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鉴定领域,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及当事人致伤方式的重建。方法基于对事故现场痕迹、车辆损坏和人体损伤等检验鉴定,利用事故再现软件及高性能计算机计算分析,对40起真实事故的碰撞过程及致伤方式进行重建分析,并以2起典型案例进行说明。结果事故再现效果与现场痕迹、车辆痕迹、人体损伤痕迹有关;40起事故再现中.28起符合性好,9起较好,3起欠理想;碰撞过程的准确再现有助于对致伤方式进行分析。结论计算机仿真模拟重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当事人的致伤方式在辅助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再现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和事故成因的方法之一。在利用事故再现仿真软件进行交通事故再现过程中,应以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结合一起汽车与两轮车碰撞的交通事故案例,通过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检验,分析交通事故形态,确定相关仿真再现参数。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汽车、两轮车和人体模型,进行事故重建,并利用路面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等对再现结果进行了验证。在鉴定中将事故过程再现与现场痕迹鉴定结合起来,提高了交通事故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包括人-车碰撞事故和车-车碰撞事故。对于此类事故,通常需要借助对车体痕迹检验、人体衣物痕迹检验、微量物证检验、法医人体损伤检验、现场散落物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等法庭科学技术以及运动学、动力学等物理学相关知识认定肇事车辆,判定车与车、车与人是否接触,推断接触部位及接触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 ,事故当事人常常隐瞒或捏造事实来掩盖事故发生的真实过程 ,以达到减轻或逃避自己应负责任的目的。为了再现事故发生的真实过程 ,笔者采取现场勘查、调查访问、车辆检测、人体检验等方法 ,来获取各种证据材料 ,进行综合分析推断。1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4 1 92《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的规定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可分为地面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其他痕迹四大类 ,而每一大类又包括各自的具体内容 (见图 1)。图 1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分类2 案例分析2 0 0 1年 12月 13日 …  相似文献   

5.
轿车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仿真研究及骑车者致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ou DH  Liu NG  Chen JG  Zhang JH  Jin XL  Zhang XY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07,23(4):250-253,257
目的研究计算机仿真技术重建自行车骑行状态下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并探讨此技术在分析真实事故中骑车者人体致伤方式、特点及损伤程度上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事故人、车痕迹鉴定和模型建立,构建相关碰撞环境并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及PC-Crash软件对事故进行再现研究。结果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的人、车模型在模拟碰撞过程中,骑车者发生的运动过程、损伤分布及损伤动力学响应结果与法医学尸表检验人体损伤部位、程度基本吻合。结论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重建自行车骑行状态下的事故碰撞过程、分析骑车者致伤方式及提供损伤部位动力学响应参数等,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鉴定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人、车、道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故一旦发生,相关技术鉴定作为事故重建的有效手段,是交警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和法庭举证的重要依据。本文将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研究,探讨建立统一的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鉴定体系框架,并阐述当前计算机仿真事故再现技术在该鉴定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主要可以分为是否与其它车辆发生过碰撞鉴定和碰撞形态鉴定两种类型。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可以从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客体物的相互关系来进行判断。通过对2000例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案例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应用痕迹检验方法对车辆及其它客体物的痕迹进行检验比对分析,总结出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具体鉴定要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痕迹认定肇事车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勘验技术的发展,物证技术在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以及侦破交通逃逸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痕迹检验技术作为物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认定肇事车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是车辆与车辆、人体、道路等客体在路面上相对高速运动形成的痕迹,相对于其它类型案件有着自己的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分布范围广、造痕体和承痕体相对运动剧烈,形成痕迹的造痕体和承痕体大多都会发生形变.基于交通事故中痕迹形成的这些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检验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特殊结构形成的印压痕迹、车辆轮胎、摩托车车篮等造痕体在灰尘等介质作用下在人体的衣服等表面形成的印压痕迹都可以很好反映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从这些痕迹反映出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可以寻找和认定交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9.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其包括了车辆间的事故、车与行人的事故和车辆的单方事故。在证据成为破案和断案的唯一依据的当今法制社会里,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已受到事故各方的强烈重视。近年来,各地送检来我中心的疑难交通事故案件痕迹多数都是要求鉴定二者是否发生作用,以及作用部位和方式。很显然,这类鉴定已不仅是某类客体可否形成某一现场痕迹的种类认定问题,而是形成客体的同一认定问题。由于交通事故中的碰撞痕迹是双方发生机械作用后形成的,国内外同行公认,交…  相似文献   

10.
再现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故再现是近年来交通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利用再现技术重建事故发生的碰撞瞬间及人体运动过程,对于法医分析交通伤致伤方式、损伤特点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再现技术相关碰撞试验、假人模型和碰撞模型等的介绍,探讨事故再现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一步为事故责任认定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不同机动车车型、不同交通方式等因素造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案例200例,通过对事故中的人、车等检验对比,分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点。结果车外人员撞击伤主要出现在下肢,其次为胸部和头部;行人(含推车人)撞击伤出现频次与骑车人(含自行车或摩托车后座乘员)无明显差异;小轿车和小客车事故中撞击伤多见于下肢,大客车多见于胸部;车外人员被撞击后发生抛甩频率随车速的加大而增高,且通过车体痕迹检验,人体与车辆挡风玻璃发生(二次)撞击伤匹配程度最高。结论分析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人体撞击伤特点,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汽车碰撞中乘员损伤成因分析与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ou DH  Liu NG  Shen J  Zhang XY  Jin XL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06,22(4):261-263,267
目的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汽车碰撞过程,为法医学鉴定及交通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汽车碰撞中乘员损伤成因分析及车辆痕迹检验,建立有效的人体、车辆仿真模型,利用动量冲量法与多刚体动力学结合仿真求解乘员运动模式,客观再现乘员交通伤特点。结果计算机仿真汽车碰撞过程中,人体模型上碰撞部位的分布符合法医学检验所得结果。结论计算机仿真求解乘员交通伤的方法在法医学鉴定和事故责任认定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骑跨伤在机动车碰撞自行车事故中的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NG  Zou DH  Mao MY  Zhang JH  Jin XL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07,23(6):401-404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中,不同机动车型、交通方式等因子造成自行车骑车人下肢内侧骑跨伤的特征,分析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案例140例,全面收集现场、自行车、机动车、人体、交通方向等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同时,选取其中典型案例,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提取人体各受伤部位的动力学响应数值,如加速度、力和力矩等,与案例研究结果对比。结果全部事故中出现骑跨伤与无骑跨伤案例频数相等;侧面撞击与前后方向撞击骑跨伤的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别;大型车辆撞击事故中出现骑跨伤频率较低;骑跨伤的发生频率随车速加大而增高;就骑跨伤的分布来说,撞击侧下肢骑跨伤位置低(链条、脚蹬管等损伤),而对侧骑跨伤位置高(鞍座损伤),在小型车辆撞击时该特点更明显。结论分析自行车骑车人的骑跨伤特征和生物力学机制有望对道路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道路交通事故中需要进行涉案者交通方式鉴定的案例。探讨此类案例鉴定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方法收集28例近年本单位进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案例,统计涉案者一般情况、损伤程度与交通行为方式的关系,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类型、采用的技术方法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资料共28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涉案人员共57人,男性50人.女性7人。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夜间为19例(67.86%),白天为9例(32.14%)。道路类型中,城市市区道路10例(35.7%),城市郊区道路1例(3.6%),省级道路10例(35.7%),高速公路7例(25%)。酒后驾车9例(32.1%)。交通事故类型中,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5例(17.8%),机动车与自行车事故1例(3.6%),机动车单方事故7例(25.0%);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11例(39.3%),机动车与行人事故4例(14.3%)。涉案人员死亡27人,损伤29人,无明显伤害1人。损伤存活者中轻微伤10例(34.5%),轻伤8例(27.6%),重伤1l例(37.9%)。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种类中,汽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6例(57.1%),摩托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例(3.6%),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5例(17.8%),自行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摩托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行人横过公路方向4例(14.3%)。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法医学活体损伤检验、法医学尸表检验、涉案肇事车车辆痕迹检验、DNA检验鉴定、现场人体模拟实验等。结论根据人体(活体或尸体)的体表损伤形态特征、痕迹分布,分析其致伤物和致伤方式,结合车辆痕迹检验结果,得出确认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或者不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的判断,结合案件的相关情况分析重建交通事故过程.是进行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无责赔付”之匡正——法律解释方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责赔付"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其中"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因不能在法律规范上全然以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致使"无责赔付"的解释混乱及其规范的合法性遭受质疑。借助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无责赔付"在法律规范上获得了"无事故责任的赔偿"解释结果,"责任"因此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关系中的阐释更加清晰,交强险立法的完善方向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6.
Rapid urbanisation,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ehicles, speeding, negligence in road safety, and other factors have led to the inevitable worldwide growth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volving pedestrians.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Road Safety’ releas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oad traffic collisions are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for people of all ages, with approximately 1.35 million road fatality deaths occurring globally each year. Figures from the report also highlight that a large part of road deaths involves pedestrians as the most vulnerable road users. Therefore,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etec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duction of road casualties and permanent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is urgently needed. Thu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cap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forensic examination in tackling road fatalities and explore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discipline, such as nature of a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 common issues resolved by this type of examination and typical physical evidence us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s. Moreover, the paper outlines the latest advances and approache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per we wish to emphasise the significance of vehicle driving dynamics analysis in the collision phase and occupant load analysis by means of using a software environment. Thereby we also wish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urse of a traffic accident with nine victims that arose from a collision between an Audi A6 passenger car and the VW Caravelle van. In treating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forensic expert was faced with the questions about what caused the injuries to the front passenger in the Audi A6 passenger car, about the way the two vehicles had collided, about their collision velocities, about the way the two vehicles were handled and about the causes that originated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critical situation on the road was a consequence of the tiredness of the van driver, the inadequate use of the passive safety systems and overloading the van.  相似文献   

18.
张新海 《政法学刊》2011,28(5):120-123
农村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人、车、路、环境及信息等要素不协调,是农村交通事故高发、致死率较高的重要原因。科学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需要重视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参与者素质、改善交通环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制度,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