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福建历来是海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后 ,与福建发生了日益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他们用西方文化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对福建的认识和了解也从模糊到逐渐清晰 ,并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他们对福建的看法是受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自身文化观念的影响 ,除了少数狂热的殖民扩张主义者外 ,大多数人是对福建人民抱有好感的 ,对福建文化表现出景仰 ,对福建的介绍基本上是客观、公正和较为全面的 ,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他们将福建及其文化介绍到欧洲 ,开拓了西方人的视野 ,不仅使西方认识福建 ,而且也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今天我们了解早期西方人对福建的看法和评论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 ,认识世界 ,也认识自己 ,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福建海洋航运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建立以后,福建的海外远洋航运虽仍然处于外国势力的控制之下,但是由于强加于民间航运业的封建束缚有所削弱,同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在欧洲争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为福建近代海洋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民族资本和海外华侨创办远洋轮船航运业顿呈活跃,海外航线不断增多。然而,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下,民族海洋航运业是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时代对海防、海外交通异常重视,往往采取海禁政策,如明初至明中页和清初,海禁成为基本国策之一。如明洪武四年(公元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谕“仍禁濒海民不得出海”。对外贸易和科技等交流,受到种种限制。但在唐、宋、元时期,都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如在唐代,福建的泉州港成为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其他为广州、高州即广东高要、扬州)。  相似文献   

4.
前言安海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夙以福建文化古镇著称。安海港自古以来即为闽南通贸海外之古港。安海港位于泉州港外南部的围头湾内,港的东岸有东石镇,西岸有石井、水头两镇,因此,历史上的安海港实际上包括了安海港两岸的安海、东石、石井和水头等四个地方。安海及其附近地区过去和现在都是福建的主要侨乡,华侨的发生与发展与历史上的安海港的兴衰关系至大。本文拟以唐宋时期安海港的兴起与华侨的出现、明清时期安海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轨中的中东欧:回归欧洲●黄振民中东欧发生突变后,各国新政权上台伊始便确定了回归欧洲、与欧洲实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在政治上,各国实行议会多党制,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建立市场经济;在对外关系上,努力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所有这些...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纪初期,荷兰殖民者继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之后来到东方,迫切想打开中国大门,同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在中国,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出海贸易。而不准外国商人到福建沿海一带从事贸易。  相似文献   

7.
试论宋代的私人航海贸易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中国与海外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极其繁荣,家政府在各个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将海外贸易置于官方的严密控制之下。但是宋朝统治者一般不从事航海贩运活动,市舶贸易“全藉着商来往贸易”,①因此从本质上说,市舶贸易是以私人性质的航海贸易活动为前提的,本文试就来代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类型,以及海商的构成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一、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海外交通的空前发达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则为私人航海…  相似文献   

8.
由于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点,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路的开辟,福建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首先,大量的中国丝绸和瓷器通过福建输入拉美,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天主教传教士沿着大帆船贸易航路来到福建,扩大了双方的宗教文化交流。第三,福建移民移居拉丁美洲,将中国文化传入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9.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10.
十六世纪后期,西班牙殖民者占据了菲律宾群岛,在马尼拉开辟了通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以把中国的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南美各地。此时在中国,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出海贸易,于是,数以千计的中国海外贸易船满载着各种货物涌向马尼拉,使中国与马尼拉的海上贸易遽然达到了繁盛时期。本文拟就这一时期中国与马尼拉海上贸易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与中国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地域、风俗、当地政策等原因,海外华文教育又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经济价值的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国的经济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前进,东部沿海地区成为牵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排头兵。晋江~[1]——这个在历史上有过海外贸易、私商、移民海外传统的地域在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比其它地方先行一步,境内的民间经济十分活跃,最终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关于晋江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学术界对此有过热烈的探讨,有些学者指出,晋江的三个地方传统;商业意识、家族制度、海外关系对晋江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上述提到的地方传统资源在中国有些地域也存在,如在福建…  相似文献   

13.
与东南亚和北美这两大传统吸引中国移民板块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移民以前所未有速度向世界各地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移民,每年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与此相应,欧洲及其他地区为了发展本国经济,放宽了对移民的限制,一些西方国家欢迎技术和投资移民进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中国移民在此大潮中走向世界,逐步适应和领会各国不同的移民政策。其发展趋向与世界背景内的国际移民大潮相吻合。本文从欧洲及其他国家颇具特色的移民政策中,把握世界移民潮中华人少数民族所在区域的大致情况和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4.
闽南文化与漳州月港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后期,福建漳州月港从一个偏僻的海滨村落崛起为中外闻名的对外贸易港口,然经历了短暂的65年之后,又匆匆地退出历史舞台。有关漳州月港兴衰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从闽南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闽南人独特的海洋文化与漳州月港兴衰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后期以来,东盟各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作为其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获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本文拟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做些探讨。一、东盟五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一)新加坡股票市场新加坡股票市场具有悠久的历史。1819年英国殖民者在新加坡建埠后,成立了一些股份有限公司,且通过股票交易进行公司所有权的转让活动。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些欧洲商人在新加坡开设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开始从事海外发行的证券交易活动。1930年15家新加…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厦门港异军突超,取代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颇具特色的大商港。本文拟就鸦片战争以前厦门港海外贸易的盛哀之变、特点及其与华侨的关系等问题作初步探讨,敬祈指正。一、厦门港海外贸易的盛衰之变(一)厦门港的兴起:明朝隆万年间,正当著名的漳州月港列艘云集之际,厦门就作为其外港,出海的商船必须在这里盘验。后来因故改在位于厦门岛西南的圭屿。不过,商船都以厦门作为放  相似文献   

17.
1887—1889年,中国清朝政府的海外游历使傅云龙奉光绪皇帝之命,派赴日本与南北美洲游历考察。他在游历了日本、美国和加拿大之后,从美国乘船到古巴游历,又经加勒比地区的海地、牙买加和中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巴拿马、厄瓜多尔到秘鲁、智利游历,然后穿过麦哲伦海峡,经阿根廷、乌拉圭到巴西游历,再经西印度群岛回美国,最后横渡太平洋,经日本回到中国。在其拉美之行过程中,他撰写了游历古巴、秘鲁、巴西等国的调研报告(图经)及游记、诗歌共计20多卷。傅云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环游南北美洲并对拉美多个国家进行游历、考察与调研的官员。他的拉美之行可以说是19世纪中拉文明的一次相遇与互鉴,在中拉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缺乏世界眼光和人才意识,致使这位中拉交流先驱者的事迹和调研成果竟然长期被埋没和遗忘,鲜为人知。本文将具体介绍傅云龙拉美之行的缘由与机遇、经历与见闻及其调研著作与诗文。  相似文献   

18.
论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传播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多数殖民地国家而言,15世纪末以来,基督教是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隆隆炮声而来的。基督教在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中充当了侵略工具,它的海外扩张是近代欧洲海外扩张的产物。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探讨了近代基督教传播的二重性,并在基督教东扩史和欧洲扩张史背景下来探讨了西班牙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李波 《亚非纵横》2009,(3):57-58
2009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代表团赴港,与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在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召开“21世纪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香港和海外的研究人员等90余人出席会议。《明报》、《香港电台》等多家媒体报导和刊载了会议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十六世纪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漳州月港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六世纪是中国海外贸易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广东地方官无视朝贡贸易的原则,准许非朝贡船入口贸易,促进了私人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东来的葡萄牙殖民者在福建、浙江沿海的走私贸易,不断对海禁发起冲击,倭寇的骚扰与掠夺,迫使明朝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辙,在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到国外贸易。本文拟对这些变革,以及漳州月港的崛起作一初步的论述。一  明初厉行海禁,“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1。对于海外国家来华贸易,明朝政府则采取鼓励政策,要求他们以“朝贡”的形式来华进行贸易,史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由明朝政府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