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当下的历史教科书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经常被混为一谈。作为《新青年》同人团队的灵魂人物,胡适—直反对这种概念混用。在"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之间,胡适更愿意采用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1915年9月15日,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制、陈独秀主撰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发行。从第二卷第一号开始,这份杂志定名为《新青年》。1918年1月,《新青年》在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等北大同事  相似文献   

2.
11999年10月9日是陈独秀120周年诞辰或许在他出生的地方安徽省安庆市能有一点纪念活动,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会刊《陈独秀研究动态》特出纪念专辑,袁鹰在《百年潮》杂志上以诗人的激情撰写《怅望一座墓园——写在陈独秀诞生120周年》一文,但在铺天盖地的大众传媒中却找不到纪念他诞辰的踪影。十年前笔者曾踏访过北京北池子箭杆胡同20号(原9号),这是八十年前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的住宅,也是《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胡适、鲁迅、李大钊等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3.
<正>陈独秀(1879—1942)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名噪一时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作为《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办者和主编,他对青年十分关怀,就青年问题撰写了诸多文章。本文旨在阐明和解析他在这方面的论述和思想。一、对吾国青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说,陈独秀对人的青年时期或青年人可谓讴歌和赞美有加:"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  相似文献   

4.
谭亦然  朱小理 《传承》2013,(8):46-47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内容,晚年的民主思想更是他思想的闪光点。从1932到1942年,陈独秀逐渐放弃党派之见,本着客观主义的立场,站在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民主,成果斐然。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5.
毕耕  马岚 《学习与实践》2015,(3):129-134
在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把《新青年》作为宣传平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国思想启蒙、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的启蒙思想一直都认为是民主与科学,但实际上其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探讨青年文化、东西文明、反孔非儒、文学革命、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新青年》以思想启蒙为旨归,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辩论、批判,宣传启蒙思想及民主、科学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启蒙主题,呈现出"多元变奏"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裴高才 《世纪行》2012,(2):33-36
笔者为撰写《胡秋原全传》采访传主时,台湾知名爱国学者胡秋原曾亲口告诉我:"我在上中学时,就开始阅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使我自幼受到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的洗礼。我们之间直接交往则是17年以后,抗战爆发之时。并在抗战中心武汉与陪都重庆见证了陈独秀最后岁月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7.
北京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既是陈独秀旧居,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成为运动的主将,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今天,考察陈独秀当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表现在他首先提出并积极宣传民主科学的主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所谓民主,就是人权。他说:“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  相似文献   

9.
朵渔 《同舟共进》2014,(7):20-23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轫期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翌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为《新青年》写的发刊词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新青年》浸染了整个时代,成了一代青年的启蒙圣经,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开启功莫大焉。据周策纵估计:“五四”时期,即1917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杜威说,这些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问号”,“在一个信仰既有权威的教条,又是使人感觉满足的国家里,这种提出疑问的热潮,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正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它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将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推向了纵深,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民主、共和等文化价值观念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新青年》创刊为起点,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承上启下,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层面巩固并拓展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因此,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先进分  相似文献   

11.
正《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院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百余年前,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此为阵地,掀起席卷全国的新文化运动高潮。《新青年》编辑部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1919年,毛主席在湖南领导革命运动时,创办了《湘江评论》。 1920年,由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作为党的公开宣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时潮冲击下走上改革之路,它对民主与科学的呼声从一开始的冷眼旁观到后来充满热情的鼓吹,反映了文化创作企业与文化运动不可分离的互动关系。一、新文化运动初期,与时代存在较大反差的“商务”受到新文化界的激烈批判,迫使“商务”必须做出改革抉择“商务”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出版的开山企业,然而进入五四时期的“商务”却长期游离于新文化运动主流文化圈之外,这种状况引起了新文化界的严重不满和批评。陈独秀首先发难。1918年9月和1919年2月,《新青年》连续发表陈独秀的两篇文章———《质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曾经说过:"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发起的一场旨在青年思想"觉悟"的启蒙运动。他期待通过一场反孔教的伦理革命和思想革命,达致国民之"最后的觉悟",从而为共和政治扫清思想障碍。从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陈独秀办十年杂志改变全国思想的宏伟启蒙计划不到四年就大见成效。一个辛亥一代的老牌革命启蒙者,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革命而启迪了五四一代"新青年"的觉醒。然而,陈之启蒙计划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启蒙大业的完成。五四青年的觉悟,毕竟不等于国民的觉悟。而且,与伟大的欧洲启蒙运动相比,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毕竟过于仓促,短短数年的思想革命亦不可能在一个泱泱古邦完成文化转型和现代价值的建构。革命启蒙者陈独秀呼唤"新青年"之"觉悟"的启蒙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革命和政治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6.
说到五四新文学传统 ,我们有必要把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区别开来。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 ,早在 1 91 5年 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时就肇始了。它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即民主和科学。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是 ,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领袖人物那里 ,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 (包括詹姆士、柏格森、罗素等人的学说 …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新文化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建党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和理论上的铺垫。因汪孟邹的牵线,陈独秀、胡适二人相识;因《新青年》的"牵线",陈独秀、胡适二人共同掀起文学革命并把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虽然后来二人,一坚持自由主义立场,一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从意识形态方面分道扬镳,但他们的友谊却相伴终身。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06,(Z1)
1915年9月,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次年,易名为《新青年》。《新青年》创办时,北洋政府对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的打压比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从1916年底到1919年五四运动,有29家报纸被封,16位记者或主笔因抨击时政被判刑或枪毙。《新青年》的创办需要勇气和智慧。《新青年》创办第一年,每期仅印一千份,筹办经费困难。但在短短的两年里《,新青年》由于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对封建迷信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批判而轰动一时,发行量达一万五千多份,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办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帷幕,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新青年》,因为《新青年》对新中国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新青年》才有新中国。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促进了国人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使得一批进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01,(4)
我党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使用“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是蔡和森,他在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