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统筹兼顾是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提升和总结,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兼顾是指在工作指导上要统一筹划,平衡各个发展环节,协调各方面利益,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统筹兼顾方法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统筹兼顾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指导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统筹兼顾等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统筹兼顾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从公私兼顾到统筹兼顾,从经济政策到经济指导方针,再发展为方法论。认真研究建国初期党关于统筹兼顾理论的成功实践与发展,对于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无教益。  相似文献   

4.
统筹兼顾是指在工作指导上要统一筹划,平衡各个发展环节,协调各方面利益,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统筹兼顾方法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统筹兼顾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5.
统筹兼顾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将其自觉地提升到一般方法论的层面,就是统筹兼顾方法论。统筹兼顾方法论既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特性,既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又成功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代表作,体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而这两篇文献所着重阐述的一个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征程。历经40年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牢牢把握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实践思维和人民至上思维。1.坚持辩证思维,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辩证思维,集中体现为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原则有:坚持正确方向与道路的改革开放原则,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原则,改革发展稳定协调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以人为本的改革开放观原则,改革开放过程论的方法论原则,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保障村民自治权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而村民自治权的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的村民自治权保障实践中,应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重要物质基础,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以统筹兼顾为方法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统筹兼顾发展方法论的整合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兼顾”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论,它奠基于毛泽东思想,发展并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杨先农  黄家周 《理论学刊》2012,(5):69-73,128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的方法论源泉.统筹兼顾是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和充分运用的方法.在建设和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应着力统筹兼顾资金、技术、物力、人力等要素以及不同单位、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等各方面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守正创新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其中凝结着一系列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等命题。在对两个大局的统筹兼顾中,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体现了唯物史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人民为主体开创了“大”逻辑的系统性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的大历史观强调要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以积极的历史担当、坚定的历史自信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握历史大势共创历史伟业。通过对习近平的大历史观的唯物史观溯源,有助于准确阐明其原创性贡献,进而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贡献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样本”提供根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12.
张云飞 《理论学刊》2012,(4):85-89,128
统筹兼顾,是事物所具有的整体和部分、均衡(平衡)和非均衡(非平衡)的辩证法在发展观上的具体运用和在方法论上的创造性发展,也是我国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提升.它不仅具有明确的生态指向,而且具有直接的生态价值.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将统筹兼顾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邓小平就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其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观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兼顾,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新的阐述对全党全国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是我党在又一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世界观,而且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它提出的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创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灿烂光辉。梳理、归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方法论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实事求是"与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领航中国发展;以远大的革命理想与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中国梦的实现;以"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双重举措推进中国发展;以矛盾分析法与统筹兼顾思维方式科学处理改革中的各种难题;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推动社会发展;在强调历史与现实统一中提高执政水平。这些方法论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又把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方法论思想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是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从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来看,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从科学的价值理念来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多维度的发展理念来看,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从统领全局的科学方法来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8.
“统筹兼顾”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论,它奠基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于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集大成于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9.
“统筹兼顾”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论,它奠基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于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集大成于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20.
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理念、资源配置等决定政治认同的关键因素都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决定意识形态建设效果的核心要素。在当代中国进行政治认同建构,必须尊重意识形态发展和建设的基本规律,恪守人民至上立场,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不断提高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