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宪政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庆奎 《新视野》2005,2(1):48-51
宪政一般是指以宪法和法律限制公权、保护私权的制度安排。宪政体制一般是指以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权力控制、权力分立、司法独立、保障人权的制度架构,它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与公民的制度安排及相互关系中,以及政党制度安排及党政关系中。宪法与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中国,正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思想的指引,朝着宪政的方向努力。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首选目标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按照宪政体制的要求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宪政体制与人大制度的接轨。其基本方向是: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权力的关系,培养宪法至上的观念和宪政意识,完善选举制度和实行竞选,以及保障公民权利、建设有限政府和实行司法审查等。  相似文献   

2.
“活着的宪法”——美国宪政制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宪政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进路首先,分权制衡和联邦制是美国宪法的横向纵向权力配置原则;其次,违宪审查机制是美国宪法的生命之源;最后,维护人权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和旨趣。分权制衡、联邦制与违宪审查机制这些法治之网是以维护人权、自由和平等为己任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3.
只有通过司法化,宪法的效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宪法司法化的直接意图在于立宪权和司宪权的分立,限制、监督、抗衡和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最终目的是有效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实际上只涉及宪法的适用性问题,该案实际上是以宪法私法化的途径达到了宪法司法化的目的.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和解释不具有直接的司法适用性,立法机关解释体制违背了"任何人不能作为自己问题的法官"这一原则,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宪政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设立违宪审查制度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子林 《理论学刊》2006,(11):94-95
所谓宪政,是指由宪法性法律或宪法性惯例确定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职责权限、活动规则,旨在保护公民权利,并由制度保证宪法得以实现的状态。宪政必然涉及到两种关系:(1)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关系;(2)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政的主要矛盾。宪政主义意味着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中对政府进行法律限制,在被治者的权利与自由和政府的有效运作间谋求平衡。但是,宪政的主题必然在逻辑上涉及到合宪性审查的主题,这是违宪的司法救济手段,也是宪政的制度体…  相似文献   

5.
依宪执政作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宪政发展的客观要求。关于宪政,它是以宪法为前提,以人权为目标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过程。宪政的基本前提是宪法。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宪法是真正宪政的前提和起点,一个现代国家的各项其他制度和程序都要经由宪法来规定和确立。宪政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人权。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违宪审查制度之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霞 《理论学刊》2001,(6):48-49
当今中国 ,“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正式载入宪法 ,获得了崇高的宪法地位。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依宪治国 ,即以宪法为依法治国的首要法律依据 ,依法治国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进行。因此 ,要最终达到法治的目标———体现法律权威 ,实现法律统治 ,其关键是确保宪法的实践 ,把高高在上的宪法变为现实的宪法 ,真正体现宪法的权威性。为此 ,现代国家大多相继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体制 ,以便随时监督宪法的适用情况。那么 ,中国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违宪审查体制 ,从而最佳地实践宪法 ,这是我国宪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 ,…  相似文献   

7.
宪政制度是一切民主国家追求的目标,宪政制度的实现需要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宪法是国家实施宪政的承诺和宣言,树立宪法的权威是实现宪政的关键。但宪法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尚未得到真正确立,原因何在呢?一、宪政观念的迷误宪政观念的核心是权利与权力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宪法则是这一关系运动过程的反映。对权利、宪法、权力序列的准确认识,能够正确诠释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这也关系到宪政制度建立和运行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进宪审查制度是纠正和制裁进宪行为,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法尊严的制度。通过实行进宪审查制度,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符合宪法规定和人民利益的目的。我国的进宪审查制度还有待完善。本文对我国进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进宪审查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宪政以宪法为设计蓝图,通过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来实现政治的民主化、实践政治文明。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方式,在宪政框架下发展、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对于我国宪政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11.
违宪审查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有明文规定,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致使违宪审查制度缺乏有效性的保障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为了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尽快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靳力  段秀卿 《奋斗》2004,(5):51-52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诞生,以宪法的方式确立了我国基本的宪政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重要原则,为后来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推行宪法政体是世界法制建设发展的趋势 1、宪政是民主的政治,民主是宪政产生的根源和基础 宪政制度近年来一直是宪法学界研究的热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宪政》中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宪法同宪政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  相似文献   

14.
张晓群 《唯实》2005,(6):54-56
“宪政制约民主”只是一种假象。宪政与民主是高度一致的,美国的宪政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尊重宪法、遵守宪法,首先应当尊重、遵守宪法所确认的民主程序。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制度就一直有着宪法的规范渊源,它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议行合一"理论是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宪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理论体系是人大监督司法的主要宪政理论渊源。人大监督司法的同时尊重司法独立,是当代中国宪政的制度设计,也是宪政运行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6.
英国宪法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孝锦 《世纪桥》2007,(4):92-93,97
宪政制度是当今世界政治学界普遍推崇的政治制度,追溯其本原实际是出于英国政治智慧的积累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英国宪法诞生发展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分析,揭示宪政最真实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张正德 《探索》2002,2(6):12-1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与“八二宪法”的内在联结点,邓小平理论的民主法制理论就是中国现行宪法的灵魂;邓小平理论对“八二宪法”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宪政在中国,路途坎坷而又前途光明,我们的任务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制度就一直有着宪法的规范渊源,它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议行合一"理论是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宪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理论体系是人大监督司法的主要宪政理论渊源.人大监督司法的同时尊重司法独立,是当代中国宪政的制度设计,也是宪政运行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9.
吴抒 《党史博采》2005,(6):72-76
宪政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原则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揭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之路:坚持和发展宪政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党接受人民通过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制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和中国走向宪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立法法》多处涉及合宪性审查制度,丰富了合宪性审查的理论内涵,使其具备了审查主体特殊、审查对象广泛、审查内容全面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以及宪法监督、备案审查的自身特点,可以证得合宪性审查是宪法监督的具体措施;合宪性审查与备案审查呈双线并行之状,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宪法监督与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是总体和部分、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