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领事保护机制改革: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莉萍 《外交评论》2009,26(4):114-126
本文主要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领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外交部为此进行的改革。英国领事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领事保护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对领事保护的期望值和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各界对领事保护事件的高度关注。英国外交部领事保护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点:强化预防和应急机制、建立多部门参与和合作机制、强调发挥名誉领事和当地雇员的作用、规范领事协助标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保护海外公民权益的难题,英国领事保护机制改革中体现出来的以预防为主的工作重心、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方式、领事协助标准规范化等都不失为可以借鉴的途径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增加了民众对外交的理解和支持,赋予外交工作新的特性并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外交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7,(4):59-84
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构建了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五位一体"的领事保护联动机制。地方政府在相关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它们协助或牵头处理领事保护紧急事件,多渠道开展领事保护宣传以及海外安全教育和培训,发挥了相当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参与领事保护,契合全球化背景下外交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面临巨大的领事保护工作压力,需要地方政府分担保护责任;中国央地关系政治架构为中央向地方分担保护责任奠定了制度基础;海外中国公民因地缘联系而聚集分布的特点使得地方政府在处理一些领事保护案件时不可或缺;地方政府本身具有某些中央政府所不具备的优势;领事保护为基层外事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地方政府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央政府在人员和资金投入方面的不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领事保护机制的长远发展,如保护责任划分不够合理,缺乏指导和统一的实施标准,地方政府的保护责任与管理权限不平衡等等。着眼于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长远发展,地方政府参与领事保护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持续迅速增长,对外投资和贸易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海外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领事保护是一国公民出国后所能享受到的来自本国政府的最主要保护,其设立目标是让海外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通过分析领事保护的实施主体、对象、实施条件以及实施方式,结合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及中国的现实情况,对于深入探讨新形势下领事保护传统内涵面临的挑战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领事保护和外交保护都是一个较难明确区分的问题。“是否用尽当地救济”是区分二者的关键标准。然而,很多混淆的产生是与国家责任条款的变化、对国家责任的产生存在误解,以及对外交保护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条件不分有关。由于国家责任条款和外交保护条款的双重影响,传统领事保护与外交保护当中,出现了部分交融的趋势。这种融合,实际上就是部分外交保护转化为领事保护,这就扩展了领事保护的范围,提升了领事保护的程度,使得海外公民的权利更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补救。  相似文献   

5.
领事保护与一国人民群众的权益密切相关。一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对其领事保护影响很大。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最初较为侧重于集体人权和利益,外交和领事官员受行政管理传统理念和作风的影响,存在较浓的官本位思想,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2004年人权入宪,使得中国的领事保护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中国领事保护理念由以前的官本位开始转变为人本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对比,分析了外交保护和领事保护在国际法上的不同作用,旨在探讨如何发展国际法,使国际法更好地调整新形势下的全球关系,尤其是在保护本国国民在海外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突破传统国际法在外交保护方面的局限,高效利用领事保护的优势,配以国内立法的自主快捷,是本国国民在海外安全保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领事的主要职能是在其领区内保护本国的国民及商贸利益。在领事保护中,领事人员的数量、结构与素质直接影响到领事业务执行的效果。中国必须建立开放的、多元的、学习型的领事人员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保护港澳台同胞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方面,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是对外交往的主体,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台湾当局也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时,中国政府主要行使的是领事保护的职能,而外交保护措施一般并不采用,这主要是因为外交保护不但需要外国政府违反国际义务而且要求受害者"用尽当地救济",另外,是否最终行使外交保护还要考虑到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9.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与国籍国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霞 《外交评论》2006,1(6):99-105
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对其中所牵涉到的管辖权以及中国作为国籍国的保护等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以此为导引,围绕外国人的管辖、外国人的待遇、外交和领事保护等基本问题,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外国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必须按照国际法和国内法,并依靠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我国对外投资不断增长,中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发展涉及的安全及权益保护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2011年,中国公民与法人海外安全事件频发,中国尽最大能力,利用相关国际法制度保护了中国公民与法人的海外安全。完善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保护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以《出口管理法》和《武器出口管制法》为基本框架建立起宽泛而严厉的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特定物品和技术的管制维护国家安全,落实美国外交政策。诱惑侦查频频亮相于出口管制执法活动中,呈现出介入的超前性、高度的欺骗性、极强的诱惑性等特征,并且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将犯罪意念植入无辜者脑子”的倾向。近几年来美国出口管制执法部门频繁地将这一策略运用于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管制中。有鉴于此,国家应当建立预警和宣传服务机制,加强领事保护和外交保护,企业或个人应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善用合同中的“鉴于条款”,诉讼中可以借助“陷阱抗辩”等相关的司法规制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联合国准则与警察保障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人权是联合国公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警察在国家刑事司法体制和政治体制中的重要性 ,决定了它必须对人权予以足够的保护。根据联合国准则的要求 ,本文从逮捕和羁押、无罪推定、沉默权、公民的待遇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现行法律有关警察保障人权的规定进行了检讨 ,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聚集了大量新社会阶层的第三部门,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新时期统战工作得以有效开展,而且其自身也在这个双向运动中不断成长,奋力实现崛起。在整个统一战线呈现大统战、社会化的特点和趋势的背景下,深入探索当前开展第三部门统战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以创新思维开辟第三部门统战工作新路径,对于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化装侦查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方法,美国通过立法和判例对化装侦查的具体程序、化装侦查的实施主体和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与适用原则、化装侦查的监控机制、化装侦查的界限与法律后果进行了规范。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了化装侦查制度,但内容过于笼统、简单,需要借鉴外国化装侦查制度之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我国的化装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通过一系列的条约和制度建构,在宏观层面上,已经搭建起一个相当完备的国际人权保障机制;在基本的战争外部环境上,阻止对人权的大范围侵犯;在制度建设上,促成大量人权条约的签订并辅之以落实机关;在指导原则上,在坚持传统的不干涉原则的基础之上适度引进人道主义干涉;在应对恐怖主义挑战上,于危机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法宝。建国初期,彭真在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充分认识建国初期统战的重要地位,以明确工作开展的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政策和策略,联合资产阶级,以巩固和加强统一战线;高度重视放手使用党外知识分子,以推进首都的各项建设事业;积极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推动和扩大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统一战线发挥着争取人心、凝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谋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发挥着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团结社会各阶层各政党各派别共建政治民主的政治功能;发挥着荟萃人才、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共建先进文化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