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多部经典文本中对党的"政治规矩"这个关键词进行过经典阐述。其中,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不拿原则做交易""做人民公仆""建构和尊重权威""以革命为中心的联合"等,对当今党的建设依然彰显出强烈价值指向的"政治规矩"。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政治规矩"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成两个阶段。可是,马克思在那里论述共产主义的本意是什么?是不是为共产主义社会划阶段?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为此,必须从《哥达纲领批判》开始,进行一番考察。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德国工人运动受拉萨尔影响很深。拉萨尔死后,他的门徒竭力兜售拉萨尔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欧洲工人阶级描绘了一副虚伪的美好未来。在促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深刻批判了拉萨尔主义者所主张的劳动所有权理论和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在分配问题上的观点。马克思认为,要想真正解决分配问题,不能仅仅囿于正义、公平等政治哲学范畴,而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写于1875年的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性文献,原题为《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是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斗争的产物。全文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部著作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1891年,恩格斯为了反击德国党内日见抬头的机会主义思潮,肃清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正确的纲  相似文献   

5.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批驳了拉萨尔荒谬的"公平分配观",并指出该观点是由混乱的逻辑思路引起的,其公平分配观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法权原则指导下的形式公平;马克思的分配公平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按需分配的实质公平,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是马克思公平分配观的逻辑前提;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平等问题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最重要的学术关怀之一,西方多个理论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平等主义观念。在批判传统左派和新右派的思想论争中,吉登斯确立了自己的"新平等主义"理论。在对传统左派和新右派平等观评析的过程中,吉登斯提出以结果与机会相融合、责任与权利相统一、效率与平等并进为主要内容的平等观,企图以此调和关系,实现社会平等。这种平等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左"和"右"在意识形态上的束缚,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可资借鉴之处。尽管吉登斯的新平等主义思想曾经助推英国工党布莱尔内阁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但由于其自身的理论局限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并最终无法挽回英国工党在政治上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平等思想的内核,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与恩格斯的平等思想融为一体,共同指导了当时的国际工人运动,并对研究当代政治平等观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为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依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哥达纲领批判》是伟大导师马克思于一八七五年所写的一部光辉著作,是继《共产党党宣言》之后的又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在这部光辉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清算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捍卫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理论和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著名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解放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是一种历史活动,而非思想活动。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肯定了政治解放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正是通过对政治解放的批判,马克思得出了必须从政治解放进展到人类解放的结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克服市民社会、实现人类解放的使命赋予无产阶级。这一使命在《法兰西内战》中被界划为"社会解放"。但社会解放还不是真正的人类解放,而只是无产阶级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是对政治解放的辩证否定性环节。因此,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是一种辩证否定的批判性话语,呈现为辩证否定的动态结构性过程,人类解放也并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  相似文献   

10.
白焱 《学理论》2013,(17):40-41
在对以往的平等观科学批判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自己的平等观,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并极大地超越了以往的平等观念。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文本出发,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正义的启发。表现为:完善人民权利的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司法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1.
革命导师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思想遗产,他的著作永远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他论证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前进的路标。重温他的名著《哥达纲领批判》,深感对于我们今天端正思想路线,开展各项改革,加速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哥达纲领批判》写于一八七五年,原名《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后来简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是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和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历史上对于平等问题探讨的集大成者,是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有力武器。人的权利平等,最早是由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原则。它用“天赋人权”反对封建等级特权,批判宗教神学的愚昧和迷信,高扬人类理性的能动与伟大。这种法权关系上的平等是人类自身解放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当时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长期被压抑的自由思想和社会生产力在极短时间内迸发出…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在社会批判中运用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解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不平等批判”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借助范畴辩证法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平等交换”之不平等本质的揭露;经由社会历史辩证法可以澄明马克思“不平等批判”的价值尺度;通过否定辩证法则可以理解马克思对实现普遍平等的主体与现实路径的思考。从唯物辩证法的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对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相关质疑与诘难作出回应,建构起对马克思平等思想的正确认识,并以此认清新自由主义平等观的意识形态本质。这也为守正创新地阐释共同富裕的平等意涵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董慧 《学理论》2013,(3):30-31
主要就马克思本人在其有关文献残篇当中所提及的关于妇女问题的一应论述为关键参照蓝本,力求在这些只言片语当中寻找马克思立足于更合理制度框架下对于"妇女"这一特殊概念的另类诠释。参照的文献主要是带有纲领性意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哥达纲领批判》以及《共产党宣言》,在对相关文本的积极解读当中,进一步领会马克思本人在社会、伦理和历史意义上的以"妇女"为切入点的对人类社会制度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李谨丞 《学理论》2013,(6):27-29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以追求现实自由为目的,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体系进行批判,确立了人民主权的自由观念、普遍利益的行政观念、平等自由的立法观念等重要思想。深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国保障人民政治自由、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公的社会基础,运用其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功底,针对哥达纲领中的一系列有关分配公平的思想进行了批驳,阐述了其分配公平观,包含有: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是理清一切分配关系的理论前提;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分配"是形式上的公平;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也仍只是形式上的公平;直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按需分配才是实质上的公平。这对我国的经济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1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在完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撰写的序言,重点阐述了马克思对人类解放问题的深刻思考与人类解放道路的初步探索。全文以"人的解放"为内在逻辑主题,以宗教批判来关切现实中的人为批判起点,以德国制度和哲学批判来回应现代国家难题为批判主线,以无产阶级担负的有原则高度的实践为批判旨归。进一步厘清《〈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内在批判逻辑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剖析和批判。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和拜物教思维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的虚假性,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为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4)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华所在。本文主要从《论犹太人问题》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部代表作来讨论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思想。《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本书分别主要论述的是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人的解放的基础力量以及人的解放赖以实现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导向,是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张谷 《理论导刊》2007,(9):112-114
庄子的平等观是以"以道观物"为认识根据、在宇宙范围内言说平等的大平等观,其实质是主张"物固有所可"的差异中的宇宙平等和"人相忘乎道术"的自由中的社会平等。庄子平等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平等思想如环境伦理学和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有相通之处,具有可资利用的现代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