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正> 关于观念文化的属性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只注重其阶级性、民族性,而忽视其社会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新研究“观念文化的社会性”尤为必要。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因而观念文化具有社会性。所谓观念文化的社会性是说:观念文化的产生及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观念文化一旦产生,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作用于社会,但归根到底要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观念文化社会性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延续性、突变性。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  相似文献   

2.
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经营管理及领导决策等方面随之也将发生深刻变化。一、人们的观念总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由所处时代的实践方式、生存方式所决定。在知识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有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它是全球性的;其二,它的组织是分散的,它起促进开放的作用;第三,它的基础是知识,在知识基础上的经济世界里,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有关企  相似文献   

3.
从非哲学的即社会实践的意义上来讲,观念是指人们对实践对象的存在、领域、环境、机制和运动过程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盼结果。”(《辞海》第1128页)。它以相当稳定的形式存在于具体实践着的人们的头脑之中,故观念正确与否,对于人们实践行为的正  相似文献   

4.
法治观念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法治观念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法治观念是客观的法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是人们关于法律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是人们重视、遵守和严格执行法律制度的一种思想意识 ,是人们对法律实践的一种能动反映和内在自觉。它表达了人们对法治的理解、把握和评价要求 ,标志着法治的精髓已深入到人们心理结构的底层 ,沉淀为人们的心理素质并以稳定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 ,是指治理国家依照法律制度而不依靠贤人政治 ,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按马克斯·韦伯的观点 ,治理国家的模式有三种 :远…  相似文献   

5.
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又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这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存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今,人们的思想很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出来,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  相似文献   

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前提,我们在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思想观念的变革,切实转变资源观念、创新观念、管理观念、科技观念、节约观念。  相似文献   

7.
法律观念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法律的认知、态度以及理念。宋代人的法律观念无论从普通百姓还是士大夫甚至到最高统治者都与以往不同,人们知法、讲法、用法,造就了宋代别样的法制,达到中国历史上法制的顶峰。就此现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国家政策的适时调整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统治者重视、民众思想观念转变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社会变动大,利益调整涉及面广,在思想观念上,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禁锢和划一的状态转向多元、多层次的状态,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义利观念也受到很大冲击,处于一种飞跃性的变动时期。那么市场经济是怎样影响道德观、义利观的,以及这种影响涉及到什么范围,应如何评价这种影响,笔者以为这是必须首先要探讨的问题。一 从宏观上,由市场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是社会历史的进步,因而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较之自然经济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必然是历史的进步。因此,由于目前存…  相似文献   

9.
论观念创新     
一观念创新的科学内涵观念创新是一个自我否定、超越的过程,既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又要超越已形成的利益和习做法。观念创新往往和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它最突出的标志是具有新颖而独特的社会价值。“新颖”是指打破常规、冲破障碍,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独特”是指探索的求异性,就是关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观念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现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不断创造新的思想观念,指导人们去解决别人所未能解决的问题。观念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合适的环境,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全面改革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突破一系列僵化观念,是极为重要的。没有成功的观念变革,社会改革就将步履维艰,或者得而复失。这是全部历史证明了的道理。当前人们对观念变革(或更新)的要求,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然而观念的变革是复杂艰巨的工程。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其间三十个春秋,对旧观念的冲击是够猛烈的了。地覆天  相似文献   

11.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会有诸多的困惑,就像没有目标的人处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要想预测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向,就要关注今天人们的思想倾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代际观念研究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它从认知、情感和价值选择、群体结构上去进行分析。80后的一代是在大转型的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经历和政治观念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对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看法和信念,是固着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定势,它直接支配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转变观念,以观念指导其行为,是加强合作,不断提高师生水平的重要一环。教师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这是当今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其实,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让他们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势能,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师观念的转变,也是实现创新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激励思考、交换…  相似文献   

13.
王洁钢 《桂海论丛》2001,17(4):74-76
在西部大开发中 ,观念转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章指出观念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是社会化的产物 ;在形成观念之后处于相对的滞后状态 ;分析观念的多层次形式 ;阐明观念转变多维度视角,致力于寻找从不同侧面来解决观念转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机构改革不仅是对体制的改革,而且也是人们观念的一场革命。作为政府行为主体———人的思想观念在政府机构改革这一根本性转变中,起关键作用。在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的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必须进行变革。正确的思想是实现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正确的思想又来源于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邓小平同志人才人事理论是我们在政府机构改革大潮中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理论基础。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党政分开,第二步是权力下放,第三步是精简人员”。并深刻指出:“精简机构是一…  相似文献   

15.
是什么原因和动力推动了人们观念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其中作为在社会发展中起特殊作用的干部群体,他们的发展理念、思想观念演进的动力又来自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转变思想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许多实践都是围绕着转变思想观念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转变思想观念的特殊功能。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通过三个渠道来完成的:一是环境的熏陶,二是实践的影响,三是教育的结果。在三个渠道中,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公共安全事务管理是一项产生极早且在任何国家和社会中都必不可少的专门性社会工作,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要保证。伴随着公安管理的历史实践活动,人们对这一工作的性质、功能、对象、内容、形  相似文献   

18.
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行动。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已纠正了许多“左”的、错误的观念;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了一系列观念的变革。在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中,要打破过去僵化的模式,改革已不适合新情况的做法,首先要改变人们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用新的眼光、新的思想去对待新的情况、新的事物。使人们改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观念的变革发生在很多方面,本文仅简谈一下政治经济学方面一些观念变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创造》1994,(1)
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观念变革我们的经济体制的观念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就必须有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变革和革命。一、思想观念变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抛弃对社会主义不切实际的认识,弘扬生产力标准。首先离开生产力你准去看待社会主义、必然使我们的认识误...  相似文献   

20.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人的观念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改革作为一场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与精神状态的伟大革命,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现时代的思想解放典型表现为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从历史发展看,人的观念现代化正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从实践进程看,人的观念现代化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解放。从理论基础看,人的观念现代化夯实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