构所必需的国际政治合作基础,也恶化了全球卫生安全的融资体系,因此对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Orbis》2021,65(4):599-617
Religious identities based on both religious tradition and religious commitment have been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in domestic U.S. politics for several decades, but the assumption remains that such identities are mostly unrelated to foreign policy.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domestic political incentives to expand the culture wars have combined with other trends, including the increasing use of unilateral executive power in foreign policy,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policymakers increasingly are tempted to make foreign policy based on domestic political incentives. Three case studies are highlighted: the “Mexico City” policy requiring foreig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receiving U.S. aid money to pledge not to provide or educate about abortion, moving the U.S. embassy in Israel from Tel Aviv to Jerusalem, and efforts in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ban travel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majority-Muslim nations.  相似文献   

17.
After Biden took office,the United States,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main framework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Southeast Asia policy,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ts strategic input in Southeast Asia to exp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ooperation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First,consolidate its diplomatic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8.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Popu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several trends in recent years, has brought about new risk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Combined with the "China threat," it heralds profound adjustments in Washington's foreign strategy and its China policy, with a tougher stance toward China becoming a "new normal"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integrate its domestic policies and diplomacy.  相似文献   

20.
韩国认为,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深受日本安倍政府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在于拉拢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区域内的国家共同围堵中国。由于这个反华企图,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等,导致该区域内其他国家不愿完全追随美国,所以特朗普任内很难落实"印太战略"。在此认知和判断下,2017年5月上台的文在寅政府开始明确拒绝支持"印太战略"。随着美国白宫、国防部和国务院相关报告的出台,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意志日益强烈,要求韩国参加"印太战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韩国越来越需要美国协助解决朝核问题和调解韩日矛盾,再加上中韩关系逐渐恢复,所以韩国最终决定用其"新南方政策""对接"美国的"印太战略"。韩国一再强调,此举不是"加入印太战略",而是以东盟为中心,仅围绕经济、治理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在寅政府的"均衡外交"理念和扮演"桥梁国家"角色的愿望。今后韩国如何进一步回应美国的要求,主要取决于未来韩国政权的性质、拜登政府推动"印太战略"的连续性,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等。但无论未来内外形势如何变化,韩国都会认识到中国和中韩关系的重要性,而不会一边倒地完全参与到旨在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中去,而是有选择地支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