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中国人口红利已经在消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迫在眉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相当长时期里首次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众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和"养老"问题。中国因特殊的国情、国策使得这些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为了让广大党政干部更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特点、根源及应对之策,我们特别采访了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先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  相似文献   

3.
人口有序管理是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创新之一,由人口管理到人口有序管理,两字之差表明北京人口管理将由传统单一的"人的管理"转向"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北京人口管理确实面临许多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北京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因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国家;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龄化人口国家。中国人口的这种重大转变,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或将造成很多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升、人口负债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造成的婚姻挤压问题逐步显化、"421家庭"赡养结构渐成规模等。为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的,人口政策应在分析这些影响过程中作出调整:在"十二五"末期考虑实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十三五"末期实施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孩子的间隔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5.
宋平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5-18,69
"人口红利"被社会所广泛关注,其最终出发点是人口总量及结构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总量的拐点进行了预测,显示2015年我国人口达到最高峰为147006.1万人,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不同年龄人数并对未来的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表明我国"人口红利"时代终结在即;并从人口素质、劳动力结构、资源配置等多个层面论述了当前计划生育国策在过去几十年享受"人口红利"后将付出的代价,最后提出了缓解"人口红利"终结及应对负面冲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蔡昉(2004)[1]的研究证明人口结构是决定经济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成功的人口转变,较早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率提高的人口红利,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主要是基于人口结构特征对经济发展影响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包含两大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相对较大;二是抚养负担相  相似文献   

7.
都阳 《人民论坛》2013,(7):28-30
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依赖于经济效率的改善当我们讨论人口红利时,通常的含义是在既定的人口总量下,是否存在着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结构。很显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社会中生产性的人口比重高,需要抚养的人口就相对少,这种人口结构就有利于经济增长;反之,当一个社会的抚养比上升,人口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时代基本上执行人口自由增长政策,一方面,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劳动力的快速增加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稀释了人均社会财富,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进入邓小平时代,中国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方面减少了中国增加的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以及人口红利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嵌入了新马尔萨斯主义。中国沿着同时减小分母和增加了分子的第三条途径实现了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实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化和老龄化两大主要问题,继2013年的"单独二孩"的人口政策之后,2015年实行普遍二孩的人口政策。这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人口政策的调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正>一、常住人口中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重点人口,实行"1+5"工作法"1"是指人户一致的重点人口。民警通过入户调查,了解重点人口基本情况,包括其自然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以及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勾画出房屋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的发布,成为我国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人口增长、人口控制和人口问题3个角度可勾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后《公开信》时代的新人口问题,集中表现在少子高龄化和性别失衡两大挑战上。真正"以人为本"的人口控制应降低非意愿的不育率、非意愿的生育率。为实现适度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主张"人口优化"理论:一方面,淡化人口数量的硬性控制,实现家庭计划的自主性和社会计划的保障性;另一方面,优化人口生态的演进控制,保障人口生态的多样性和持续性。"还权于民,赋权于民,造福于民"是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和幸福计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意愿低生育普遍出现的新时期,"减少一胎、鼓励两胎"是符合中华民族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其中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独龙、德昂、基诺、怒、阿昌、普米、布朗等7个民族,主要聚居在边境山区9个州市、31个县(市、区)的175个行政村、1407个自然村,大多属于"直过" (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  相似文献   

12.
聚焦世界     
《小康》2010,(3):25-25
新的人口炸弹 联合国人口部门提出世界人口增长将在2050年达到顶峰。到那时,根据联合国权威的人口数据库,世界人口将会稳定在91.5亿人(当今世界的人口是68.3亿)。除非出现巨大的气候变化,或者经济恢复计划彻底的失败,世界经济产量预计将每年增长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未来的40年中,世界的生产速度将会比人口增长快得多。  相似文献   

13.
人口是构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对该社会的和谐程度有重要影响.分析当前贵州省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人口基础和人口制约,对全面推进"和谐贵州"构建会有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秀水镇位于盂县中南部,是盂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4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64亩。全镇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城市人口4.5万人,人口密度16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是我省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路径,与中央强调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一致。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在支持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切身感受到,开发性金融与"三集"高度契合,大有可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表现形式为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其实质是产业、要素、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我省是人口和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促进经济集约增长,实现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的发展态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的结构,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城乡结构。对于弥合二元体制,人们大多希望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来解决,但是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了,有关户籍改革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二是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妖魔化了,有关"民工荒"的认识也存在严重误区。三是性别结构。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剩男"问题在婚配上的表现,将成为未来界定"贫困"的新的表达。四是家庭结构。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未来的主流价值体系、家庭模式的传承等。因此,需要前瞻性地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态势,并通过一套整合的社会经济政策体系去积极地解决人口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口红利发展模式的动因内在于"人口机会窗口"。依赖于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口红利才能得以变现。中国借助于人口红利发展模式,实现了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正在向人口负债时代快速转换,产生大量劳动力闲置、收入差距拉大、产业结构升级举步维艰、以人口红利为支撑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潜力不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维定式与路径依赖等隐患。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促进有效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适时调整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统筹把握好下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利用、适时调整退休年龄等政策举措予以积极化解。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当时,因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三十多年,许多人担心"单独二孩"会使我国人口增长会出现骤然高峰期。国家卫生计生委预测政策调整后的一段时期,出生人口将会适当增长。2015年全国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会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也不会突破国家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也表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为今后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区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我理解是讲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一是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主要是指人口规模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的是通过改善生存环境,使人们生活得更美  相似文献   

20.
正"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为了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实现,为了学习、工作、生活在首都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人口调控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采取行政与市场手段加强人口调控同时,更加审慎应对。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焦点、难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就指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多。人一多,"特大城市病"的各种症状就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