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们有一个调研,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参与过集体行动,会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权利等?有意思的是,答案往往不是"有"或"没有",而是对方会很警惕地说,我怎么会干那些事情,我可是良民,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人们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中国曾被视为"刁民"。从"刁民"到"公民参与",是理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陆昱 《前沿》2009,(10):41-44
迄今为止,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制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 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四种权力制约模式并没有解决权力的滥用问题,其本质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只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是基于公民权利的部分出让(让渡)并以订立契约的形式进而形成的。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之目的和归宿仅在于保障公民权利,并促进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因此,公民权利的"权力"对于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先性,只有以制度的方式承认、维护、彰显和落实公民权利的"权力",才能最终解决如何有效制约国家(政府)权力这一理论和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3.
李文  杨涛 《理论月刊》2010,(10):114-116
著作权侵权行为立法模式变革是我国著作权立法完善的理性选择。我国著作权侵权行为应比较借鉴各法域立法模式以反思我国现行立法模式的缺陷及成因,进而抽象出"概括性规定",改造现有"具体性规定",批判性地建构概括式和列举式并举的二元立法模式,整合现行民事与行政救济路径下多样化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类型,达致著作权侵权行为立法逻辑规则与认知结构、技术功能与制度效应的双向互动和契合。  相似文献   

4.
要想真正使公司董事等高管积极实施"利他权",在我国不仅要树立和普及"公司利他权"之"价值理念";在《公司法》方面还应明确规定"公司利他权"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条款"、"抽象性目的条款"、"一般权利和具体权利",更应明确规定董事等公司高管之"商业判断规则";再者,还应不断完善相关"公司利他权"方面之其他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及行为,并辅之以其他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崇礼 《青年论坛》2010,(6):121-123
《景公疟》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的一篇。作为重要的出土文献资料,《景公疟》一出土即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对其内容进行过很热烈的探析。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景公疟》的疑难字词和文句作进一步的解释和疏通,希望对更好地理解文意有所帮助:1.读"(土尃)"为"敷",训为"陈";"情"训为"实情";读"愈"为"偷",训为"苟且"。认为"敷情不偷"的意思是向君上报告实情而不敢不循礼法。2.读"蔑"为"篾",训为"竹片";读"端"为"篿",即"楚人名结草折竹以卜曰篿"。认为"制蔑端折"说的是折竹占卜的方法。3.读"堣"为"偶",认为"偶言"义同于"偶语",是指私下相聚议论。  相似文献   

6.
谢秀珍 《前沿》2011,(23):132-134
2025年,中国大约13.4%人口将在65岁以上,那时老年人权利保障将受到严重挑战,所以,我国目前应加强老年人的立法,尤其是尽快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逐步健全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法》以及《医疗保险法》,从整体构建老年人权利保障的法律体系。另外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传统意义上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社会、社区——个人"居家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与一般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相比,在侵权的主体、侵权行为违反的义务、侵权行为的对象和责任成立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婚姻法》规定了有权请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四种情形,但未能涵盖实践中严重侵犯婚姻关系中另一方权利的过错行为,立法上应采用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列举之后加一个概括性条款;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方面,明确“过错”的判断标准,同时赔偿请求权人应限定为夫妻一方,不能任意扩大,但在赔偿义务主体方面,应列第三者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义务主体;在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上,应结合现行立法和婚姻关系的特点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赵环秀 《前沿》2009,(9):149-151
高考移民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之间为了受教育权利的平等而进行博弈的结果。受教育权利不能平等实现说明了法律,包括宪法和教育法,在面对社会转型时采取了一种工具主义的姿态。高考移民现象说明作为国家最高教育机关的教育部以及《教育法》和《宪法》都出了问题。受教育权利平等与否取决于某些决定因素和条件,而且必须是在满足了立法条件和配置条件之后达致的。  相似文献   

9.
高轩  李建中 《求索》2013,(3):119-121,101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已形成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然而该法并未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范围,致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忽略"原生境人"等权利人的具体利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范围,并不在于揭示其具体的权利内容,应是关注其权利内容的独特界限及判定标准,即文化利益标准、人权标准和非物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杨银霞 《前沿》2013,(8):67-68
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日益明显,切实保障他们的人权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本文中,笔者从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身权利与"媒介审判",新闻报道自由,注重司法独立。除此之外,根据理论的基础,笔者对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1,(6):96-96
孙山在《法律科学》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法益本是构建民法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却长期被忽视乃至遗忘。国内学者常对法益有广狭义之分,这种区分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应予抛弃。以能否进行相同的类型化处理为标准,民事法益可分为权利和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明确这种区分,我们才能对包括侵权责任法在内的中国民法学发展中所遇到...  相似文献   

12.
"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微博转发超过500次的行为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处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此项解释存在较大的合法性争议。从宪法的维度进行分析,法律保留原则要求对"犯罪与刑罚"的规定由法律保留,司法解释对入罪与否的问题进行规定已经逾越了其权限。同时对"微博转发"的行为入罪处理构成了对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不当限制与侵害。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 《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倡导和起草的过程中,参与者们最常说的两句话是:1.这部《公约》并未创造任何新权利.是的,从权利内容看,这部《公约》似乎没有创设任何新权利,但是,在探索抽象权利如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这部《公约》确实为残障者“平等”进入主流社会,设计了很多特别的、只适用于残障社群的、新的权利实现方式.2.这是一部确定残障者主体地位,体现权利范式转化的法律,即从权利的客体转换为了权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同时,儿童又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今天,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保护儿童权益,是各国政府需要直面的共同挑战。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全面阐释了儿童权利及其保护原则。《公约》所确立的核心权利有四:生存权利、受保护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是教育权)以及参与权利,其核心精神和理念就是倡导各国举全社会之力,确保儿童权利平等、全面、优先、最大化地实  相似文献   

15.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4,(6):30-32
中共中央2004年9月22日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次颁布的《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知情权是联合国致力维护的一切自由权利的关键,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知情权已由《宪法》赋予。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支撑,公民的知情权还停留《宪法》原则的权利层面上没有被确认为实有权利。反思非典的教训,我国权力机关应加速对公民知情权的理论及立法研究,早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8.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04,(3):59-60
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研究和介绍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专著性教科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教程》(修订第二版)日前由中国人权研究会组织翻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人权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又称“A公约”),与《公  相似文献   

20.
刘鑫 《前沿》2014,(19):236-237
本文论及的"体制",是文论的体裁,作为文学作品的存在形态,是文体规范性、规律性的外在呈现。《随园诗话》与《谈艺录》同为诗话,因而它们在体制上既有"通",也有"别"。相对于其他批评文体,诗话有其特有的体制面貌。而《随园诗话》与《谈艺录》也各有特色,《谈艺录》更是古典诗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