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本文从影响金融犯罪的因素,金融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制以及金融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对金融犯罪的心理机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能籍此更好地掌握金融犯罪的原因和过程,从而制定相应对策,控制和减少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的金融犯罪风险防控实践表明 ,建立以政策、法制、组织、方法和文化等子系共同构成的多要素、立体化的金融犯罪风险防控体系是缩小金融犯罪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消除金融犯罪识别查处的盲区、提供金融犯罪防控的组织保障、构筑金融犯罪预防与打击的技术屏障以及营造拒绝或远离金融犯罪的文化背景的必由之路。而该体系建立及运作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五个要素及其在金融犯罪防控体系中所结成关系的结构分析与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宪权 《法学》2021,(1):51-63
我国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的内容包括提高多个罪名的法定刑,罚金刑无限额化,共犯行为正犯化以及提高个别罪名的入罪门槛。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延续了"以重刑化为主"的趋势,凸显了立法者对金融犯罪的关注以及从严打击的态度。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再新增罪名、对罪状的修改较少,重视证券关联犯罪和非法集资类犯罪的修订,并强调保护企业产权。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提高非法集资类犯罪法定刑不可取,罚金刑无限额化不合理,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新型刑事风险不重视且缺乏对私募基金管理刑法规制的内容。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应当提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入罪门槛,增加金融科技刑法应对方面的内容以及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刑法典中统一规定金融犯罪是妥当的.对于金融犯罪常见的采用列举的方式进行规定为叙明罪状,难免有疏漏之处.金融犯罪的法定刑幅度全部采用相对法定刑,符合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金融犯罪中的单位犯罪存在着立法思想混乱的问题.我国金融犯罪的客观方面应多采用混合情节犯以及堵截式规定.有些金融犯罪立法应当明确为目的犯.金融犯罪构成形态的立法设计不宜首选行为犯,而应根据具体犯罪危害的大小、中国社会的容量等因素出发选择行为犯或结果犯.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根据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颁布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下简称《决定》)的精神,破坏金融秩序犯罪以金融票据、信用证、信用卡、保险诈骗为主,还包括伪造变造金融票证、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伪造货币以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员犯罪等。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当前破坏金融秩序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金融票据作骗。这类诈骗的主要手段有:假称国外财团或个人给我国提供低息贷款或资助,骗取银行部门提供出具有关证明、存款单以及信用证、担保函、承诺书、委托书等资信凭证,然后持上述凭证骗取资金;利用作废的、伪造的银行汇票、  相似文献   

6.
论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 ,金融电子化促进了金融业的繁荣 ,也使金融行业面临计算机犯罪的挑战 ,近年来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越来越严重 ,严重威胁着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利用刑法打击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 ,本文研究了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犯罪形式 ,并讨论了利用计算机盗窃电子资金犯罪中的犯罪对象和犯罪完成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融诈骗罪立法评说——从欺诈犯罪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欺诈犯罪的立法规律以及诈骗犯罪与一般欺诈犯罪的立法特征作了研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外刑法关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模式进行了概要比较,从而指出我国金融诈骗罪立法在理念上和技术上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8.
阮小慧 《人民检察》2018,(15):38-41
网络犯罪包括以网络为工具而实施的金融犯罪和以网络为对象而实施的金融犯罪。规制网络金融犯罪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即坚持立法层面上的"立罪至后原则"及司法层面上的"二次违法性原则"。针对网络金融犯罪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应从实体法方面完善非法侵入金融网络信息系统犯罪、破坏金融网络信息系统犯罪、财产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犯罪的规定,从程序法方面解决网络金融犯罪案件管辖权问题及网络金融犯罪案件证据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犯罪由于兼具犯罪主体的智能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以及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特质而成为当下刑事司法裁判的痛点。囿于刑法的稳定性,单纯依靠法律规范的完善与细致显然不能满足紧迫而复杂的互联网金融犯罪现状。在刑法膨胀化被饱为诟病的当下,从事实的角度去解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裁判建构,能够为理论界与司法实践提供另一个视角,对理性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金融系统“帐外经营”中的犯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犯罪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在我国,近几年来金融犯罪呈上升趋势,制止、打击此类犯罪,维护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秩序迫在眉捷。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金融犯罪中的“帐外经营”从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危害后果以及如何认定此罪,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对现行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金融运营体系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从事盗窃、贪污电子资金、实施金融诈骗、破坏金融领域计算机系统等违法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不仅犯罪手段复杂、隐秘,而且呈现出职务犯罪和共同犯罪的特征。其诱因在于金融制度设计自身的漏洞与缺陷,以及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中存在的致命隐患,监督约束机制的弱化与法律规制的滞后致使犯罪防范与打击乏力。为此必须依靠专门机关、金融部门、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构建快速、高效的侦诉、审判控制工作体系和金融领域内部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政策实施和经济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现有的法律、法规又相对滞后于现实,前瞻性不足,给经济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也决定经济犯罪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很活跃,打击和预防的任务依然很繁重。本文着重对汕头经济特区经济犯罪的特点和存在原因进行剖析,作出一般推测和预见,提出预防和综合治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任克勤 《政法学刊》2001,18(5):68-70
经济犯罪案件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智能性等特点,在侦查的组织指挥方面要求更高,领导者应具备更高的素质。在侦查过程中要注意抓好案情研究、受案立案、侦查方案制定、警力调配、战机运用、取证、追赃、结案,以及基础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赵辉 《河北法学》2005,23(7):113-117
金融凭证诈骗罪在司法适用和理论研究上均存在一些争议和难点。主要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案例,针对金融凭证范围的界定、本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本罪与贷款诈骗罪及盗窃罪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俞利平 《政法学刊》2003,20(6):37-40
近年来,金融诈骗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直接危害了国家经济和金融秩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如何正确认定金融诈骗罪,尤其是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等问题,完善相关的刑事立法,成为摆在法学研究工作者和公安司法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诈骗罪立法定位与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艳东 《现代法学》2003,25(3):144-150
金融诈骗罪刑事立法因其领域之特殊性而有其特定的价值定位与思维取向。就立法前提而言 ,实现在效益与安全价值之间的衡平与恪守后盾法性质是其立法定位。就保护法益而言 ,传统的以保护金融机构利益与静态所有权为重心的价值取向值得反思 ,此种法益保护观已落后于现代金融观念。就行为方式而言 ,金融诈骗行为的构造要素与传统诈骗罪行为有着很大差异性。而且 ,金融诈骗罪的立法技术也有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先发,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浙江经济和民生,而且诱发诸多经济犯罪问题。浙江经济犯罪活动一直处于发案数量增多、涉案金额攀高、作案手段升级、危害后果加重的状态,呈现出原生性、示范性、区域性等特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浙江经济领域中的利益冲突、矛盾碰撞明显加剧,诱发各类经济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预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犯罪尤其是经济大要案仍将继续呈现多发、高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金融犯罪案件的特点及其侦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犯罪作为一类危害非常严重的犯罪,是经济案件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不同于普通经济案件的特点,也有特殊的侦查与防范措施。本文从侦查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案件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侦查与防范对策,希望对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金融机构在反洗钱中的核心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行政与法》2004,(9):116-117
洗钱犯罪有多种渠道,但大多数洗钱犯罪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机构是洗钱犯罪活动的重要场所。洗钱犯罪不仅动摇金融机构的信用基础,危及金融安全,而且还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反洗钱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金融机构反洗钱犯罪的第一道屏障,对遏止洗钱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鑫 《行政与法》2006,(3):99-101
网络金融诈骗是金融诈骗与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表现为犯罪主体智能化,犯罪工具高科技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方式虚拟化,犯罪后果严重化。要防范网络金融诈骗犯罪,必须加强对网络金融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加强网络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