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的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一切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尺度和标志。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确立社会发展阶段和小康社会中人的发展目标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珺 《理论探索》2012,(1):37-40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条件形成的生产力和人自身自然所具有的生产力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通过劳动而融通成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生产力的主体体认性、自然生产力的公共利益性、自然生产力的"应然"自在性等伦理内涵。践行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应遵循自然自在尺度、动态平衡尺度、整体与个体有机统一尺度、属人的德性尺度。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蕴含的环境伦理建构条件包括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赵颜柳 《学理论》2011,(3):83-84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涵,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来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8)
马克思"生态人"思想蕴含于劳动异化理论中,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解,是以达成人与自然及人类本身两大"和解"为根本目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人,是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诉求的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创新发展,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是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生动典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塑"生态人"。  相似文献   

5.
没有采用生态或生态学的概念不是说明马克思缺乏生态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远超同时代思想家的明证。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之谜的解答",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马克思赋予这一谜题以历史生成的思考。在成熟的经济学思想中,生态危机成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自我否定规律的隐匿逻辑,"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不同所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界的历史建构的宏大叙事,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种历史形态相对应。生态文明视域下反思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能够深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极高度发展与人类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设定的共产主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克思不仅诉诸无产阶级革命,而且深入研究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审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两种视角和两种尺度;政治经济学用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上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变化和剩余劳动的不同分配方式说明了类与个体发展间由对抗到一致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发展方向是实现“两个保证”,而实现“两个保证”的最重要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推动的人类劳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7.
张蕴 《理论导刊》2020,(7):53-61
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对"现实的劳动"本质的揭示,进而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和反思为其劳动正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他秉承劳动解放和人类自由这一根本价值追求,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和资本逻辑的社会现实语境展开劳动正义之思,其中蕴含着对劳动主体、劳动动机、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过程的正义性的深入思考,揭露了资本逻辑统治下雇佣劳动关系的非正义性,指明了在更高级的"异质社会"层面实现劳动"实质正义"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运动提供了鲜明的价值航标。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作为具有与时俱进的真理特性和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异化"为"方法论自觉",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实然,创设了异化劳动的系统性话语空间。西方传统思想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理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富本质"的邂逅、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达成"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三个方面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语境。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样态、产生的深层次机理与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内涵布展的完整性阐发。多维审思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启新:辩证看待坚持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的政治立场;客观思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政治举措;理性考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6)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分为: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在"低头族"现象中也体现的日益明显。想要将人从这种"低头族"现象的异化中解放出来,则需要:首先,提高人们对异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其次,丰富人们的生活,从单一化到多元化;最后,提高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总之,就是要关注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当代性质及矛盾需要运用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困惑进行辩证地分析。马克思对人的关照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思想起点,以人的"生存实践性"为基础,以"资本的非人化"为思想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思想归宿。认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8)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哥达纲领批判》作为马克思平等观的重要文献之一,是人类研究如何实现平等的宝贵思想财富。本文在理清《哥达纲领》草案中拉萨尔主义"平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劳动创造和分配平等、政治平等、教育平等、社会保障平等观点的批判。重温其中的马克思平等观,结合新时期的具体国情来探寻对于新时期中国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新型平等关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当代性质及矛盾需要运用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困惑进行辩证地分析.马克思对人的关照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思想起点,以人的"生存实践性"为基础,以"资奉的非人化"为思想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思想归宿.认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称自由个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观点。其中,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自由个性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发展导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提法表明马克思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与虚假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的进展相一致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是建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但是,马克思在提出民主政治思想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即认为未来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与劳动的解放密不可分的,这个反映劳动解放的新经济制度是"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认为,如果没有这个以个人所有制为特征的经济条件,一切民主形式都只能是"欺人之谈"。这个观点反映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特点。但是,这个观点可能被我们长期忽视了。  相似文献   

15.
李红梅 《学理论》2009,(12):22-2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有尺度的、劳动的异化等内容的阐述对现代生活方武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蒋德鸿 《学理论》2012,(15):1-2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从劳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过程以及人与自然与社会的系统关联性,形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体系。为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高价值追求,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阐释自由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探讨自由问题需要从劳动与休闲的双重向度辩证理解,即从生产劳动中争夺自由时间,并由消极休闲转向自由劳动。一方面摆脱资本主义"时间的统治",争夺更多可从事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另一方面摆脱"劳动的奴役",实现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内涵的自由劳动。相对于必要劳动来说,自由劳动属于一种休闲,而相对于作为必要劳动调节机制的消极休闲,它是一种积极休闲。积极休闲的转向本质上就意味着自由时间与自由劳动的融合统一,强调人在自由和休闲中劳动,同时在劳动中感受到自由和休闲,这是人类劳动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布哈林作为俄共(布)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性劳动"概念,拓展了意识形态概念的思考维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纵观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劳动理论、物化理论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其主要理论渊源;意识形态概念与特征论、属性与存在论是其主要内容。不断进行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心理是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的重要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5)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实践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使异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借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中国当代劳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异化劳动"理论给予中国当代劳动的启示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避免劳动产品的异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生产过程的异化;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人的本质异化;建构新型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克服人和人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财富分配非正义的前提批判是对前资本主义交换的批判,它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可交换劳动能力的批判。劳动能力与劳动客观条件的分离使劳动者具有"自为性"和"为他性",是劳动与财富分离的首要条件。其二,对货币内在矛盾及其所有者"致富欲"的批判。货币通约一切使用价值的"质"与现实中始终是一定"量"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货币所有者的"致富欲",是财富增殖的根本动力。其三,对货币与劳动能力交换的批判。货币与劳动能力交换是劳动与财富分离的重要途径,也使象征资本主义正义的所有权、自由与平等走向自身反面。马克思基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从前资本主义的交换中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分配非正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